⑨ 蕭何曾作吏漢初大臣蕭何,沛縣人,秦時曾為沛縣令。秦末佐劉邦起義。漢朝建立,為漢定律令製度,著有《九章律》。漢封鄼侯,位居第一。(見《漢書·蕭何傳》)

賈島昔為僧唐代詩人賈島,字浪仙,今河北涿州人。初落拓為僧,名“無本”,後還俗,屢舉進士不第。其詩作以五律見長,注重詞句錘煉,“推敲”典故即由其詩句而來。(見《唐書·賈島傳》)

賢人視履循規矩《爾雅·釋言》雲:“履,禮也。”《注》:“禮(禮儀規範)可以履行也。”禮儀規章要人來履行,所以賢人視履為規矩。

大匠揮斤校準繩斤:斧頭。傳說,楚國有個人善用泥塗壁。一次,一點飛泥濺其鼻尖,遂請一個叫石的匠人揮斧砍去其鼻上泥點。楚人深知匠石之技藝,挺立不懼。匠石運斧成風,如風馳電掣,呼呼作響,斧落泥掉,而鼻子絲毫無損。(見《莊子·徐無鬼》)

野渡春風,人喜乘潮移酒舫春天,人們愛乘船遊春邊飲酒。酒舫:供客人飲酒遊樂的船。這是唐代元結《石魚湖上醉歌》中“山為樽,水為沼,酒徒曆曆坐洲島。長風連日作大浪,不能廢人運酒舫”詩意的化用。

江天暮雨,客愁隔岸對漁燈這是宋代詞人柳永所寫遠遊旅客思歸之《安公子·遠岸收殘雨》詞意的化用。詞曰:“雨殘稍覺江天暮……望幾點,漁燈隱映蒹葭浦……剛斷腸、惹得離情苦。”

冉閔顏曾指孔子的學生冉求、閔損、顏回、曾參。

冉求:又名冉有,字子有,春秋魯人。有才藝,擅長政事。孔子認為“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但又不滿他幫助季孫氏發展新興地主勢力,要弟子“鳴鼓而擊之”。(見《論語·先進》)

閔損:字子騫,春秋魯人。以孝友聞名。幼年,受後母虐待,給親生子穿棉衣,給閔損衣蘆花。父親知後,要休後母,閔損跪地求父,說:“[繼]母在,一子(指自己)單(單寒);母去,四子寒。”父遂不休。後母悔悟,待諸子如一。見《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顏回:字子淵,春秋魯人。好學,樂於安貧,“一簞食,一瓢飲,不改其樂”。以德行著稱,後世儒家尊為“複聖”。(見《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曾參:字輿,春秋魯國武城(今山東費縣)人。以孝著稱,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養方法。相傳《大學》是他所著。後世尊為“宗聖”。(見《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侯嬴亦稱“侯生”,戰國魏隱士。家貧,七十歲,任大梁(今河南開封)夷門的守門小吏。後被信陵君迎為上客。公元前257年,秦國圍趙,魏國派將軍晉鄙救趙,鄙觀望不前。侯嬴向信陵君獻計,通過鄙之寵妃如姬竊得兵符,並推薦勇士朱亥擊殺晉鄙,奪得兵權,因而勝秦救趙。(見《史記·魏公子列傳》)

伯嚭春秋時吳國大臣伯噽,字子餘,楚國大夫伯州犁之孫。楚王殺伯州犁,噽逃亡吳國,深得吳王夫差信任,初為大夫,後任太宰,故稱“太宰噽”。吳破越國後,噽受越賄,勸夫差許越求和,並屢讒言殺害伍子胥。吳被越滅,噽又降越,勾踐以噽不忠殺之。(見《史記·吳太伯世家》)

祖逖西晉名將祖逖,字士稚,今河北淶水人。西晉末年,羯人首領右勒作亂,攻陷洛陽。祖逖率親黨(鄉親)數百家南遷京口(今江蘇鎮江)。晉元帝時,中原大亂,元帝封祖逖為奮威將軍兼豫州刺史渡江北伐。渡至江心,祖逖以楫(船槳)擊水發誓說:“不清中原而複濟(回渡)者,有如此水。”表達了恢複中原失土的決心。(見《晉書·祖逖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