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從蘇州出差回來的史真玉興奮異常,她給吳淵講起了在蘇州參加“美恰食品”春季植樹“團建”活動的情景。吳淵不以為然地想道:“一個種樹有什麼新鮮的啊!”
被稱為“美恰公社”的六百多人的隊伍被分為19個“生產隊”,所有“公社社員”從大本營(廠區)出發到達目的地後,由公社工作人員(也就是培訓師)帶領各生產隊到達指定“工棚”。每個社員要在隊長的帶領下完成一係列工作,比如每個生產隊要自行創作設計勞動號子以及生產隊隊旗。又比如生產隊要選出本隊的赤腳醫生1人、新聞記者2人、文藝宣傳隊員2人,繪畫組2人,茶水組2人,其中:赤腳醫生負責本隊社員的勞動安全和意外醫療急救,同時記錄本隊社員的工作狀態(填寫健康表),社員發生意外傷害,赤腳醫生將按規則被扣工分。新聞記者負責撰寫廣播稿件,並上交“工作組”審查播出,每個生產隊至少完成5篇稿件,他們將根據稿件完成情況記錄工分。文藝宣傳隊則參加植樹過程中安排的慰問演出,同樣也要根據表現記工分。其他的像每隊繪畫組負責畫兩幅情景畫,主題分別為環境破壞的景象及期望未來綠色家園的景色,在慰問演出開始以前將畫交“工作組”審查。茶水組負責本生產隊社員的領餐、茶水供應、垃圾回收。最後也是人數最多的是勞動組,他們共同承擔挖土、擔砂、培土、抬水等工作。社員們各盡其職,依據規則記錄工分。這是活動的第一步。
第二步是各隊在隊長的帶領下上台向全體社員展示風采,同時繪畫組社員將作品展示出來。接下來就是整個活動最精彩的部分:文藝宣傳隊進行慰問演出。
聽完真玉的講述吳淵才明白,這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形式,就連規模也少有。在得知項目是由真玉挑頭談成的時候他更是堅信真玉天生就是一塊做銷售的料。
在一個多月以前,真玉接到前台轉過來的谘詢電話,是美恰食品,一家意大利獨資食品企業,全國有多達十家以上的分公司,員工數千人,大公司,而且在培訓上很舍得花錢,長年由“越怡體驗”承擔拓展訓練。
美恰食品一年有一次集團範圍的團隊建設活動,今年的活動又開始籌劃了。人力資源中心的一群人正絞盡腦汁想今年如何推陳出新,前段時間有高層反映每年都春遊,南南北北去了不少地方,但是每次都是一到地方就“放了羊”,並不能體現出團隊建設來。小韋抱怨說:“現在娛樂極度發達,已經很難找出什麼活動能夠激起員工們對團建的熱情了,出什麼招都有人說‘俗’。”
小昌也說:“而且吧,現在這人都嬌嫩了,吃的、住的稍有點不如意牢騷就來了,比伺候公婆還不易!”
其他人也認同:“組織難度一年比一年大啊!”
培訓部經理馬曉菲提議:“不如問一下“越怡體驗”讓他們出出主意。”
人力資源總監苗曼早就想到找越怡體驗,同他們合作過多次了,由於美恰肯花錢,是真正的大客戶,那邊每次回扣都不少給,以前規模小花的錢還有限,這次可是總部召集全國各分公司,幾千人的大單,自然好處更加值得期待了。但越是這種事越不能著急,越得等待機會,不能讓下屬看出自己的算盤。還有更重要的,話得先從別人嘴裏說出來。現在就是個絕佳機會,一方麵高層對這塊工作有不滿,另一方麵又沒有人能出方案,即便能提出方案又有誰能操作得了這麼大的活動呢?苗總監於是“就坡下驢”道:“這倒是個辦法。”
史真玉在同馬曉菲的電話中了解到,這次活動參加的人數總共是6000人左右,分北、中、南、東四個大區,北在BJ中在成都、南在廣州、東在蘇州。活動需要四個大區先後開展。真玉雖然還從未聽說誰辦過這麼多人的活動,但那也不能說辦不了,這是銷售常識,她當即答應了下來,不過並未當真,隻當是馬曉菲為了坎價故意虛報的人數。雖是這樣,由於這單子太大必須要知會銷售總監,真玉便同陳老師(陳老師既是總監又是資深培訓師,大家私下還是習慣稱乎她老師)作了彙報,陳老師懷疑道:“做到是問題不大,但有譜沒譜呢?咱們可從來沒接過這麼大的單子。”真玉說:“我還有點把握,就算六千人來不了,來一兩千人應該不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