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讚這一席話,一下說得五和尚半晌沉吟不語。焦讚見時機已到,隨從貼身之處取出六郎書信,遞了過去。五郎延德拆封展信,不看便罷,看過書信,不由得心潮澎湃起來:
五郎展信悶悠悠,
思緒萬千湧心頭。
六弟隻身邊關守,
從未有心灰意冷信念丟。
壯心笑對槍林雨,
百戰沙場誌不休。
祖國山河誰能讓?
不破邊賊兵不收。
我與六弟來相比,
我似鴻毛隨水流。
身入佛門求清靜,
修真養性泯恩仇。
如今三關告戰急,
袖手旁觀欲何求?
遼邦天佐誇海口,
笑我楊家為雀鳩。
想先輩,熱血流,
念手足,情難丟,
恨遼邦,多少仇,
仇恨滿腔湧心頭。
今日不上三關去,
縱見佛祖也愧羞。
喚聲焦讚快引路,
瓦橋三關蕩敵囚。
焦讚慌忙備戰馬,
哪料想臨行又出杈巴頭。
同誌們要問為何事?
下回書中敘根由。
第二回
棚下停杯激莽將 寨前駐馬撿雕翎
書接上回,且說那楊五郎一封書信還沒念完,不覺兩眼撲簌簌落下淚來,連聲說道:“好兄弟,真不愧對列祖列宗。”說著猛地站起身來:“灑家一錯不可再錯,今日便下山去,教那蕭天佐認得灑家!”
焦讚一聽,心中大喜,歡躍說道:“我原說大師是個爽快人嘛!”
他正自心中暢快,卻又見五郎搖起頭來。隻聽五郎自語道:“壞事,壞事。”焦讚正納悶,又聽五郎說道:“我等此去三關,無有兵刃,怎好上陣?”焦讚一聽,好生驚異。五郎忙解釋說:“焦將軍哪兒知曉?灑家使的是金醮斧,因久不臨陣,如今斧把已壞,如何使得?”
焦讚一聽:“咳!我說是什麼大事?一根斧把,何足大驚小怪。大營裏五金齊備,大師要什麼樣的斧把,隻管說來。”五郎聞聽,連連搖頭:“焦讚將軍,你哪裏曉得。要造我這個斧把,金銀銅鐵都使不得,必須要降龍木來做。這降龍木,別處又不產,隻山東穆柯寨上長有兩棵。”
焦讚聽罷,登時站起身來,說:“這有何難?我這就去那穆柯寨一趟,把那降龍木砍來就是。”話未落音,轉身就要去那穆柯寨砍降龍木。
五郎連忙勸阻道:“焦將軍莫急。莫說現在天黑下不得山去,即使下得山去,這穆柯寨也絕非等閑去處,你如何去得?”焦讚忙問:“我為何去不得?”五郎說道:“你在邊關整日忙著練兵打仗,這外麵的事情知之甚少。這穆柯寨,你一個人是斷然去不得的。”
焦讚更摸不著頭腦了:“哎!五哥,你這樣說,我倒不明白了。這穆柯寨又怎樣?有何去不得的?”
五郎擺擺手說:“焦將軍莫急。灑家這裏常有山東客人來往,聽他們說,近年穆柯寨出了個女英雄,名叫穆桂英。她和他父親天王穆羽扯旗造反,占山為王,端底兵強馬壯。這降龍木本是她鎮山之寶,她怎肯輕易讓你砍伐?”
焦讚聽罷,哈哈大笑:“好大師,我當是那穆柯寨天塌了,地陷了,才說去不得。原來是出了一個小小黃毛丫頭,五哥你也竟拾個雞毛當令箭。嘻嘻……”
五郎忙正色說道:“焦將軍,你休要輕覷了這個小丫頭,那穆桂英的厲害,你哪裏知道哇?
女孩兒穆桂英當世英豪,
從小就學戰策膽壯藝高。
莫小看女孩兒年紀幼小,
千軍萬馬休動她一根毫毛。
熟兵法通戰陣走馬擊劍,
使一把流動閃電繡絨刀。
一尾箭隻射得百發百中,
占山寨得人心聲震雲霄。
降龍木又是她鎮山之寶,
軍情急你輕易莫把她撩。”
焦讚一聽搖頭嗤笑:
“如此說我更要去它一遭。
毛丫頭何值得如此誇耀?
此山中無大樹才顯野蒿。
降龍木縱是她鎮山之寶,
我要砍隻讓她瞪著眼瞧。”
聽到此楊五郎急忙勸告,
莫輕敵誤戰機軍紀不饒。
當下裏約定好早日下山,
讓焦讚先回營稟報延昭。
且不表五和尚何時趕到,
黑焦讚順回路飛馬狂飆。
第二日天晌午馬乏人困,
三岔口勒住馬下了鞍橋。
且說焦讚一聽說五郎的斧頭把子須得那降龍木來做才使得,而這降龍木就現成地長在山東穆柯寨上,他哪裏還能睡得下覺去。心中暗想:不如我先去穆柯寨上走它一遭,砍了降龍木來,再回三關稟報元帥不遲。
第二天一大早,天還沒亮,焦讚就急急起身,匆匆拜別了五郎,順著山路下了五台山,跨上烏騅馬,揮動銀絲鞭,那馬四蹄生風,“唰唰唰唰……”就飛奔而去了。
這焦讚馬不停蹄地一口氣跑了也不知有多少路程。眼看到了晌午時分,來到一個三岔路口。再往前便是通往瓦橋三關的路,向左拐便可去尋到那山東穆柯寨的路了。
焦讚勒住馬,看了看,正在猶豫不決,忽然肚子咕咕直叫起來。再看烏騅馬,也跑得通身是汗。焦讚手搭涼蓬一看,見前麵道左有一個村子,村口有戶人家,像是個賣酒的小店。焦讚忙策馬來到村口,果然這家賣酒賣飯。
店小二係著圍裙,正在灶下和麵,準備烙餅。一見焦讚走來,忙招呼道:“客人飲酒嗎?”焦讚說:“有餅最好,酒也吃些。隻我這馬口渴需要飲水。”小二哥道:“後麵水槽有清涼涼的水,正好飲馬。”焦讚聽罷,牽了烏騅馬徑自往後院石槽邊走去。
剛進後院,抬頭一看,見槽上早拴著一匹大馬,那馬毛發紅得像火炭一般,四蹄沾著塵土。焦讚一眼便看出了這是孟良的那匹紅鬃馬。他心中好生奇怪。於是急忙拴好了馬,正要出去探問,猛聽有人大笑道:“兄弟,看的是你,果然不錯。”
焦讚回頭一看:哈哈!正是孟良。看到孟二哥躬身從葫蘆架下鑽了出來,焦讚真是喜出望外,失聲叫道:“孟二哥,真的是你回來了?老太君現在哪裏?”說著急忙迎上前去。
孟良滿臉是笑,一隻胳膊挽著他的手,就往葫蘆架下拉。焦讚摸不著頭腦:“二哥,你這要幹什麼?”孟良隻是笑,拉他來到了葫蘆架下。
焦讚一看:呀!好一個孟伯昌,正在這裏獨自一人露天飲酒。那粗石桌上,擺了一壺酒和幾碟小菜。旁邊的石凳上放著他隨身攜帶的火葫蘆,一條馬鞭和卸下來的鎖子連環甲。
孟良把焦讚按坐在石凳上,又叫店家添了些酒肉,要焦讚先吃了再說。那焦讚急於要知道孟良回京的消息,他兩眼緊盯著孟良,隻顧追問。孟良笑著端起一杯酒,掀須暢飲。
焦讚說:“孟二哥,你倒說呀。事情到底辦得怎樣了?”孟良抹了抹胡須笑道:“辦妥了。辦妥了。”
焦讚越發急了:“怎的辦妥了,太君可曾前來三關?”孟良說:“三弟莫急,聽我慢慢說來:
自那日咱倆離開三關鎮,
我催馬日夜兼程趕時辰。
到京城,我把戰事講一遍,
天波府,急壞百歲老太君。
她定要即時出征跨駿馬,
老人家,心情比咱急十分。
她要看天門陣到底擺得什麼樣,
要親自,運籌帷幄破遼軍。
要不是南清宮賜宴誤了事,
老太君,早到三關掃殘雲。
還有件喜事要對三弟講,
這一回還跟來周、杜兩夫人。
她們倆,能征慣戰女虎將,
戰疆場,好似餓虎下山林。
這一回,打陣一準更熱鬧,
到時候,刀兵鼓炮鬧天門。”
孟伯昌眉飛色舞往下講,
頓想起,焦讚去搬五將軍:
“三兄弟,你此去五台搬大師,
卻為何,五大師他卻未來臨?”
一句話,問得焦讚直擺手,
孟伯昌,一旁不知啥原因。
這孟良把回京的情況講了一遍,焦讚聽了甚是歡喜。連忙舉杯在手,說道:“二哥,功勞不小!小弟先敬你一杯”。孟良飲了酒,憨笑著說:“這算什麼功勞?還不是元帥英明,差遣得好。”
說到這裏,他忽然想起焦讚搬兵的事。忙說:“兄弟,我隻忘了問你,你搬的大師在哪裏?”
焦讚連連擺手:“說不得,說不得。五和尚裝得像個活菩薩,說佛門有清規戒律啦,說他已修佛向善啦,這廝殺的勾當也不在行了。你信嗎?小弟我好說歹說,總算答應下山了,不想又節外生枝。”
孟良忙問:“怎麼回事?”焦讚忙搖搖頭說:“他那把劈過無數上將的金醮寶斧,放得年數長久,斧把壞了,已上不得陣,殺不得敵了。”
孟良一聽,不由“嗤”的一聲笑出聲來:“真是笑話。一個斧頭把子,也值得嚇唬人。用金銀打造一個就是了。”焦讚說:“小弟原也是這樣想,誰知這和尚說:金銀銅鐵都不濟事,非要木頭的不可。”
“木頭,哈哈哈哈……”孟良失聲笑道:“這豈不是更容易嗎?哪裏沒有木頭……”焦讚忙說:“二哥,你知他要的什麼木頭?”
孟良一聽,心想:這做斧把子要棗木最為結實,於是就說:“這必是棗木!”他一看焦讚直搖頭,忙說:“要麼是黃楊?”焦讚又沒作聲,孟良心中詫異,說道:“嗯……這打造兵器嗎?那定是紫檀木最好。”焦讚看他裝模作樣,心中好笑,說道:“二哥,這斧把不要棗木,不要黃楊,也不要紫檀,隻要降龍木!”
他這一句話不大要緊,孟良一聽“降龍木”三字,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氣。他心中沉吟說道:“三兄弟,你隻顧說,你可知這降龍木的出處?”
焦讚一看他這副神氣,就故意地搖了搖頭說:“這個可不曉得。”孟良說:“我猜你就不曉得。不瞞你說,我可曉得一點。這降龍木出在山東穆柯寨,全山隻有兩棵,長在寨門左右。這樹好大,好結實,蔥鬱鬱,翠森森,賽如天生的專來守護寨門一般。當年我當響馬的時候……”焦讚一聽忙說:“我的哥哎,你小聲一點好不好?”
原來,這“響馬”就是那攔路行劫的勾當。所以焦讚忙攔住說:“你現為堂堂的三關上將,你提當年這話,莫非怕人不知你底細怎的?”
孟良正說得帶勁,被他這一攔,不高興了:“好,那就不說。”焦讚見此光景,又好氣,又好笑地說:“誰教二哥不說來?”孟良說:“說了你又笑。”焦讚說:“我是讓你別直嚷嚷,萬一讓別人聽見,豈不見笑?”
這一說,孟良果真壓低了聲音,小聲說道:“當年我當……不,我幹那營生的時候,路過穆柯寨,曾在降龍木下與人交戰過。因你這一提,我便想起來了。”
焦讚一聽,他去過穆柯寨,有心要耍耍他,故意說:“二哥,既然降龍木有了生根之地,這就容易了。也不須兩根,隻須砍它一棵來,也就夠了。”
孟良心中一驚:“三弟,你說得好不輕鬆。而今可不比以前,現在穆柯寨上出了強人,為頭的名叫穆桂英,是個殺人不眨眼的女大王。降龍木是她鎮山之寶,豈能白白送人?”
焦讚縱聲大笑道:“二哥,三關之上,二十四員上將,你不數第一,也數第二,今天怎麼怕起一個黃毛丫頭來,豈不讓人笑破肚子?”
孟良本來是個紅臉兒,一聽這話,臉更分外的紅了。忙解釋道:“我幾時說過怕她?”焦讚緊逼一句:“當真不怕?”孟良被激的一拍胸脯挺了起來:“堂堂大將,怕她一個小小山寇不成!”
焦讚聽罷,一伸手,從腰裏取出一支令箭來,大聲說道:“二哥,快來接令!”
孟良一見令箭,頓時嚇了一跳,忙問:“三弟,這……這是怎講?”焦讚一本正經的說:“元帥將令,差遣二哥去山東穆柯寨尋取降龍寶木!”
孟良一聽愣了:“元帥……他怎麼知道我今天回來?”焦讚說:“神機妙算嘛。”
孟良一時也摸不著頭腦。一聽這話,硬著頭皮說道:“那好!既然元帥有令,眼下破陣當緊,那我就去穆柯寨再走一遭。”
說到這裏,伸手就要去接令箭。手剛要接到令箭,一眼看見焦讚癟著嘴想笑,猛然醒悟,知道焦讚是在耍他,隨即順口說道:“笑什麼?哈哈……你當老孟不知道你這家夥耍我怎的?我早知你是耍鬼頭。老孟是故意逗你一樂。”
一句話弄得焦讚哈哈大笑起來,說:“實話對二哥明講,我自五台山回來,還沒回營消差,哪裏又來將令?都是與你作耍。為這降龍木,我正自躊躇,幸遇二哥,知了詳細。如今我去山東,好歹要把降龍木取來。”
孟良說道:“兄弟,你雖有這想法,但不一定能辦得利索。要說去那穆柯寨,我是熟門熟路,要去,自然是我去為好。你快回關,把搬五大師之事趕快稟報元帥!免得元帥焦急。”
焦讚哪裏肯依了孟良前去,兩人爭執不下。焦讚說:“二哥,如今你我莫爭,不如依猜拳為定,誰贏了誰去山東,誰輸了誰回三關。”孟良道:“三弟說得有理。”
於是二人便一伸一縮地劃起拳來。不想這焦讚雖心眼兒乖巧,劃拳卻手笨,他一連輸了孟良三拳。氣得他幹瞪眼,直跺腳,抓耳撓腮,無可奈何。隻得答應自己先回三關。
當下兩人吃了飯,算了酒帳,各人牽馬,來到村口,分手拜別。
三岔口,焦讚飛馬回三關,
孟伯昌,穆柯山寨走一番。
猛武士,為了破開天門陣,
一身膽,不怕火海與刀山。
披星月,餐風露宿催戰馬,
這一日,勒馬來到山寨前。
抬頭看,穆柯山寨好雄壯,
真好似,天生城池落山間。
孟伯昌,策馬來到山穀口,
細找尋,路徑全不似當年。
正是他,東繞西轉無路走,
嘩啦啦,一件東西落馬前。
紅鬃馬噅噅叫四蹄騰空,
孟伯昌差點兒被掀翻。
孟良他急忙勒住紅鬃馬,
壓下驚疑看事端。
孟良來到穆柯寨前,正找不著路徑,忽聽空中“嘩啦”一聲,落下一件東西來,滴溜溜墜落馬前。那紅鬃馬眼生,長嘶一聲,前蹄騰空立了起來,孟良差點兒被掀掉。他急勒紅鬃馬,定睛一看,原來是一隻帶著羽箭的大雁。孟良大聲歎道:“好箭法!”他又暗自想到:沿山打獵,見者有分。今天真是我的福氣,正好與我解饞。
孟良正要下馬去撿雁箭,忽又猛然警覺起來:且慢,不要中了他人圈套!他畢竟是個大將,隻見他在鞍橋上使了個馬肚藏身的姿勢,輕輕巧巧,一伸手就把那大雁撿了起來。
孟良仔細一端詳:嗬!這一箭,不偏不斜,恰恰射中那雁的要害。再看那支雕翎箭,不禁大吃一驚。
原來,箭上刻著“穆桂英箭”四個字。孟良心中歎道:常聽人說,穆桂英箭法高妙,百發百中,不想果然如此!想到這裏,他忽生一計:對,我來討降龍木,正愁沒有由來,如今何不就拿這雕翎箭做題目,好和她搭話?於是拔出了那支雕翎箭,順手插進了自己的箭囊內。然後把那隻大雁掛在了馬鞍橋後麵,也不再尋路,直呆呆地將馬立在山窪裏,就等來人尋箭。
他這裏剛立住馬,隻見山坡後麵“踏踏踏……”幾匹駿馬飛馳而來。
就聽見轡鈴叮當人聲喧,
轉瞬間一隊人馬到跟前。
頭一匹,恰似白雲草上飛,
一少女,端端正正坐上邊。
隻見她,綠錦纏頭束紫袖,
好威武,七星寶劍挎腰間。
後跟著威風凜凜幾匹馬,
馬身上,個個都是女青年。
也有的,手持花槍和腰刀,
也有的,手持弓箭搭上弦。
到跟前,紫衣女將勒住馬,
眾女子,怒斥孟良黑心肝。
孟伯昌,直覺怒火衝衝起,
揮板斧,大喝一聲衝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