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附錄(2)(1 / 3)

關於道教發展的若幹思考——福建省道教協會林清副會長訪談錄

周克浩

筆者於2012年5月19日到24日,參加廈門大學人文學院和武夷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的合作項目,前往武夷山作道教文化的參訪學習,並於5月24日下午有機會在武夷山桃源觀采訪了中國道協常務理事、福建省道協副會長、武夷山天上宮住持、桃源觀監院林清道長。訪談圍繞著道教的發展展開,從道教人才的培養、道教文化的傳播、道教宮觀的建設、道教服務社會的方式、宗教關係、宗教政策等問題切入。此次訪談得到了帶隊老師廈門大學哲學係博士生導師黃永鋒教授的支持和指導,武夷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世界遺產監測中心俞建安主任也提供了切實的幫助,在此一並表示誠摯的感謝!

現結合當時的訪談及相關資料,整理訪談記錄如下。

周克浩(以下簡稱周):林道長,您好!最近在天上宮和桃源觀參訪,得到您熱情的接待,非常感謝您!近些年,隨著國家宗教政策及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政策的不斷落實,道教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我想圍繞著道教發展這一個主題來采訪您。

林清道長(以下簡稱林):很歡迎你們來這裏參訪。道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魯迅先生說:“中國根柢全在道教”,此言道出了道教的文化地位。這些年來,我們道教界也在不斷地促進道教的發展,積極地弘揚道教,在做好自我修行的前提下,同時盡可能地為社會發展服務。

周:是的。從改革開放以來,道教的各個方麵都取得了可喜的進步,道教也為社會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現在社會經濟穩步發展,國家也提出要推進優秀傳統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我想這也是道教發展的一個重要機遇期。道教要健康地發展,首先要有人才支持。有人說,人才就是競爭力,所有行業的競爭最後都是人才的競爭,這就點到了人才的核心作用,道教的發展與道教人才的培養也是密不可分的,想請您先談談道教人才應該如何培養。

林:道教的發展確實與道教人才的培養極為相關。道教人才培養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道教的興衰成敗。從曆史上看,這一點是非常清楚的。道教人才的培養,我覺得有兩個方麵的內容。首先是學院派的道教人才,通俗一些說,就是道教研究的學者、專家。這部分主要是靠大學和科研院所培養的。比如四川大學、廈門大學的宗教所就培養了一大批有影響力的道教研究學者。再有,就是道士人才的培養,這個部分包括出家道士,還有道教居士、道教信眾等的教育和培養。道士人才的培養是道教要著重下工夫的。我想,道士人才的培養是一個係統工程,要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首先要有一個長期的規劃,這涉及培養模式、師資選拔、教材編寫、政府支持、學曆承認、經濟保障、生活待遇等多方麵的內容。這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和道教組織相互協商來完成。再來,要處理好道士學習與實修的關係。道士的學習和教育一般是在道教學院完成的,他們在那裏學習各種道教文化知識,為修道打好基礎。另一方麵,道教是以修道成仙為重要追求的,因此還需要實修,這一般是需要師父傳授的。道士從道教學院畢業後,一般會到各地的道觀去修行,這時要給他們安排師父,以便更好地修行。再有,就是要實行“走出去”的培養模式。現在台灣那邊有比較好的道教人才培養模式,我們可以走出去,學習和借鑒他們的模式。此外,我們還建議有條件的地方道協、宮觀,創辦道教學院。實際上,在這個方麵,一些地方已經做出了榜樣,比如說上海市道教協會道學班、成都市道教協會道教徒學習班等已經開辦,並培養了一批人才,也積累了一些寶貴經驗。我們鼓勵有實力的地方道協、宮觀也向他們學習,盡可能地做好道士的培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