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洺說的情況,王默也都能理解,這也是一中分層次教學的目的。王默覺得自己並沒有要求太高,隻是讓學生學會講規矩而已。
在王默看來,學習能力有高低,做事能力有高低,這都可以慢慢來,可是做人卻不能慢慢來。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講規矩,要有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這也是學生日後走進社會,融入社會,與人和諧,與社會和諧的一個基本素質。
“現在的學生不好管,兩極分化太嚴重,好學生不用老師天天盯,老師隻要想辦法提高學生的成績就行,對那些差生你就是天天盯著,也沒有什麼效果!”一個老師搖搖頭,歎了一口氣道。
隨後,其他老師也加入了討論,很快,事實就讓王默目瞪口呆了。
李雅洺歎了一口氣,道:“這些差生,你都想不到會差到什麼地步了,三分之一加二分之一等於多少,答案竟然是五分之二,連通分母都不會。你說吧,對於這樣的學生,我都不知道他是怎麼上的高中,總不能讓老師再給他補補小學,初中的數學吧。”
“不光不學,而且還特狂妄自大,你要是找他談心,他們準能把你氣死。”另外一個女老師插話道。
李岩然就“嗬嗬”笑著給王默講了一個笑話。
五班有一個學生叫張震武,上課不聽課,還搗亂,下課後被郭老師叫到辦公室。郭老師說他這樣子混課不行,以後考不上大學就廢了,以後隻能去下井。
結果,這張震武大言不慚的道:“我不下井,那太沒出息。”
郭老師道:“那你想幹啥?”
張震武大言不慚說:“我以後還要幹大事呢。”
“幹什麼大事?”郭老師有些疑惑。
‘我要考清華!”
李岩然講完,辦公室裏的所有老師就都苦笑連連,他們並不是第一次聽這個笑話。
王默笑完之後,就覺得這是一個悲哀,而且極具諷刺性。
李雅洺笑罵道:“人不要臉鬼都害怕,他也真敢說,學習狗屁都不是,每次考試,沒有一門課程會考上三十分,英語,數學的考分都沒有他歲數大,就這樣,不少題都是胡蒙出來的。”
趙庭佑笑道:“學習差,怕什麼?國家和學校也沒有規定說,不讓差生報考北大,清華。咱們有一屆高三學生,就有不少差生報考了,第一誌願填得都是北大,清華。以後,他們也有吹噓的本錢,我也報考了北大,清華,隻不過沒有被北大清華錄取而已。”
趙庭佑的話,讓王默覺得好笑,可也讓王默深思。
李岩然補充道:“那一屆,好多尖子生都不敢報考北大和清華,就這些差生敢報,還說什麼第一誌願空著也是空著,還不如搞個北大清華,放個衛星。”
李雅洺歎口氣,道:“這些學生死豬不怕開水燙,學習不行,做事不行,做人也不行!我們老師隻能量力而行了。”
三班的語文老師李玉梅道:“差生到了高中,基本上都定型了,家長發現了問題才想起來抓,已經晚了。孩子的好習慣還要靠小時候抓,不能放任自流。”
這句話,王默非常讚同,他在省城之時,聽到和見到這方麵的事例不少。
王默在晨報工作時,有一個比較要好的同事,兒子上高中,在學校裏就是一個“人見愁”。
同事對此無能為力,感慨萬千,對王默說過:“小時候,忽視了對兒子的教育,現在想起來後悔莫及。”
同事的兒子小時候,說話做事就不講規矩。不僅在家裏如此,就是在外麵的公共場合,甚至去朋友家裏玩耍,都會搞一些小破壞,特別沒有禮貌。
對於這些情況,同事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覺得孩子小,就是愛貪玩了一點,長大後就會慢慢明白道理的。然而,僅僅十年過去了,等到他兒子上了高中,家長這才發現孩子身上的問題真的太嚴重了。
到了十六歲,孩子已經是個小大人了,正是叛逆的青春期階段,罵不得,打不得,甚至說不得,家長往往投鼠忌器,後悔失去了管教孩子的最佳時期。
可以這麼說,孩子小時候就是一張幹淨的白紙,在這個年齡段,絕對不能忽視養成教育。當孩子養成各種好的習慣後,也就意味著距離收獲成功不遠了。這也是中小學教育提出和重視養成教育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