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相欺君麵獨藍唐代大臣盧杞,字子良,今河南滑縣西南人。其貌醜泛藍且心險,人稱“藍麵鬼”。德宗時為相,專權自恣,陷害忠良。藩鎮叛亂時,以籌軍資為名,征收雜稅,聚斂財貨,怨聲滿天下。朔方節度使李懷光上疏斥其罪惡,盧被貶職,死於灃州。(見新舊《唐書·奸臣傳》)

賈島詩狂,手擬敲門行處想這是關於唐代詩人賈島煉字的典故。(參見本卷“三肴”注)

張顛草聖,頭能濡墨寫時酣唐代著名書法家張旭,字伯高,今江蘇蘇州人。他草書最為知名,人稱“草聖”。他與李白歌詩、裴旻劍舞,時稱“三絕”。相傳他常在大醉後呼喊狂走,揮灑落筆,甚至以頭濡墨而書,故人稱“張顛”。

解諳熟悉了解。[元]高明《琵琶記·牛相教女》雲:“堪哀,萱室先摧。歎婦儀姆訓(女師的訓誡),未曾諳解。”

三橘三國吳鬱林太守陸績,通天文、曆算。六歲時到袁術家做客,袁術給他吃橘子,績偷裝三枚於懷中。拜別時,橘子掉落地上,袁術說:“你來做客,還偷裝橘子?”陸績下跪說:“我想拿回去給母親吃。”袁術聽了,更加器重陸績。後以“懷橘”為孝親之典。(見《三國誌·陸績傳》)

雙柑“雙柑鬥酒”略語,兩隻蜜柑一鬥酒,是春遊時所備之飲食。[唐]馮贄《俗耳針砭詩腸鼓吹》雲:“戴顒春攜雙柑鬥酒,人問何之(去哪裏)?戴曰:‘往聽黃鸝聲,此俗耳針砭,詩腸鼓吹,汝(你)知之乎?’”

黃童白叟黃毛兒童和白發老人。[唐]韓愈《元和聖德》雲:“卿士庶人,黃童白叟,踴躍歡呀,失喜噎嘔(喉塞作嘔)。”

靜女閑雅之女。[唐]孟郊《靜女吟》詩雲:“豔女皆妒色,靜女獨檢蹤。”

奇男即“奇士”,才能出眾的男子。[清]陳端生《再生緣》雲:“奇男俠女心相愛,海誓山盟義並深。”《史記·陳相國世家》雲:“項王不能信人,其所任愛,非諸項即妻之昆弟,雖有奇士,不能用。”

秋七七唐代道士殷文祥,又名道荃,自稱“七七”。傳說,他在浙西鶴林寺,秋日能使杜鵑花開。[宋]蘇軾《後十餘日複至[吉祥寺]》詩雲:“安得道人殷七七,不論時節把花開。”(見《雲笈七箋·續仙傳》)

徑三三西漢末,王莽專權,兗州刺史蔣詡告病辭官,隱居鄉裏,在院中辟三徑(小路),不與世交,唯與求仲、羊仲二人來往。(見[晉]趙岐《三輔決籙·逃名》)後常用“三徑”比喻家園。[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雲:“三徑就荒,鬆竹猶存。”

海色海上的景色。[唐]祖詠《江南旅情》詩雲:“海色晴看雨,江聲夜聽潮。”

山嵐山林中的霧氣。[唐]顧非熊《陳情上鄭主司》詩雲:“茅屋山嵐入,柴門海浪連。”

鸞聲何噦噦鈴聲如鸞鳴。這是唐代詩人王維《送李睢陽》中“鸞聲噦噦魯侯旗”詩句的化用。

虎視正眈眈如虎之雄視。這是《周易·頤卦》中“虎視眈眈,其欲逐逐”詩意的化用。

儀封疆吏知尼父儀:此指孔子葬禮儀式。封疆吏:特指魯哀公。尼父:對孔子的尊稱。孔子於魯哀公十六年四月去世,享年七十三歲。魯哀公致悼詞說:“上天不保佑這位國老,以讓他保護我久居君位,我悲傷欲絕。嗚呼哀哉,尼父啊尼父!”(見《孔子世家》)

函穀關人識老聃春秋時期,思想家老子(李耳,字聃)欲出函穀關隱居,函穀關令尹喜說:“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老子遂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言,此即《道德經》。最後,尹喜也隨老子出關西去。(見《史記·老子列傳》)

江相歸池,止水自盟真是止宋朝江萬裏,字子遠,江西都昌人。度宗時任相。性剛直,敢斥弊政。罷相後還鄉。元軍攻占襄樊,他於芝山鑿池開圃,建亭曰“止水”,人問其意,他說:“大勢不可支,餘雖不在位,當與國為存亡。”及饒州(上饒)城破,萬裏乃投止水池而死。(見《宋史·江萬裏傳》)

吳公作宰,貪泉雖飲亦何貪晉朝吳隱之,性廉潔。桓玄欲革嶺南之弊,任吳隱之為廣州刺史。離廣州二十裏的石門有泉水,人稱“貪泉”,傳說飲此泉水者其心無厭(貪得無厭)。隱之便到泉上,酌而飲之,終不改清廉本色。並作《貪泉歌》雲:“石門有貪泉,一歃(用嘴吸取)重千金;試使夷齊(伯夷叔齊)飲,終當不易心。”(見《晉書·吳隱之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