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口井的曆史有多少,誰也說不清,隻知與八洞神仙有關。很早以前,呂洞賓、鐵拐李等從昆侖山西王母瑤池赴宴歸來,途中路經互助龍王山下的威遠堡,遠遠看見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奶奶頂著烈日,在一口古井旁擺攤賣茶水。八洞神仙剛吃過西王母的蟠桃宴,此時有些口渴,於是扮成形骸浪跡的乞丐向老奶奶討水喝,老奶奶雖以賣茶水度日,但對南來北往的討水人從不嫌棄。她熱情地為他們每人斟上一大碗香噴噴的熱茶。臨走時,為了報答老奶奶的熱情好客,鐵拐李打開寶葫蘆,將一葫蘆王母瑤池的千年佳釀倒進了古井,然後化作一陣清風飄然而去,老奶奶好奇,提了桶井水一嚐。隻覺得酒香撲鼻,沁人肺腑。
又過了很多年,從山西杏花村來了幾位釀酒商人,他們用此井水和當地盛產的青稞、大麥配以黑燕麥、豌豆等來釀酒,想不到釀出來的威遠燒酒清香四溢,風味非常獨特,一時轟動四方,各地商賈競相購買。當時民間流傳著“開壇十裏遊人醉,千裏馱酒一路香”的佳話。威遠古井因此聲名大震。
西湖十景的命名
在全國各風景區,西湖十景的命名是最值得稱道的,也是流傳最廣的。
現今的西湖十景是:蘇堤春曉、曲院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柳浪聞鶯、三潭印月、雙峰插雲、花港觀魚、雷峰夕照、南屏晚鍾,它們是經過曆代篩選而最後確定的。
首先,這十景的命名,都具有詩的意境、畫的情感,有一定深度的美的內涵。但文字並不晦澀、生僻,也沒有暗藏典故,故讓人一看就能領悟,做到了雅俗共賞,所以上至專家教授,下至一般市民均能接受,這也是它們易於流傳的原因。
景點的命名應該是景觀的精粹,並具有導遊的作用,這在西湖十景中有著很好的體現。像雷峰夕照,如果僅僅是一座塔也沒有什麼,隻是塔的本身的審美價值,但是夕陽中的雷峰塔,就別有一番情致了。盡管現在雷峰塔已倒塌了,人們也不難從這個景點的命名中遐想出一幅多麼令人陶醉的美妙景觀。還有平湖秋月,雖然隻是一座湖,但加上一輪清輝的秋月,其意趣就大不相同了,它可導引人們進入美的境界,使人留連忘返。
西湖十景的命名還考慮到了時序的變化,使遊客一年四季均可享受到旅遊之樂。如春有蘇堤春曉,夏日可觀曲院風荷,秋夜則可欣賞平湖秋月,冬晨可漫步賞斷橋殘雪。正因如此,使得杭州西湖一年四季遊人如織。
西湖十景不僅給人視覺的美,還有聽覺美。如南屏晚鍾,當遊客在薄暮時沿著山路歸來,突然耳邊響起鍾聲,不由得精神為之一振。還有柳浪聞鶯。西湖遍植柳樹。柳枝低垂,阿娜多姿,而以柳“浪”命名更見命名用心之巧;還在視覺美的基礎上,又加上“聞鶯”,可以想象:綠柳黃鶯,色彩鮮麗,蹄聲婉轉,悅耳暢神,這是多麼美的境界啊!
可以說西湖十景的命名是恰到好處,既具有較強的概括力,又突出了特點;既有文采,又有內涵,且經得起推敲。這說明西湖十景的命名並不是信手拈來,而是經過提煉,具有相當的美學價值的。
西湖的“綽號”
西湖有多少“綽號”呢?
金牛湖漢時有金牛見於湖中,故有此名。
明聖湖因金牛見之,人以為是明聖之瑞。
錢塘湖因湖屬錢塘縣。
石函湖唐李泌作石函閘,排湖水,遂有此名。
上湖唐時白居易築堤圍湖,想使湖水徐泄於外,故湖分上下,西湖為上湖。
放生池宋真宗天禧四年,郡守王若請把西湖作放生池,禁止捕魚,故名。
西子湖宋代蘇東坡有詩“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一句,於是後人常用之。
賢者湖南宋樓鑰,因倪思之論,因西湖似賢者,遂改名。
鎖金鍋西湖如銷遊人金錢之鍋。
高士湖因明孫一元著高士服,棲隱湖邊。
明月湖清周起渭有詩“若把西湖比明月,湖心亭是廣寒宮”。
美人湖清代詩人有詩“若把西湖比西子,西湖原是美人湖。”
西湖三怪
人們常說杭州的西湖勝處無窮,但是西湖有“三怪”卻鮮為人知。
一到斷橋,人們便會想起許仙與白娘子斷橋相會的愛情故事,但斷橋並不斷。為啥叫斷橋?原來,“斷橋殘雪”定名於南宋。當時的斷橋頂端曾有一個木質跨橋亭,冬季下雪後,白雪積壓在早上,而橋頂上沒有雪,像斷掉似的,稱斷橋。斷橋橋不斷,為西湖一“怪”。
唐宋以來,蘇軾與白居易疏浚西湖,利用挖起的淤泥築起兩堤,命名為“蘇堤”、“白堤”,並築了湖中三島——阮公墩、湖心亭、三潭印月,與原來湖中僅有的孤島——孤山,相伴成趣。“孤山山不孤”,這是西湖的又一“怪”。
在西湖的南麵,有一座並不大的普通小橋,全長不足5米,但名為“長橋”。據說長橋原有1000米左右,由長變短也是西湖演變的過程,宋代以前,西湖麵積要比現在大得多,隨著西湖不斷縮小,長橋就從1000多米縮到現存的5米左右。長橋橋不長,也是西湖一“怪”。
中國八大西湖
我國西湖並非杭州1處。據統計,全國共有西湖36處。清代《冷廬雜識》中說,“天下西湖三十又六,惟杭州最著。”這36處西湖,在《永樂大典》中有記載,其中浙江9處,廣東、湖南、四川各4處,福建、江西各3處,河北2處,廣西、雲南、湖北、河南、安徽、山東、陝西各1處。其中較為著名的有八大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