⑦ 保泰泰:《周易》六十四卦之第十一卦。保泰:即保守安定興盛的局麵。聖明君王要勤政愛民,指導百姓順應寒暑知變化,利用天時地利,奪取五穀豐登,保佑萬眾富庶安康。
鳴謙謙:《周易》六十四卦之第十五卦。鳴謙:即勉勵君子要永遠保持謙虛的名聲。“鳴謙者,謂聲名也。處正得中(中心純正),行謙廣遠,故曰鳴謙。”
⑧ 五湖歸範蠡春秋越國大夫範蠡,字少伯,楚國宛人。越國敗於吳國後,蠡尋得美女西施獻給吳王夫差求和。隨後,蠡輔佐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刻苦圖強,終滅吳國,西施歸範蠡。蠡知“勾踐為人可與同患難,不能共安樂”,遂攜西施雲遊五湖。入齊,更名“鴟夷子皮”。入陶,改名“陶朱公”,經商致富。(見《史記·貨殖列傳》)
⑨ 三徑隱陶潛西晉陶潛,又名陶淵明,他不為五鬥米而折腰,侍奉鄉裏小人,辭去彭澤令歸隱故裏。“瞻衡宇(看到簡陋的舊居),載欣載奔(高興地趨近)。僮仆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鬆竹猶存。”(見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一劍成功堪佩印戰國時期,洛陽人蘇秦,背負一劍護身周遊,說服趙、楚、齊、魏、韓、燕六國“合縱”抗秦,六國君王於洹水歃血結盟,“封蘇秦為‘縱約長’,兼佩六國相印、金牌寶劍,總轄六國臣民。”(見《東周列國誌九十回》)
百錢滿卦便垂簾漢代蜀郡人嚴遵,字君平。是成都擺攤算命先生。凡一天收得百錢,就覺得足以自養戶口了,便閉店垂簾讀老子。揚雄少時曾跟嚴遵受教,稱為“逸民”。一生不做官,終年九十餘歲。(見《漢書·王吉傳序》)
濁酒停杯,容我半酣愁際飲濁酒:用糯米、黃米等釀製的酒,比較混濁。半酣:酒興濃厚半醉之時。詩聖杜甫懷有濟世安邦的宏偉誌向。但政治上不斷受到大地主勢力的排擠打擊,仕途失意,又經離亂,一生都在饑寒交迫、顛沛流離中度過。他隻能以酒解憂,但又無錢買酒。他在《九日》詩中說:“竹葉(酒名)與人(指自己)既無分,菊花(酒名)從此不須開(無錢喝)。”無錢也要喝,就四處欠酒債。他決心以爛醉了結一生。他在《登高》一詩中說:“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他在《杜位宅守歲》詩中明說:“誰能更拘束,爛醉是生涯。”
好花傍座,看他微笑悟時拈傳說,釋迦牟尼在靈山會上講法時,手拈鮮花示眾,然眾人皆麵無表情,不解禪意,隻有摩訶迦葉麵露微笑,釋迦牟尼世尊遂將心法傳於迦葉。(見《五燈會元卷1·釋迦牟尼佛》)後世以“拈花微笑”比喻會心悟理。
淡泊恬淡,不求名利。[三國]諸葛亮《誡子書》雲:“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抱樸子·廣譬》雲:“短唱不足以致弘麗之和,勢利不足移(動搖)淡泊之心。”
安恬安靜,安逸恬適。[明]張居正《答楚按院雷信庵》雲:“楚民鹹(全)獲安恬之利,公之造福於楚人,所宜世世而俎豆(祭祀禮品)之者也。”
回頭向後轉頭。[宋]蘇軾《送頓起》詩雲:“回頭望彭城 ,大海浮一粟。” [宋]辛棄疾《青玉案·元夕》詞雲:“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極目盡目力所及遠望前方。[三國魏]王粲《登樓賦》雲:“平原遠而極目兮,蔽荊山之高岑。”
水底山尖水底:水的至深處。[明]沉鯨《雙珠記·纊衣得詩》雲:“蘆花月白難尋路,水底撈針豈見針。”山尖:山頂;山巔。[唐]羅隱《蜂》詩雲:“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唐]姚合《莊居野行》詩雲:“采玉上山巔,探珠(探驪得珠)入水底。”
腰嫋嫋細腰扭動。[唐]李賀《惱公》詩雲:“陂陀梳碧鳳,腰嫋帶金蟲。”
手纖纖細手柔美。《古詩十九首》詩雲:“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
鳳卜鸞占人們視鸞鳳為吉祥鳥,常把占卜佳偶稱作“鳳卜”、“鸞占”。《左傳·莊公二十二年》雲:“初,懿氏卜妻(嫁女給)敬仲。其妻卜之,曰:吉。是謂‘鳳凰於飛,和鳴鏘鏘’。”後世稱占卜佳偶為“鳳卜”。
開田多種粟開農田多種糧。這是宋朝詩人黃庭堅《次韻師厚病間十首》中“開田種白玉,飽牛事耕犁”和宋朝詩人孔武仲《種粟行》中“大兒肩鋤出茅屋,小兒傾盤糝新粟”詩句的化用。
煮海盡成鹽煮海水以為鹽。西漢初,藩鎮割據,諸侯王國占據著廣大地區,跨州連郡,據山鑄錢,煮海成鹽,富甲天下,驕奢抗上。漢景帝采納晁錯的建議,采取削藩措施。吳王劉濞以“請誅晁錯,以清君側”為名,背叛中央,發動吳楚七國之亂。大將周亞夫奉命平定了叛亂。(見《漢書·晁錯傳》)
居同九世張公藝唐鄆州壽張人張公藝,九代同居。麟德年間,唐高宗祭祀泰山,路過鄆州,去公藝家訪,問何以能九代同居?張公藝請紙筆,在紙上連寫百餘“忍”字。意為舉家和睦忍讓。(見《舊唐書·張公藝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