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附錄(2)(2 / 3)

周:道教要想得到較好地發展,還與道教文化的傳播密切相關,請您談談如何讓道教文化更好地傳播。

林:你說得對。實際上,道教文化傳播也就是弘道的過程。道教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著很強的現代價值。別的暫且不講,光是道教的養生文化就可以給現代人帶來很大的益處。“文革”期間,包括道教在內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遭受了挫折。這些年,國家提出發展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我覺得是明智之舉。

作為道門中人,我們也應該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抓住機遇,積極弘揚道教文化。首先,要真正解放思想,有打破原來的思想禁錮,以一種開放和包容的態度來對待傳統文化。隨著現代西方文明影響的不斷加大,我們有責任保護和傳承好我們自己的文化。具體說來,就要加大投入,包括資金、人才等各方麵的投入。說起道教文化的傳播,具體方法有很多。比如用現代網絡媒體,如網站、博客、微博來宣傳道教文化。再有,就是講經說法,我們打算建立藏經閣、講經堂,向我們的道士、居士、信眾宣揚道教文化。當然還有經書的流通,你們看到的各種道教勸善書籍,如《太上感應篇》、《道教曆代人生格言選錄》、《勸善書解讀》等,實際上都是在弘揚道教文化。其他的方法還有很多,比如現代旅遊業比較興盛,可以推廣道教文化旅遊,組織遊客參觀道教名山、道教宮觀等。但最重要的還是道教人才的培養,這是道教文化傳播的核心保障。

周:宗教的發展離不開宗教場所的興建。目前,全省乃至全國很多道觀在重建或擴建,請您談談在興建道觀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問題。

林:道教要得到順利的發展,宮觀及神像的興建是必要的。在興建過程中,我覺得有幾點需要特別注意。第一,要保持傳統的宮觀格局。宮觀包含著很多的道教理念和思想,如道教的宇宙觀、神仙學、修養論等就有機地融入到宮觀建築格局中。因此,我覺得宮觀的建設要注意按照傳統的建築理念來建造,特別是要把道教的文化精神融入到裏麵去。第二,要與自然環境相和諧。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建築風水。我們道教是講究“天人合一”的,宮觀建築一定要與自然環境相協調。有些宮觀建在山水之間,要因地製宜,與大自然保持和諧。第三,要做好資金的管理工作。道觀建設的資金來自社會各界、四麵八方,我們在資金的籌集和利用上要做到合法合理。一方麵,要積極合法地募集善款,以弘揚道教。另一方麵,要加強資金使用的監管和監督。說到監管和監督,主要有兩點需要注意:首先,要加強自我監管。我們道教講“舉頭三尺有神明”,“禍福無門,惟人自招”,道教徒要對神明時時敬畏,用於神明的錢要用到點子上,絕不能亂花。還有,就是社會監督。信眾捐的善款,都要寫到功德榜上,向社會公開。道觀收入多少錢,花了多少錢,怎麼花的,要向社會公布,請社會監督。

周:道教的教義教理提倡慈悲濟世,與人為善,在建設和諧社會的今天,請您談談道教如何更好地服務社會。

林:道教的發展曆久彌新,道教倡導的“周濟窮困”、“慈善廣度”等還有著很強的社會價值。道教服務社會,我想主要有兩個方麵的內容。一是精神層麵的,也就是道德教化。道教有著很好的勸善功能,各地方的宮觀、城隍廟,都告誡人們多做好事,不做壞事。比如,我記得一個城隍廟裏有這麼一句話:“做個好人,心在身安魂夢穩;行些善事,天知地鑒鬼神欽。”這是告訴人們要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做個好人,自然身心平安。道教教育人們與人為善,積累功德,對於社會道德的塑造是有很大幫助的。二是物質層麵的。我主要想說道教的養生文化。道教有著眾多的養生方法,比如飲食養生、導引、氣功、服氣、靜坐等,都有很好的養生效果,普及這些方法對於保持身體健康是大有好處的。另外,道教還要做好一些慈善事業,如捐資助學、扶危濟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