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如何上語文課(二)(3 / 3)

接下來,王默繼續在文字的精煉,形象,簡潔上下功夫,切實讓學生體會漢字的博大精深。

比如,副詞“忽然”的運用。

這幾天心裏頗不寧靜。今晚在院子裏坐著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夜裏,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

王默的問題是,為什麼不用“突然”,而用了“忽然”?

這個問題一提出,自然就激起了不少學生的興趣。

幾個學生還特意大聲朗讀這一段句子,隻是將“忽然”換成了“突然”一詞,隻不過,總覺得有什麼感覺不對勁的地方,可卻又說不出來,其中具體細微的差別。

王默笑著從詞義和詞性方麵做了一個深入的分析。

突然,在短促的時間裏發生,出乎意外,詞義要重於“忽然”,有過於強調的意思。忽然,表示情況發生的迅速而又出乎意料,詞義相對較輕。

兩個詞的意思非常接近,屬於同義詞。在很多情況下可以通用,但也有不能通用的地方。

從語法功能來分析就簡單多了,在生活中,我們可以說:“他來的很突然!”,或者是“不突然!”,但是卻不能說:“他來得很忽然!”,或“不忽然!”。

在語法分析中,“突然”一詞在口語中使用的頻率較高,可以用副詞“不”和“很”來修飾。而“忽然”一詞,不能被這些副詞修飾,往往都是在文章中出現,似乎文人大多偏好使用“忽然”。

此外,王默還深入講解了其它幾個語法結構,都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興趣,也使學生得出一個結論,“突然”是形容詞,而“忽然”是副詞。

“突然”和“忽然”都可以用在沒想到,出乎意料的情況下。但兩者詞性不同,“突然”是形容詞,除了做狀語以外,還能用作定語、謂語和補語;而“忽然”是副詞,隻能做狀語。

當然了,也有學生不恥下問,覺得“忽然想起”和“突然想起”,聽不出來有什麼細微差別,似乎效果差不多。

對此,王默也知道無法講得太深入了,否則難度太大,他耽心會傷了學生積極性。

對於這種問題,王默沒有強辯,而是讓學生寫出忽然的近義詞,看看能不能替換使用?

經過學生的努力,驀然,驟然,陡然,猛然,猝然,乍然等等近義詞,也都寫了出來。

王默要求學生將這些詞彙替換放在句子中間,如果不做過多要求的話,似乎也能通讀過去,但是能感到作者的心情完全不一樣了,也破壞了文章的整體架構和意境。

幾個好事學生大聲朗讀之後,覺得似乎確是這樣。

王默總結道:“作者使用什麼詞,什麼詞彙,往往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也許,在句子中,‘忽然’一詞的語感更好,詞義相對較輕,也更符合作者的心境,而其它詞彙就顯得稍微有點生硬了。忽然,存有一絲平淡的心境變化。同學們可以靜下心來,耐心咀嚼這個詞語。在涼爽的夏夜,晚風習習,本來就是一個納涼的好時光,作者應該盡情享受,但他,“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這種跳躍而至的思維,讓我們感受到作者內心的不寧靜,也讓我們看到作者想要擺脫煩憂、排遣苦悶、尋找寧靜的渴望。……”

王默沒有繼續分析什麼文章結構,也沒有分析主題思想,他覺得這些知識可以暫時不用去考慮。當前,他隻需要做好一件事情,就是讓學生反複研讀課文,認真琢磨和感悟字詞句子的運用,感悟文字美的特殊魅力。

賞析美文之後,王默帶著學生又朗誦了一遍《荷塘月色》,讀著那樸素而典雅,如同詩一般的語言,王默腦海中,不由得兒浮現出來了一幅幅唯美的荷塘月色畫麵,並深深地沉浸在作者的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