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中午時,頭兩年經營結束,吳淵他們虧損300萬,看著財務報表,方哥調侃說:“股東們該哭了。”其實對比其他公司吳淵他們還算是中等水平。“泰山”公司是唯一一家贏利的,但他們是以沒更新生產線和新產品研發投入緩慢為代價的,吃飯時褚哥說他並不看好“泰山”,他解釋說:“他們頭兩年訂單少,生產壓力不大,看情況接下來訂單數馬上會增加,到時他們肯定因為產能不足沒法接單子。沒單子就沒收入,那還好的了?”
所有這些都不是最麻煩的,最麻煩的是年底算賬,算賬還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賬必須算對,因為算不對“資產負債表”就不平衡,也就是“賬亂了”,按規定是不能繼續下一年運營的,“中盛”公司就是因為賬一直算不平,中午晚了半個小時吃飯。他們算了好幾遍,就連嶽老師也看不清到底哪裏出了問題,始終總資產多出100萬,最後沒辦法,隻能從現金裏生生減出100萬,算是勉強平上了。算賬讓所有人頭疼,到不是因為數據太多,數據其實並不多,而且全都是整數,問題主要出在對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不熟悉。對於這些從來不接觸財務的人來說有點為難,不過嶽老師講了:“這是這個課程重點中的重點,課程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讓學員看懂財務報表,熟悉財務報表。”嶽老師還說:“其實並不難,這是會計學的核心,首先是要明白會計六要素是什麼: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而所謂資產負債表就是一個等式:資產等於負債加所有者權益,這是會計原理決定的,這也是資產負債表的原理,資產負債表形式上分為左右兩列,左邊是資產,右邊是負債加所有者權益,最下邊的一行數字分別是總資產和總的負債加權益,兩邊永遠相等。損益表也是一個等式:收入減費用等於利潤,這個表從上到下就一列,最上邊是總收入,中間是一項項的費用,總收入經過這些費用的充減,最後剩下的就是利潤。”
由於初期對公司資金的使用情況估計不足,在支付了公司的各項開支後,幾個公司都發現手頭的活錢已所剩無幾。
在一個階段的總結會上嶽老師解釋說:“預測是製定商業計劃的基本,而平衡公司的現金流量是企業得以正常運營的保障。製定商業計劃時,要充分考慮到市場的供求關係及競爭優勢。而‘FML’和‘美豐’在預測與實現的結果上有較大的差距,從而導致經營思路出現偏差。”
第一天的培訓結束。四年的經營幾家歡喜幾家愁,被褚哥言中,“泰山”果然經營困難,困難到不是因為沒投資生產線導致產能不足,而是因為他們孤注一擲的C產品市場上訂單很少,不夠幾家公司搶的,而自有產品A的利潤率卻越來越低,勉強靠貸款撐著。嶽老師開始給各組分析贏利或虧損的原因。結果,吳淵他們的主要競爭對手“飛達”得到了表揚:他們的預算和結果幾乎一模一樣,並且一掃上一年的頹勢開始盈利。其他各公司紛紛找原因,原因大多是訂單不是拿少了就是拿超了,要麼就是庫存太多、盲目投資,不過最後大家不約而同地得出了一個結論——下一輪一定要多抓現金!嶽老師笑著說:“抓現金,此乃商場永恒不變的定律!”
從回家、吃飯一直到睡覺,吳淵滿腦子全是原材料、生產線、交貨、開發產品什麼的,他和真玉說:“這回還真是開了眼界,原來企業管理和會計可以這麼學!”過了會兒又說:“恰恰切中現在這類課程的要害——理論與實踐脫節。”又說:“看來這個課程很有前途!”
第二天剛開始的頭一年也就是第五年,“FML”的公司已經被折騰破產了,破產並不是由於他們資不抵債,而是沒有錢支付原材料款,他們不得不宣布破產。由於這是個培訓,不能讓他們真的出局,所以嶽老師說還有個規則,就是萬一有破產的可以由投資公司繼續注資重組,但這時注資的成本要高出短期代款兩倍,而且他們就不能參加培訓結束時的各公司業績大排名了。後來嶽老師專門就這個問題解釋了一通:“資不抵債不會直接導致公司破產,因為隻要有人給你投錢,就可以繼續經營下去,以前很多老國企就是這樣,雖然已經剩一個空殼,但國家還是要求銀行給他貸款以維持。直接導致破產最常見的原因是沒錢支付,當有債主堵上門要賬,而你沒錢時就是破產了,也就是常說的資金鏈斷裂。”
轉眼第六年,“飛達”公司上年的設備投資已變成了現在的生產能力,又追加了一條自動化生產線。同時,市場推廣力度適當,顯得生氣實足。“中盛”這年也買進了2條半自動線,並且開發出高端的C產品,似乎還能扭轉一下局麵,不料資金周轉卻出現嚴重危機,幾個人愁容不展。
“東方鷹”公司由於上一階段沒有投資研發新產品,現在隻能生產低端的A和B產品,這種競爭激烈的大眾化產品使得企業贏利空間驟然變小,看著A產品的市場價格進一步下滑,他們多少有點後悔,暗暗加大了新產品研發的投入。“FML”雖然也還依舊以低端產品為主,並投資了同樣低端的生產線,用低價策略堅持公司的運營,但他們卻另辟蹊徑放棄了華北和全國市場,轉而直接開發亞洲和全球市場。此外,“泰山”的表現則說明了銷售在企業中的重要作用,而獲得訂單的基礎在於正確的市場推廣及價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