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中國曆史古跡(4)(3 / 3)

火燒圓明園前的爭論

1860年10月,英法聯軍在洗劫了圓明園之後,為什麼又要將這個“萬園之園”焚毀呢?流行的說法是:焚毀圓明園是為了掩蓋他們劫掠的罪行。

這是不盡符合曆史事實的。

當時,在焚園之前,英法雙方意見並不一致,英軍頭子格蘭特堅決主張毀園。他認為:“行宮(指圓明園)固已被掠,然所蒙損失,在一個月內即可恢複。”而自雍正到鹹豐的五位皇帝,每年有2/3的時間居住在這裏。圓明園實際上已成為清王朝僅次於紫禁城的統治中心。通過焚毀圓明園,可以達到摧毀清王朝妄自尊大的目的。法軍頭子賽托邦則表異議,他擔心“若逼之已甚,恭王畏難逃避,將使和議決裂”。英國公使額爾金嘲諷他“不甚熟悉中國情事”,並重申隻有給中國統治者留下受懲罰的痕跡,才能使他們“腦海裏留下不易泯滅的痕跡”。

在焚園前一天額爾金通知恭親王:“圓明園即須毀為平地。”10月8日,圓明園裏大火燃燒起來了。焚園後第三天,園內餘煙未盡,恭親王奕訁斤即向英法侵略軍乞和。其速度之快,使法國人大感意外,清政府腐朽虛弱的本質至此也暴露無遺。

“頤和園”三字為誰所寫

北京頤和園是我國現存最大的皇家園林之一,1860年曾被英法聯軍毀壞。光緒14年,慈禧挪用巨額軍費重建並改名為頤和園,後來又被八國聯軍破壞。1903年修複後日臻完善。當時朝廷曾下詔征匾,京中文人雅士莫不爭相獻書,但慈禧過目後均不滿意,弄得主持者惶恐不安,執筆者更為膽怯。

貴州印江縣有位叫嚴寅亮的,日夜操練,最後從一大堆字稿中選出最得意的“頤和園”三字送進宮內。慈禧一見這三個遒勁、渾厚、別具風格的字,她那冷寂如鐵的麵孔才稍露笑意。嚴寅亮所寫的“頤和園”三字被選中了。

我國一些城市的雅號

蓉城、錦城——四川成都市

榕城——福建福州市

牡丹城——河南洛陽市

花果城——山西臨汾市

油城——甘肅玉門市

鹽城——四川自貢市

錫都——雲南個舊市

煤都——遼寧撫順市

酒城——四川瀘州市

紡織城——陝西鹹陽市

英雄城——江西南昌市

龍城——山西太原市

羊城、花城——廣東廣州市

塞上煤城——寧夏石咀山市

鎳都——甘肅金昌市

青城——內蒙古呼和浩特市

春城——雲南昆明市

瓷都——江西景德鎮市

汽車城——吉林長春市

石頭城——江蘇南京市

雨城——四川雅安市

花園城——浙江杭州市

刺桐城——福建泉州市

鋼都——遼寧鞍山市

煙城——河南許昌市

日光城——西藏拉薩市

泉城——山東濟南市

水城——江蘇蘇州市

江城——湖北武漢市

冰城——黑龍江哈爾濱市

山城——川重慶市

瓜果城——甘肅蘭州市

草原鋼城——內蒙古包頭市

化學城——吉林吉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