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教育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1 / 2)

看見兩個老教師教育學生,王默覺得這是一個學習的機會,就格外認真在聽。

也許是看見學生太倔強,這一刻任何人都勸說不了,李雅洺老師就想冷處理,溫和說道:“張震武,下午你就不要去上課了,就在我這兒反省,好好想想你到底有沒有錯?錯在哪?什麼時候想明白了,咱們再說。”

“不上課能死人?”張震武嘟囔了一句,幾個老師假裝沒聽見。

王默覺得這個學生不好鬥,敢和班主任唱對台戲,真正是瘦驢拉硬屎。

這一刻,王默覺得自己的所謂理論“既講鬥爭,又講團結,還要鬥而不破”,就有點紙上談兵的感覺。鬥來鬥去,很有可能會鬥破了,傷人傷己。

有時候,教育“非黑即白”的處理方式也不見得正確,當思想工作遭遇“老大難”時,也許把學生晾起來,也不失為明智的選擇。

“你,去講台上好好站著。”李雅洺吩咐道。

張震武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三搖兩晃走過去站在狹窄的講台上。這期間,李雅洺一直都在盯著,根本就不允許靠牆,身體必須板板正正站好。

雖然,達不到“站如鬆”的標準,可是,王默看的出來,長時間的站立,一般人都會吃不消,張震武服軟隻是早晚的事。

果然,第二天早上張震武來到辦公室,就去找李雅洺認錯,誠懇道:“李老師,我知道我錯了,昨天上課我亂說話,擾亂課堂紀律,讓蔡老師生氣了。老師批評我,我還頂撞老師,這是我的錯,我以後一定改,我以後一定會管好自己,請老師給我一次改正的機會,我以後上課會好好聽課的,…”

張震武夾七夾八說了不少,王默覺得這個學生表麵態度還行,可也不會輕易相信他,王默估計班主任也拿不出來什麼更有效的辦法。

這幾年,學校教育越來越強調法製建設,對此,王默也覺得這是整個社會的進步,依法治校有利於規範辦學行為,也能使教師正確看待權利與義務,在學生管理教育工作中,更加重視人性化的教育手段,不再依靠簡單而粗暴的體罰方式。這實際上也是教師自我保護的明智選擇。

事實上,在教育學生的管理工作中,教育和懲處,激勵和約束,賞識和批評,都是教師常用策略,而且往往需要密切的相互配合,缺一不可。

一直以來,王默就有一種認識,教育離不開懲罰,沒有懲罰的教育就是不完整的教育。

王默反對“過度體罰”,但是對於這種“軟體罰”方式還是十分欣賞的,這體驗了教師的個人智慧。

今天,李雅洺老師“軟體罰”學生的方式,叫王默心有所動,既能規避法律的風險,又能給予學生適當的懲處。

法製建設走進校園,“賞識教育”走進校園,一方麵確是社會的進步,但是另一方麵,無形中卻又捆住教師的手腳,“懲前毖後治病救人”人人都知道,可一旦落實到學生身上,往往就不好貫徹執行。

學生不聽話,教育學生也是一個國際難題。

在韓國和美國,學校也不是完全禁止體罰學生。甚至在美國,一些私立學校都以懲罰學生嚴厲而出名,其體罰之嚴並不亞於過去的私塾。

當然了,這方麵學校也都有完善的校規,體罰學生的方式方法大都有章可循,並不是教師異想天開,教師沒有任何權利任意體罰學生,而是要依據嚴格的校規來執行校紀,從而處罰學生。

“胡羅卜”和“大棒”教育,都應該成為教育的常規手段,一味遷就學生,縱容學生,本身就值得反思。

一個老教師曾經說過:“學習狗屁不是,說話一屁三謊,死不改悔,連做人的基本道理都不懂,我們還要怎麼去賞識?難道要違心,哄騙才算對!這是對學生的極不負責,這也是一種犯罪。”

目前,在一中敢於認真嚴厲管理學生的老師也是越來越少了,一些明智的老師迫於現實壓力,能說學生就多說幾句,實在不聽的話,也不勉強,就叫家長來,共同教育學生。所以,在學校辦公室裏,經常會見到家長訓斥學生或者是打罵學生的場麵。對於這種情景,王默也是無語,他覺得這既是老師的悲哀,也是老師無能的表現。這實際上也會讓學生更加瞧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