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珍藏有刊印了268枚奇石精品的畫冊——《清江石》;全國有數以百萬計的奇石愛好者尋覓、收藏清江長陽奇石,並建有巴楚奇石館。
早在2002年10月,縣委、縣政府興建了集奇石、根藝、盆景交易和休閑、遊覽於一體的文化旅遊產業項目——清江奇石苑。該苑地處縣城北入口處,交通方便,區位環境好,占地2.1萬平方米,內設盆景園、根藝走廊和奇石交易所,功能齊全,設施完備,園內建築設計自然得體,安靜優雅,是廣大參觀者益智、愉悅、休閑、瀏覽、購物的好去處。清江奇石,源於自然,高山大川,取之不盡。奇石文化是“發現美、欣賞美”的文化,其資源永遠不會枯竭。隨著社會的文明進步、人們精神文化需求的與日俱增、審美情趣的不斷豐富與發展,奇石文化產業將以其永恒魅力而呈現出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前景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三、高家堰盆景根藝
盆景一級保護品種以銀杏、小葉中華蚊母、紅豆杉為主;二級保護品種有中華蚊母、對節白蠟、珙桐、紅花矩檵木、紫薇。上等品種以開花、掛果、葉小、四季常青為特征,主要有金彈子、火棘、矮塔、檵木、杜鵑、水蠟、遲蘭等。高家堰盆景根藝以中華蚊母為主,在清江隔河岩水庫蓄水之前,搶救出了清江流域中華蚊母這一特色植物品種。
高家堰不僅是“湖北盆景第一大鎮”,而且也是“湖北根藝第一大鎮”。1980年冬,高家堰鎮車溝三隊曾學過繪畫、雕刻手藝的夏少烈,利用樹蔸的自然形態製成4個根雕送到宜昌市試銷,被一搶而光,收入40多元。此舉堅定了夏少烈根藝創作的信心。1981年,他出售“喜鵲鬧梅”、“熊貓啃竹”、“虎踞龍盤”等10座根雕,收入200多元,這是我縣根藝產業的發端。1989年夏出售根藝盆景200盆,收入8000元;1997年,高家堰鎮公路沿線形成大市場,2000多農民通過加工根藝盆景變為“藝術農民”,他們巧借318國道,沿路布局,以家為市,建成了近2000米長的根藝專業市場,因此而成為“湖北第一根藝盆景大鎮”;2010年生產各類盆景28萬件,根藝作品3萬件,年產量達到15萬盆,實現產值700萬元。從事根雕藝術的農戶就有500多家,其中有百萬元以上資產的大戶有10多家,50萬元以上的有19家。向克楷每年的盆景收入有二三十萬元,未出售的盆景則價值過千萬。2012年全縣從事清江石文化產業的人員達到一萬多人,去年總收入達一億六千多萬元,為我縣文化產業的建設做出了貢獻。截至2013年11月的統計,從事根雕藝術的農戶就有1018戶、3000多人,每年銷售額達1.3億元,存量5000多盆,總值超過10億人民幣,年銷售額過50萬的有8戶,過10萬的100多戶。[劉洪進、徐衛兵:《長陽800萬盆景綿延20公裏高家堰鎮盆景根藝走廊成特別風景區》,http://www.changyang.gov.cn/art/2013/11/13/art_42_120638.html。]
高家堰盆景根藝獲得了多項獎勵:1998年夏少烈、張元政的根藝作品“沙漠之舟”、“競技”、“關公醉酒”等或獲全國大獎,或被中國根藝協會收藏;向師強的“覓”造型典雅、寓意深刻,獲全國第三屆根藝盆景展一等獎;獲宜昌市人民政府授予“農村鄉土拔尖人才”光榮稱號、被收入“鄉土人才庫”的向克海,其根雕作品“福滿人間”曾獲湖北省根雕大賽一等獎。2006年,向克楷等人製作的10件丹水盆景送展廣東陳村花卉盆景世博會。經過26年的發展,中華蚊母已成為盆景中的精品、珍品。中央電視台和湖北電視台多次報道了高家堰鎮盆景根藝盛況。2000年,東南亞14國農業部的高級官員來長陽參觀,在考察了以高家堰為代表的盆景根藝專業市場後,對地處窮鄉僻壤的山村擁有如此壯觀的場景發出了心悅誠服的讚歎。
隨著天然林保護政策的出台及三峽庫區的淹沒,盆景根藝的發展受到很大製約。高家堰村盆景根藝從調整產業結構著手,正在逐步實現轉變:通過政策扶持,實行規模種植,聯片開發,農戶在相關政策法規的指導下,組成鬆散型的行業結構,做到“四統二分”,即統一規劃、統一品種、統一生產、統一銷售,分片包幹、分戶管理。2000年,高家堰鎮將盆景根藝專業市場納入生態建設項目,確定了“統一規劃、分戶承建、以獎代補、壯大規模”的發展思路,運用民營機製,通過政策引導,適當補助,充分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
根據《高家堰鎮“十二五”產業發展規劃》,該鎮將以白果坪根藝盆景走廊為核心,輻射全鎮11個行政村,分區發展中華蚊母種苗基地3000畝,綠化苗木4000畝,盆景胚樁培植基地3000畝。通過5年努力,使苗木總量達到10億株,根藝盆景存量突破1000萬盆(件),存量價值達到8億元,使高家堰真正成為湖北根藝盆景第一鎮和花卉苗木第一鎮。
第六節 長陽土家族飲食習俗和傳統醫藥的產業化開發
一、長陽土家族餐飲習俗的產業化開發
1.土家特色餐飲。長陽當地以經營土家特色菜肴為特點的餐飲業有芙蓉寨、繡球寨土菜館、食景園、金龍大酒店……擬建的長陽土苗兄妹酒店不僅在酒店的菜肴上體現土家飲食的特色,而且在裝修風格、服務員的服飾等方麵也突出土家特色,酒店部分營業員還可以應顧客要求演唱長陽民歌,還有藝術團進行土家民族歌舞、民俗表演。
2.茶。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賀家坪鎮賀家坪村黨支部書記、賀家坪茶葉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家大茶坊的總經理張旭東,從本地的“罐罐茶”中受到啟發,用現代製茶工藝來彌補傳統工藝的不足,手工製作精細茶,推廣傳統的土罐衝泡方法。2006年,張旭東投資70多萬元,建成了張家大茶坊,形成了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張家罐罐茶”孕育而生,注冊了商標,製定了產品質量等級標準,並獲得了食品安全許可證(QS認證)。張家大茶坊自行研製的“張家罐罐茶”在2010年度宜昌首屆“三峽杯”大宗茶評比中,榮獲金獎。近幾年來,茶坊每年加工生產幹茶達到15噸,產值超過150萬元。[http://app.sxxw.net/print.php?contentid=304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