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王默都提倡仿寫,他管這叫拿來主義,仿寫句子,段落,短文,詩歌,甚至是散文,遊記,這些事情,王默幹過太多。
記得當初學習寫作新聞通訊和報道,王默就曾經找來好多報紙,借鑒其中的種種寫法,讓他體會最大的好處就是仿寫,這也使得他大腦開竅,從而悟到了新聞寫作的特點和一些常用手法。
陳雪華忸怩道:“我本來是要抄寫的,可是你昨天說,可以有抄寫,但是不能全部原封不動的全都是抄寫,需要有一些改動,所以,我就改了。”
王默點點頭,道:“做人和寫作一樣,都需要靈性,也就是悟性。我們寫東西,不要怕抄寫。抄寫不是一件丟人的事情,相反這是一件好事情。過去,******主席就說過,‘抄抄也好’這句話。我們寫文章,隻要不盜版,不偷竊獲利就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至於在學習過程中的抄寫和借用,完全正常。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你會不會抄。這句話還是非常有道理的。”
見陳雪華聽得認真,王默就給她講了《三個抄寫員》的故事。
黎錦熙是一個著名的國學大師,民國初期在HN辦報,當時,幫他眷寫文稿的有三個人。
第一個抄寫員老老實實抄寫所有文稿,甚至錯別字也照抄不誤。這個人一生默默無聞。
第二個抄寫員認真細致,非常負責,遇到錯字病句都會主動改正過來。後來,他寫了一首歌詞,也就是《義勇軍進行曲》。這個人就是田漢。
第三個抄寫員與眾不同,他隻抄與自己觀點相符的,也會加以修改潤色,對那些意見不同的文稿則會扔掉。後來,他建立了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他就是******。
聽完這個故事,陳雪華大受啟發,道:“老師,是不是說,抄寫不能完全照搬,需要有自己的理解和觀點。”
這真是說到點子上了,王默讚道:“真是聰敏,一點就透。原封不動的抄襲,那是傻瓜抄寫;至於抄寫一句話或者是一段文字,這要看具體情況,如果純粹是抄寫,就是為了抄寫而抄寫,這就是抄襲;如果抄寫有了新意,超出了前人,那麼就不是抄襲,不僅不有違道德,而且還應該大力提倡。或者是抄寫人本事很大,能夠將原文修改的麵目全非,讓人看不見任何抄寫的痕跡,這就更厲害了。”
“這,不還是抄嗎?”陳雪華有些疑惑。
王默笑道:“咱們不說現代,我給你舉幾個耳熟能詳的古詩詞。唐代詩人王勃有個成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能記得吧?”
“這,我們學過。”
王默道:“王勃之前,就有很多類似的詩句出現,北周文學家庾信在《馬射賦》中,就有‘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漢賦》中也有‘草旗共春風一色’。這樣的所謂抄寫比比皆是,也堪稱千古絕唱。關鍵區別就在於別出心裁有創新,超出前人水平。”
看見陳雪華認真思考,王默補充道:“像這樣的事例特別多,李白也曾經這樣做過,你們學過《將進酒》,文章中就有這麼一句,‘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實際上這是化用鮑照的,‘自古聖賢盡貧賤,何況我輩孤且直!’,可是,咱們讀後,卻看不出來有一絲抄襲的痕跡,所以啊,詩仙太厲害了,水平高,心思巧,這就有點舊瓶裝新酒的意思。”
陳雪華聽了,一臉崇拜道:“老師,你讀書真多,好像什麼都知道。”
辦公室裏的幾個老師也早早就停下了筆,不再批改作業,而是靜靜的傾聽王默神侃。
這時,王默才發現辦公室裏很靜,他滔滔不絕的口水,不知怎麼就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這倒是沒有辦法,同在一個辦公室裏,任何人的所行所為,都會處在他人的視線之中。
王默不想嘩眾取寵,可是,他也無法控製自己的老臉老皮,被學生一誇,還是不免臉熱了。
正在這時,上課鈴聲響了,王默就先讓陳雪華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