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1】《白真人集》卷六,《道藏精華》第十集之二下冊,第1152頁。
【2】《道藏》第4冊,第783頁。
【3】《海瓊白真人語錄》,《正統道藏》第55冊,第658頁。
【4】《海瓊傳道集》,《正統道藏》第55冊,第721頁。
【5】《海瓊白真人語錄》,《正統道藏》第55冊,第693頁。
【6】《海瓊問道集》,《正統道藏》第55冊,第705頁。
【7】《上清集》,《正統道藏》第7冊,第654頁。
【8】《瓊琯白真人集》,《道藏輯要》(婁集),第217頁。
【9】《性命之圖》,《海瓊傳道集》《正統道藏》第55冊,第717頁。
【10】《性命日月論》,《白玉蟾全集》上冊,第409頁。
【11】《無極圖說》,《藏外道書》第5冊,第130頁。
【12】《海瓊白真人語錄》,《正統道藏》第55冊,第690頁。
【13】《海瓊傳道集》,《正統道藏》第55冊,第704頁。
【14】《海瓊傳道集》,《正統道藏》第55冊,第704頁。
【15】《海瓊傳道集》,《正統道藏》第55冊,第704頁。
【16】朱逸輝等:《白玉蟾全集校注本》,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年,第641頁。
【17】朱逸輝等:《白玉蟾全集校注本》,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年,第111頁。
【18】朱逸輝等:《白玉蟾全集校注本》,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年,第652頁。
【19】《諸真玄奧集成》第六卷,載中國基本古籍數據庫,第33185號,第50頁。
【20】朱逸輝等:《白玉蟾全集校注本》,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年,第641頁。
【21】朱逸輝等:《白玉蟾全集校注本》,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年,第641頁。
【22】朱逸輝等:《白玉蟾全集校注本》,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年,第641頁。
【23】朱逸輝等:《白玉蟾全集校注本》,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年,第641頁。
【24】《海瓊白真人語錄》,《正統道藏》第55冊,第661頁。
【25】《海瓊白真人語錄》,《正統道藏》第55冊,第664頁。
【26】《海瓊白真人語錄》,《正統道藏》第55冊,第694頁。
【27】朱逸輝等:《白玉蟾全集校注本》,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年,第695頁。
【28】《紫陽真人〈悟真篇〉注疏》卷二,《道藏》第2冊第924頁。
【29】《海瓊問道集》,《正統道藏》第55冊,第703頁。
【30】《海瓊問道集》,《正統道藏》第55冊,第711頁。
【31】《道藏》第32冊,第411~412頁。
【32】《指玄篇注》,《白玉蟾全集》下冊,第1417頁。
【33】《指玄篇注》,《白玉蟾全集》下冊,第1405頁。
【34】《海瓊君隱山文》,《海瓊問道集》,《正統道藏》第55冊,第707頁。
【35】胡孚琛:《道家內丹養生學發凡》,《道家文化研究》第1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310頁。
【36】轉引自方彥壽:《武夷山衝佑觀》,廈門:鷺江出版社,1996年,第108頁。
【37】(清)永瑢紀昀:《虛齋集》卷一,《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57冊,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38】(清)董天工:《武夷山誌》卷十《五曲上》,台北:成文出版社,1974年。
【39】(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二十七,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第608頁。
【40】(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二十七,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第614頁。
【41】(清)董天工:《武夷山誌》卷八《二曲》,台北:成文出版社,1974年。
【42】(清)董天工:《武夷山誌》卷一《總誌上》,台北:成文出版社,1974年。
【43】許嘉璐:《二十四史全譯·宋史》)卷四百二十九,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4年,第9310頁。
【44】參引夏濤:《白玉蟾與武夷山道教》,廈門大學碩士畢業論文,2007年。
【45】方彥壽:《武夷山衝佑觀》,廈門:鷺江出版社,1996年,第16、19頁。
【46】(宋)黎清德:《朱子語類》卷一二八,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47】方彥壽:《武夷山衝佑觀》,廈門:鷺江出版社,1996年,第113頁。
【48】許嘉璐:《二十四史全譯·宋史》)卷四百二十九,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4年,第9311頁。
【49】(宋)黎清德:《朱子語類》卷一二八,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50】轉引自陳國代等:《大教育家朱熹:朱熹的教育曆程與思想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第84~85頁。
【51】(清)董天工:《武夷山誌》卷十《五曲上》,台北:成文出版社,1974年。
【52】(清)董天工:《武夷山誌》卷五《一曲上》,台北:成文出版社,1974年。
【53】(清)董天工:《武夷山誌》卷六《一曲中》,台北:成文出版社,1974年。
【54】(清)董天工:《武夷山誌》卷十《五曲上》,台北:成文出版社,1974年。
【55】(清)董天工:《武夷山誌》卷十六《明賢上》,台北:成文出版社,1974年。
【56】轉引自丘理真:《武夷活源》,福州:海潮攝影藝術出版社,2006年,第27頁。
【57】轉引自錢穆:《朱子學提綱》,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2年,第31頁。
【58】錢穆:《朱子學提綱》,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2年,第31頁。
【59】參見夏濤:《白玉蟾與武夷山道教》,廈門大學碩士畢業論文,2007年。
【60】黃永鋒:《道教在當代中國的闡揚》,北京:東方出版社,2011年,第8頁。
【61】樂裕賢:《朱子理學對武夷山宗教文化的影響》,“武夷山朱子學年會”與會論文,2006年。
【62】所謂道風,就是道教的精神風貌,道德行為的準則與道教徒個人的修養和堅定的道教信仰。見黃永鋒著:《道教在當代中國的闡揚》,北京:東方出版社,2011年,第115頁。
【63】黃永鋒:《道教在當代中國的闡揚》,北京:東方出版社,2011年,第110頁。
【64】方彥壽:《武夷山衝佑觀》,廈門:鷺江出版社,1996年,第172頁。
【65】(清)董天工:《武夷山誌》,台北:成文出版社,1974年,第3頁。
【66】(清)董天工:《武夷山誌》,台北:成文出版社,1974年,第3頁。
【67】(宋)陸遊:《劍南詩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96頁。
【68】(宋)陸遊:《渭南文集》卷四十九,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年。
【69】於北山:《陸遊年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90~191頁。
【70】(宋)陸遊:《劍南詩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910~911頁。
【71】(宋)陸遊:《劍南詩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3329頁。
【72】(宋)陸遊:《渭南文集》卷三十六,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年。
【73】方彥壽:《武夷山衝佑觀》,廈門:鷺江出版社,1996年,第181頁。
【74】(宋)陸遊:《劍南詩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305頁。
【75】(宋)陳鵠:《西塘集耆舊繼聞》,《文淵閣四庫全書》,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
【76】(宋)陸遊:《陸放翁全集》,北京:中國書店,1986年,第855頁。
【77】(宋)陸遊:《陸放翁全集》,北京:中國書店,1986年,第155頁。
【78】(宋)陸遊:《陸放翁全集》,北京:中國書店,1986年,第31頁。
【79】歐小牧:《陸遊年譜》,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第10頁。
【80】(宋)陸遊:《劍南詩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3167頁。
【81】(宋)陸遊:《劍南詩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4105頁。
【82】(宋)陸遊:《劍南詩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140頁。
【83】(宋)陸遊:《陸放翁全集》,北京:中國書店,1986年,第3167頁。
【84】(宋)陸遊:《陸放翁全集》,北京:中國書店,1986年,第683頁。
【85】(宋)陸遊:《陸放翁全集》,北京:中國書店,1986年,第2813頁。
【86】(清)畢沅:《續資治通鑒長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637頁。
【87】(宋)陸遊:《陸放翁全集》,北京:中國書店,1986年,第205頁。
【88】(宋)陸遊:《陸放翁全集》,北京:中國書店,1986年,第1026頁。
【89】(宋)陸遊:《劍南詩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2751頁。
【90】(宋)陸遊:《陸放翁全集》,北京:北京市中國書店,1986年,第671頁。
【91】(宋)陸遊:《陸放翁全集》,北京:中國書店,1986年,第597頁。
【92】(宋)陸遊:《劍南詩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831頁。
【93】(宋)陸遊:《劍南詩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939頁。
【94】(宋)陸遊:《劍南詩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3432頁。
【95】(宋)陸遊:《劍南詩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3428頁。
【96】(宋)陸遊:《劍南詩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342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