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中國曆史古跡(4)(2 / 3)

北京故宮內為何古樹絕少

北京的中山公園和勞動人民文化宮內,古樹參天,繁蔭匝地,而故宮內卻古樹絕少。這三處地方都在舊日清王朝的紫禁城之內,為何獨獨故宮內卻絕少見古樹呢?

原來,1813年,豫、魯、京等地的天理教農民發動了反對清王朝的起義。在京郊起義的李文成、林清兒率領的一支農民軍暗藏鋼刀,扮成商販混入京城。九月十五日中午,起義軍突然殺人西華門攻入皇宮,沿宮道直撲隆宗門。護衛軍見變,慌忙關閉大門。起義軍欲火燒隆宗門,被護衛軍所阻,轉而攀援宮道兩旁的樹木,自養心門對麵南牆外爬上膳房,從大西牆翻下,向北進攻,不幸被護衛軍用滑膛槍擊退,起義失敗。事後,嘉慶皇帝還心有餘悸,總害怕大禍重降,嚴令嚴加防範,為安全起見,他特地傳諭,將故宮內的樹木伐掉,後代的皇帝遵照這一祖訓,“遂不複植也”。這就造成了今天故宮中古樹稀少的現象。

乾隆盜木修圓明園

在北京明十三陵的長陵,有一座重簷四出,黃瓦紅牆的大殿外形與紫禁城太和殿完全相同,從明宣德二年(1427)建成至今經曆了550多個年頭,從未發生傾斜變形現象。站在這座殿內,可以聞到一陣陣襲人的香氣。它的木架用的是昂貴的金絲楠木。這種木不刷漆而光澤油亮,不雕飾而紋路精美,任憑風吹雨淋而形態如故。襲人的香氣沁人心脾,蚊蠅難以靠近。

乾隆在巡視明陵時看中了長陵、永陵亨殿的金絲楠木。他一心想把長陵的楠木殿拆毀,將楠木用到正在興建的圓明園中,但文淵閣大學士紀曉嵐上奏說:“《大清律》上注明,挖掘明墳者處死,皇上金口玉言,此舉事關重大。且望陛下三思而後行。”乾隆一時不敢妄動。但金絲楠術弄不到手。他始終茶飯無心,思來想去,一計生來。乾隆傳令:調全國能工巧匠,修繕被火燒過的永陵亨殿。然後密傳旨令,派親信工匠用偷梁換柱的辦法,把永陵的楠木撤換下來。乾隆既盜走了金絲楠木,又落了個修繕明陵的美名。

日久天長,乾隆盜墓的醜聞還是張揚出去了。為了掩蓋自己的罪責。乾隆自下詔書,把自己發配到江南,盜木的事才算平息下來。

“圓明園”得名試析

“圓明”出於佛典。《楞嚴經》卷二說:“若能轉物,則同如來,身心圓明。”又唐玄奘《大唐西域記》卷六:“當證三菩提,圓明一切智。”“圓明”

指佛的智慧,意為圓滿普照。佛教認為,凡夫通過修行而成佛,就能轉“業識”為“智慧”,所謂“大圓鏡智”。《壇經》謂“大圓鏡智性清淨”,即是“圓明”。

清代諸帝多好佛。如順治喜歡同禪僧談論禪機,甚至想削發為僧。康熙曾“寫寺廟匾榜多至千餘”,被稱為“佛心天子”。雍正更好佛,他在當皇子時自號“圓明居士”,自編《圓明居士語錄》十九卷。他在自序中說,“夫本妙明心,大圓覺海……唯證乃知。”這幾句話顯然是在引申《楞嚴經》的經義。

圓明園原是康熙在位時為皇四子(即後來的雍正)營造的落邸賜園。園成,康熙手書“圓明園殿”匾額。雍正登基以後,在園內築殿聽政。雍正在《圓明園記》中說:“圓明意旨深遠,殊未易窺。嚐稽古籍之言,體認圓明之德,夫圓而入神,君子之時中也;明而普照,達人之睿智也。”雍正即位後,不便公開以佛教居士的麵目出現,因此在“圓明”這個佛教名詞上再塗上些儒家色彩。乾隆在位時,獲佛藏傳世世稱“龍藏”。他進一步擴大了圓明園的規模。乾隆在園中的品題極多,其《萬方安和》詩序說:“每高秋月夜,沆瀣澄空,圓靈在鏡。此百尺地寧非佛胸湧出寶光耶?”

圓明園的興建與焚毀

圓明園原是明朝的一個故園。入清以後,康熙皇帝把它賜給了其子胤禎(即後來的雍正皇帝)。雍正死後,乾隆即位,他六下江南,遍訪名勝,看到名園美景,便命人記下,回北京後即在圓明園內一一仿造。他在位60年,修建圓明園的工程一直未輟。經康、雍、乾、嘉、道、鹹六朝,150年的經營,終於以人民的血汗為基礎,建成了我國曆代王朝前所未有的、與法國凡爾賽宮合稱世界園林史上兩大奇跡的禦苑。清代帝王還廣收中外古今珍貴文物藏於園中,使這所景色宜人的園林,同時還成為宏偉壯觀的博物院和藝術館。

圓明園內有玉泉山水流入,水陸各半,山水之間,建有許多樓台殿閣廊榭館軒,千姿百態,美不勝收。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侵略者打到北京,闖進圓明園,進行了瘋狂的搶劫。英軍官赫裏斯搶到的東西,找了7個士兵幫忙才運回了兵營,其中有一座7英尺高的金塔,還有一個鏤金花盆,金縷之間有用白珊瑚雕琢成的文字,盆中栽一株高一英尺的金樹,樹上掛著紅玉為核的藍寶石果子。後來鎮壓太平軍的劊子手戈登也參加了搶劫,他寫道:“我們就這樣以最野蠻的方式摧毀了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隔了幾天(1860年10月17日)聯軍司令部正式下令可以自由搶掠,劫奪之烈瞬即達到高峰。英軍書記官寫道:“每個人都是腰囊累累,滿載而歸。”法國兵營駐紮園前,法人手持木棒,遇珍貴可攜者則攫而爭奪,遇珍貴而不可攜的如銅器、瓷器、楠木等,則以棒擊毀。侵略軍在大肆洗劫之後,又決定放火燒園。1860年10月18日清晨,英國密克爾騎兵團3500人進園縱火,全園頓成火海,火勢3日不息。集中國人民無數血汗的傑作,遂化為瓦礫之地,法國大文豪雨果曾撰文斥責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是對人類文明的洗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