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收購(2 / 3)

既然競爭對手都出不了手,“交接棒”又放到了英華網創始人老英的麵前。老英不同於那些人,自己本身從MW的收購中大賺了一大筆,再說畢竟是有感情的,那可是自己下海的第一桶金。再說他也早就預感MW可能走出這一步,得知正式消息也比別人更早一些,這使得他有更多機會考慮重新購回的可能性。Michael並沒有直接找人同老英聯係,盡管他知道老英收購的可能性比別人還大些。原因很簡單,老英當初把英華網賣給MW的價格是2.5億美元,而現在的出價撐死也就幾千萬美元,如果讓老英購回的話眼看著他淨賺一大筆心裏實在憋曲啊!但是盡管這麼想到時候如果他出的價格比別人高那該賣也得賣呀!一個公司到底貶值多少才值得購買呢?

老英這時故意散出口風:隻要報價超過5000萬人民幣他碰都不會碰一下。Michael聽到這個消息肺都快氣炸了,從牙縫裏蹦出幾個字:“貪得無厭的中國人!”至此下定決心:我就算關閉了網站都不會賣給他。

不過話說回來,老英還真就是想和Michael他們鬥這個氣。他早就看他們不順眼,他也有“創始人情結”,原希望能通過美國的管理和資金,把英華網打造成一個跨國的人才服務機構,收購以前他自己籌集資金的渠道都用上了,再也找不出更多的錢了,而和好工作網、飛魚招聘纏鬥了好幾年一直是三分天下,誰也幹不過誰,如果能借老外的手趁中國走國際化道路的時機,在國際市場上分一杯羹,估計還真有可能把那兩個對手整倒。但事與願違,沒想到Michael們如此不接中國地氣,派出的高管根本不懂網絡企業,老英實在是“恨鐵不成鋼”。他想,如果他們能將華國強留用的話是絕對不可能弄成現在這個爛攤子的,退一步講就是還請他老英出山也好過現在吧,實在不願意請我做CEO,我當個顧問也行啊!前不久一個曾經的下屬在電話裏向他抱怨說:“Peter武總要強調要一步到位,要比對手們的步子邁得都大,說這樣就能讓競爭對手沒法跟進。結果呢?對手是跟不上了,連用戶也被遠遠地甩開了。”還有最要命的,公司現在把產品和技術的控製權都拿到了美國,資本可以跨國流動,產品可以國際交易,哪裏聽說過把控製權都拿走的?他們到底有沒有懂中國用戶的人?這不,最後終於把自己的命給革了。

國內能想到的都想到了,難道還得寄托於有錢的老外?盡管現在的老外可不一定比中國人更有錢,這是誰都知道的。

截止1月30日16點,還沒有任何官方消息對外公布,但小道消息已傳播開來,“不出意外的話,接包袱的很可能是‘珍聘網’。”

這個名字如此陌生,以至於不要說普通員工,就連公司高層都一頭霧水。一時間幾乎所有人都在上網搜索關於珍聘網的信息。原來那是一家澳洲的招聘企業在中國開設的獨資招聘網站,總部在成都。雖然上線已經三年多了,但沒在bj這樣的大城市開展業務,隻是在華東及華南幾個省在做,而且因為客戶群不和英華網在一個層麵上,所以沒人會注意到。畢竟中國的招聘網站全國的、區域的、省級的、城市的大大小小少說也有幾百家,誰會關注到他們。

珍聘網不同於其他網站,高管中有三分之一是老外,CEOHaig覺得自己在中國三年時間可以算得上站穩了腳跟,是時候把業務擴展到全國了,而收購是最快捷的辦法,英華網的出售是個絕佳的機會,非常便宜、全國市場、市場占有率第三,所有條件幾乎就是為他量身訂做的。在正式出手前他也曾來到中國向本地員工了解英華網的情況,記得那是一位從英華網sh分公司跳槽過來的姓馬的中層,之前她一直在sh分公司做銷售,因為老家就是成都的,在外麵漂了多年後發現還是家鄉好,生活成本如果算上住房的話隻是bjsh的二分之一,不算房子成本也隻有bj的四分之三,而工資也能達到bjsh的四分之三,這樣一來當然是回家鄉好了。Haig不想讓他知道收購的事,想了個辦法問道:“我們現在正在對幾個招聘網站的經營模式作分析,你在英華網待的時間也不短了,想聽聽你對英華網的理解。”

馬經理雖覺得有些莫名奇妙,但她知道這是一個在領導麵前表現的好機會,還有,她是於一年多以前被英華網sh分公司解聘的,對於那次解聘到現在都不能輕易提起,一旦提起會連著幾天飯也吃不香的。回到成都先在一家IT公司做了幾個月銷售覺得不順,某天忽然看到珍聘網的招聘廣告立即投出簡曆並麵試成功。現在竟然有老總問到她對英華網的看法,她想了想說道:“其實英華網是所好的黃埔軍校,就相當於美國的“西點”,培養出很多各類人才,雖然很多人離開了,但現在裏邊還是有不少優秀的。隻不過後來來了個‘爛校長’,導致現在經營得並不好。”

“你說的就是武先生吧!”

“是的。”

“怎麼個爛法呢?”Haig問道。

“首先是這個人缺乏實戰經驗,他對一線銷售數據不敏感,也不關注一線員工的工作狀態,其實後台數據變差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早一點想辦還是有機會調整過來的;其次就是不聽人勸,他老拿美國老板那種盛氣淩人的姿態管理員工,不少員工底下都在罵,聽說好幾次中層員工在彙報工作時,資料被他直接摔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