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2 / 3)

這樣,不僅體現了自己的修養,而且能全麵地、完整地了解對方的觀點和意圖,避免操之過急,曲解或誤解了對方的意圖。

(2)在對方發言停頓、間歇時提問

如果談判中對方發言冗長,或不得要領,或糾纏細節,或離題太遠影響談判進程,那麼,你可以借他停頓、間歇時提問。例如:當對方停頓時,你可以借機提問:“您的意思是……細節問題以後再談,請談談您的主要觀點好嗎?……第一個問題我們聽懂了,那第二個問題呢?”

(3)在自己發言前後提問

談判中,當輪到自己發言時,可以在談自己的觀點之前,對對方的發言提出設問。此時並不一定要求對方回答,而是自問自答。這樣可以爭取主動,防止對方接過話頭,影響自己發言。例如:“您剛才的發言要說明什麼問題呢?我的理解是……對這個問題,我談幾點看法……價格問題,您講得很清楚,但質量怎樣呢?我先談談我們的要求,然後請您答複。”

在自己充分闡述了己方的觀點之後,為了使談判沿著自己的思路發展,牽著對方的鼻子走,往往要進一步提出要求。

提問方式要注意

不要問對方難於應對或是難以啟齒的隱私以及大家都忌諱的問題等。要注意發問的方式,提問的人應對發問方式進行設計。比如來了一位東北客人,你若這樣問:“你是東北人吧?”“剛到北京吧?”“東北比北京冷吧?”……對方恐怕隻好一次又一次地重複“是”。這不能怪客人不健談,而是這種笨拙的提問也隻能回答到這個程度。如果換一個問法:“這次到北京有什麼新的感觸?”“東北現在建設得怎麼樣?”……對方不但可以介紹一些你所不了解的新鮮事,還能使客人充分地敘述自己的感受,使氣(1)在對方發言完畢後提問

提問要有針對性

提問時要注意交談對象的職業、年齡、文化背景、性格、氣質、情緒等特點。對方坦率耿直,提問就要簡潔;對方愛挑剔、善抬杠,提問就要周密;對方羞澀,提問就要含蓄;對方急躁,提問就要委婉;對方嚴肅,提問要認真;對方活潑,提問可詼諧風趣。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禁忌,比如,不能問女士年齡、體重,不能問男士收入等。

提問內容要明確

在提問過程中,對方可能會因為你的問話而感到有壓力或煩躁不安,主要是由於提問者問題不明確,或者給對方以壓迫感、威脅感。這就是問話的策略沒有掌握好。

同時,在提問時,要注意不要夾雜著含糊不清的暗示,以免提出問題使你陷入不利的境地。例如,當你提出議案,對方還沒有接受時,如果你繼續問:“那你們還要求什麼呢?”這種問題,實際上是為對方講條件,必然會使己方陷入被動,是應該絕對避免的有些時候提出問題,並不是為了從對手那裏獲得利益,而是在澄清疑點。因此,提出的問題要簡明扼要,一針見血,指出關鍵所在。

提問時出現尷尬要機智解決

如果你提的問題對方一時回答不上來或不願回答,不要生硬地追問,要善於轉換話題。如果對方僅僅是因為羞怯而不愛講話,你就應先問點兒無關的事,比如問問他工作或學習的情況,等氣氛緩和了,再把話題轉入正軌。

同事之間巧妙的提問特別有用。提問使大家可以表達重要意見,而又不顯得淩駕於別人之上。比如,一位同事走進你的辦公室來閑聊,你可能要因此失去寶貴的半小時。試一試下麵的問題:“能否約個時間明天聊?”“能否等我幹完手頭的活再聊?”或者“等晚些時候我有空再請你來好嗎?”

提問是我們人際交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恰到好處的提問,能激發對方的談話興趣,有時能使對方含糊不清的想法變得明晰,還可以給人以靈感。巧妙的提問可以把散亂的信息像珠子一樣串起來,使不相關的東西變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使交談更愉快、順利。

提問要婉轉

這種提問是用婉轉的方法和語氣,在適宜的場所向對方發問。這種提問是沒有摸清對方虛實,先虛設一問,投一粒“問路的石子”,避免對方拒絕而出現難堪局麵,又能探出對方的虛實,達到提問的目的。

例如,談判一方想把自己的產品推銷出去,但他並不知道對方是否會接受,又不好直接問對方要不要,於是他試探地問:“這種產品的功能還不錯吧?你能評價一下嗎?”如果對方有意,他會接受;如果對方不滿意,他的拒絕也不會使雙方難堪。

談判中適當的提問,是發現對方需要的一種重要手段。必須運用各種技巧和方法,獲得更多的信息,才能真正了解對方到底在想些什麼、謀求什麼。談判中占主動權,是成交的關鍵。

應答也要講藝術

提問是談判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實回答也是談判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回答是對提問的反饋。真正的妙答不是問什麼答什麼,而是巧妙地回答。因為不管是問還是答,都是為了達到你的目的。問與答是矛盾的統一體,問是一種藝術,答也是一種藝術。

下麵就是談判中回答問話的一些技巧,要注意的事項:

回答前要先分析好問的問題

回答前一定要分析好剛才問的問題,三思而後答才行。

劉新是一家賣按摩椅的推銷員,對於這份工作,劉新很珍惜,高中畢業的他因為學曆不高,一直都找不到工作,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老板讓他兩天之內把所有關於公司產品的性能、型號、作用、用途、報價等都要學會。隻有了解了這些知識,才能更好地推銷產品,不出兩天,劉新就把所有的信息全部都掌握了。

上班的第四天,來了一個客戶,是一位女士,劉新上前向女士介紹他們的產品,很是生動,都不容客戶說話。這位女士聽到有些不耐煩,無趣地走開了。劉新很鬱悶:我講的沒有錯啊,都是按資料上講的,可是客戶怎麼就不感興趣呢?

這時,老板對他說:“你要讓客戶說,聽取他的購買欲望,然後你再說。”第二天,有一位男士過來了,劉新上前問道:“您買按摩椅是送給誰的呢?”男士回答:“我父親,他今天過壽。”劉新馬上應答道:“過壽送這個按摩椅最好不過了,老人家晚年就是圖個舒服,我們的按摩椅無論從性能還是品質上。都沒話說,而且送給老人家這個,也充分表達您對父親的孝心。”果然,這位男士馬上購買了這個產品。

劉新原來是一個不注意聽客戶問題的人,是失敗經驗讓他學會了如何應答客戶。 有時候,不是產品的性能打動了客戶,而是你的話打動了對方。如果你想要打動對方,就要了解對方的意圖,這樣才能有對策。這一點很關鍵,如果你不會“聽”話,用自己的意思去強加給對方,那麼即使你滔滔不絕,對方也不感興趣。當然,首先你要有一個耐心去聽的態度,說話是為了交流,交流是為了更好地了解對方。對於銷售來說,了解對方就是成功的一半;那麼對於交際而言,了解對方更是成為朋友的前提。說話是為了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若想走進對方的世界,就要會“聽”對方的意圖。

不要徹底回答對方的提問

對方一針見血的提問,答話者要將問話者問題的範圍縮小,或者對問答的前提加以修飾和說明。有時候全部回答對方的問話不利於我方。例如:對方問:“你們對這個方案怎麼看,同意嗎?”這時,如果時機尚未成熟,你可以說:“我們正在考慮、推敲……”

談判開始回答問題時,要給自己留有一定的餘地。在對方追問時,不要過早地暴露你的實力,通常可以先說明一種類似的情況,再轉回正題,或者利用反問把重點轉移。在談判中,模棱兩可、彈性較大的回答有時也是很有必要的。許多談判專家認為,談判時針對問題的回答並不一定就是最好的回答。回答問題的要訣在於知道該說什麼和不該說什麼,而不必考慮所答的是否對不對題。比如,對方問“你們打算購買多少?”如果你考慮到先說出訂數不利於講價,那麼就可以說“這要根據情況而定,看你們的優惠條件是什麼?”這類回答通常采用比較的語氣,“據我所知……”,“那要看……而定”,“至於……就看你怎麼看了”。

不要輕易回答對方的問題

有些問話,不要輕易作答。特別是對一些可能會暴露我方意圖、目的的話題,更要慎重。例如,對方問“你們準備開價多少?”如果時機還不成熟,就不要輕易回答。可以找一些其他借口談別的,或是閃爍其詞,所答非所問,如產品質量,交貨期限等,等時機成熟了再談價格,這樣的談判效果會更好。

回答問題前必須考慮周全、顧全大局,對問題要進行縝密細致的思考,要做到這一點,就得給自己充分思考的時間。通常,答話者對問題答複得好壞與思考的情況下倉促作答。遇到這種情況,作為答複者更要沉著,你不必顧慮談判對手的催問,而要轉告對方你需要時間進行認真思考。

使提問者失去追問的興趣

問話者如果發現了大話者的漏洞,往往會刨根問底的追問下去。所以注意不要讓對方抓住一點繼續發問。在許多場合下,提問者會采取連珠炮的形式提問,這對回答者很不利。特別是當對方有準備時,他們會引誘答話者落人預先設計好了的圈套。因此,要盡量使問話者找不到繼續追問的話題和借口。比較好的方法是,在回答時,可以說明許多客觀理由,但要避開自己的原因。例如:“我們交貨延期,是由於鐵路運輸……,許可證辦理……”不可以說自己公司方麵可能出現的問題。

有時候,還可以借口無法回答或資料不在,回避難以回答的問題,衝淡回答的氣氛。此外,當對方的問題不能予以清晰、有條理的回答時,我們可以顧左右而言他。

回答問題要機智

回答是對提問的反饋。一個有經驗的言談者在接到提問後,會迅速思考選擇一個最佳的回答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