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盡管中國相術曆經漫長的發展階段,其基本原理、方法亦因不斷吸收相關認知成果而漸趨完善,這並不意味著“相術”可以從偽科學的範疇中脫胎出來,堂而皇之地登入科學的殿堂並加以宣揚。從現在的科學觀來看,相術中的許多內容不僅毫無道理,部分內容實屬荒唐,含有大量封建迷信的糟粕。比如相術中的一個主要內容——依氣色判吉凶,將麵色分為青、白、赤、黑、黃五種,其中唯有黃色為大吉之色。我們都知道,麵色的變化主要是同身體狀況特別是病變有關。麵部有黃色並非好事,肝、膽有毛病的人,眼部、額部及鼻部常顯黃色,應屬不吉之兆,怎能說是“應喜”、“得財”、“拜相”之吉兆呢?個中原因,含有古人對黃色的崇拜心理。朱熹《詩集傳》雲:“黃,中央土之正色。”《易·坤》曰:“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發於事業,美之至也。”既然崇拜黃色,麵部出現黃色就自然會認為是吉兆。這也可以看出相術中唯心的、牽強附會的一麵。
對相術的批判,古已有之。荀況在《荀子·非相》的開篇就寫道;“相人,古之人無有也,學者不道也。”針對富貴在天的觀點,荀況指出:“人有三必窮:為上則不能愛下,為下則好非其上,是人之一必窮也;鄉則不若,背則謾之,是人之二必窮也;知行淺薄,曲直有以相懸矣,然而仁人不能推,知士不能明,是人之三必窮也。人有此三數行者,以為上則必危,為下則必滅。”這就徹底否論了富貴在天、“富貴天相”論。墨子也尖銳地指出:“王公大人,蕢若信有命而致行之,則必怠乎聽獄治政矣,卿大夫必怠乎治官府矣,農夫必怠乎耕稼樹藝矣,婦人必怠乎紡績織紝矣。”《墨子·非命下》。這也體現了古人否論富貴天定的現實主義態度。
值得注意的是,古代相術不僅為封建帝王維護政權所用,一些獨具思想的大文人也熱衷此道。漢代的王符就指出:“是故人身體形貌皆有象類,骨法角向各有分部,以著性命之期,顯貴賤之類。”《潛夫論·相列第二十七》。漢代的王充盡管對古代“風水”等方術持一定的批判態度,今天看來他也屬具有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哲學家,他對相術卻也是極為執迷,認為“人命稟於天,則有候於體。察表候以知命,猶察鬥斛以知容矣。”《論衡·骨相篇》。可以說,正是這些大文人的執迷,才使相術在民眾中滲透更廣更深,也更具迷惑性。
近些年,隨著傳統文化熱的興起,那些以看相來騙人錢財、搞封建迷信的現象又有所抬頭。對這種現象,光查禁是沒有用的,關鍵是讓人們真正了解相術的實質,從而認識並自覺地鑒別其真偽,而不為江湖騙子所迷惑。事實上那些“相術士”們正是利用人們的不懂而故弄玄虛,人們一旦“懂了”,騙招也就沒有市場了。
三、棱棱寄骨現崢嶸
中國相術,一般包括相骨形、相身形、相五官、相部位、相氣色、相須發、相身紋。其中最主要的是相骨。在相術理論看來,一個人的尊卑貴賤,主要是從骨相反映出來。
從外表看,人的頭、身、手、足都可見到骨骼隆起。相骨就是看這些骨骼的凸與凹、峻與平、粗與秀、飽與癟、圓與突。通常來說,骨是宜圓秀忌粗突,宜飽滿忌凹癟。而且,相骨不能就骨論骨,特別要看骨與肉的配合。《神相全編》對此作了概括:
骨不聳兮且不露,又要圓清兼秀氣。
骨為陽兮肉為陰,陰不多兮陽不附。
若得陰陽骨肉均,少年不貴終身富。
在這裏,把骨與肉的關係比作陽與陰的關係。陰陽是要平衡的,陰滋陽,陽扶陰,陰陽相濟才能生、能發、能富、能貴。除了看骨與肉的配合之外,各個部位的搭配也很重要。配合得當,神氣清越,有如山中蘊玉,江水藏珠,如此才能應承天賜之祿。所以,《相理衡真》說道:“……故人雖有奇骨,亦必須形貌相當,神氣清越,方受天祿。”
雖然頭、身、手、足皆有好骨相,在相骨時並非麵麵俱到。就看功名利祿、尊卑貴賤而言,主要還是從頭骨的形象去推斷。這就是說,相骨的方法,主要是看人的頭形和額骨、顴骨等部位。
(一)頭形
“頭者一身之尊,百骸之長,諸陽之會,五行之宗;居高而圓,象天之德也。”(《神相全編》)由這段話可見古人對頭相的重視。相理認為,頭骨短圓、中頭四方、頭皮寬厚、耳聳頭圓、燕頷虎頭和頭蓋如巨鱉匍伏的頭形,是善相。善在哪裏呢?《相理衡真》中作了解釋:
頭骨短圓,福祿綿綿。臣鱉入腦,尚書到老。中頭四方,富貴吉昌。燕頷虎頭,威鎮九州。耳聳頭圓,萬頃田園。頭皮寬厚,富貴現在。
相理認為,額尖頭大、鼠目獐頭、頭大無角、額如雞卵、頭尖頸細、如蛇頭屈曲或平薄、男子頭尖等頭形,都不是好頭形。不好在哪裏呢?相理的解釋是:額尖頭大,夫妻必難和睦;頭小頸長,貧困且易夭亡;如蛇頭屈曲,是吃糟糠的命;男子頭尖,福祿難以求全;鼠目獐頭,難求富貴;如頭大沒有輪廓,且腹部大而挺實,這樣的人不是做農夫,就是屠夫劁士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