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當顧客把推銷員已經說過的重點再問一次的時候;
④當顧客問到送貨的時間、手續的時候;
⑤當顧客問到支付方式的時候;
⑥當顧客用其他公司的產品與我們的產品相比較的時候;
⑦當顧客問及市麵上對我們某種產品的批評或消費者的感想的時候。
以上這幾種情況發生的時候,已經是不再需要考慮的時候了,因為這些問話都是顧客有意無意表示出來的成交信號,我們不可放過這個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購買意向的信號往往用反麵的形式,即用拒絕的方式表現出來。這大都是由於人們的自尊心所致。很多人覺得,如果讓推銷員如此輕鬆順當地把自己說服,豈不是顯得自己很無能?所以,他即使真想買,最後也要“刁難”一下推銷員,來一番激烈的批評或拒絕,這時就需要我們要有銳利的眼光、聰敏的頭腦,用恰到好處的語言,既安撫對方的自尊,又順利促成交易。
請記住,已經有了“買意”的顧客心裏是這樣說的:“我已經決定了,請你準備給我提貨吧!”或“請再度告訴我,花了這些錢是值得的!”但他們的嘴上絕不會饒人。這時候,我們還要嘮嘮叨叨地講下去嗎?不!這時候我們應該立刻停止我們的講話,不再說話,然後立即進行促成,成功就在其中。
我們不但要在顧客的話語中聽出購買意向,而且也應該學會在顧客無聲的語言,即表情和動作中,“讀”出購買的信號:比如眼神、表情變得認真,視線集中在說明書或某件商品上;接近推銷員,重新坐下,拿起目錄和樣品;點頭、歎息或深思;端起茶或抽煙;突然開起玩笑,表情變得開朗。
顧客的心理令人難以捉摸。不論什麼人,在心理上麵臨一個決定時,都會產生猶豫不決,更何況當決定掏自己腰包的時候! 誰能幫助顧客下定決心付諸行動呢?須知,促成交易是推銷員的任務。大量的事實證明,每逢這個關頭,能否成交,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取決於我們推銷員如何進行誘導。因此,我們必須看準時機巧進言。方能達到成交的最佳時機。
委婉含蓄——說話宜曲不宜直
說話委婉含蓄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人的傳統。因為有很多時候,說話委婉含蓄比說話直白更有效。中國人很愛麵子,有時候,麵子比性命都重要。如果你讓客戶感到沒麵子,那你的產品再好,他也不會買。所以說,說話千萬要注意。
比如說對於一個迷茫無助的人來說,規勸他固然重要,但是也要給他留點麵子。每個人都有自尊心,都想要麵子,一旦丟了麵子,就會更加感到難堪,甚至是惱怒。如果方法不得當,不但會讓對方難堪,也破壞了交往的氣氛。因此,在勸解別人時,要采用幽默的話語,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或苦心。
有一個小女孩婷婷,都說她長的有點像“假小子”。她特別好動,整天瘋玩瘋鬧,一刻也安靜不下來,這讓她的母親非常煩惱。
有一天,婷婷出去和小朋友玩,一天都沒回家。她的母親非常生氣,心想,等孩子回來一定要狠狠地責罰她,她母親把笤帚都準備好了,準備等她回來打一頓。
傍晚,婷婷帶著滿身的泥土進了家門。她的母親見狀更加生氣了,於是氣憤地對她說:“又跑到哪瘋去了?你看隔壁的歡歡多聽話,整天安安靜靜的,隻待在家裏練琴、看書。哪像你,瘋瘋癲癲的哪像個女孩子?怪不得都叫你‘假小子’,你還比人家大兩個月呢,怎麼一天到晚就知道玩,一點兒也不懂事。今天不要吃晚飯了,回房間好好反省去!”
“人家好,人家乖,那你去認她當女兒算了,還要我做什麼?我走好了!”說完,小女孩一摔門又出去了。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作為母親怎麼能抹殺孩子的天性。婷婷未必不會不知道自己的缺點,但是出於自尊心而頂撞了母親,母親的教育也失敗了。如果這位母親能換個方式,對孩子說:“寶貝,你能安靜地在家陪媽媽一會兒嗎?媽媽一個人在家很孤單的,媽媽最喜歡你在家做遊戲了!”像這類話說出來,肯定有不一樣的效果。所以,母親應該委婉含蓄都去指出孩子的缺點,耐心的教育她,不應該如此直白地罵孩子,這樣就傷了孩子的自尊,適得其反。
話說的太直白,會讓人感覺你缺乏修養。每個人都希望和有涵養、有知識的人在一起交流。所以,說話一定要把握分寸。
小麗到貴州出差,在街頭小貨攤上買了幾件衣服,付款時發現剛剛還在身上的300多元外彙券不見了。貨攤隻有她和姑娘兩人,明知與姑娘有關,但他沒有抓住把柄。當她提及此事時,姑娘翻臉說他誣陷人。
在這種情況下,小麗沒有和她來“硬”的,而是壓低聲音,悄悄地說:“姑娘,我一下子照顧了你五六十元的生意,你怎麼能這樣對待我呢?你在這個熱鬧街道擺攤,一個月收入幾百上千,我想你絕對看不上那幾張外彙券的。再說,你們做生意的,信譽要緊啊!”
她見姑娘似有所動,又懇求道:“人家托我買東西,好不容易換來幾百塊外彙券,丟了我真沒法交待,你就替我仔細找找吧,或許忙亂中混到衣服裏去了。我知道,你們個體戶還是能體諒人的。”
姑娘終於被說動了,她就坡下驢,在衣服堆裏找出了外彙券,不好意思地交給對方。
這就是說“軟”話的魅力,如果他給姑娘來硬的,肯定不會給她的。小麗的一番至情至理的說辭,不但使錢失而複得,而且還可能挽救了一個幾乎淪為小偷的青年。
因此,說話什麼時候該委婉,也是有根據的。
批評性的話語要委婉地說
批評性的話語肯定都不喜歡聽。都想聽好聽的話,誇獎人的話。有的業務新人說話不經過大腦,脫口就傷人,自己還不覺得。作為銷售員,上門拜訪本來就是客戶不樂意接受的事情,而你敲開客戶家門的第一句話卻是:“哎,你家這樓真難爬!”主人二話不說,門就關上了,你就在外麵自己掌嘴吧!還有一些話,像“這個茶真難喝!”“你的名片真老土!”“你穿的這件衣服太難看了,簡直醜死了!”這些話都太直白,包含著對客戶的輕視、嘲笑和抱怨。客戶聽在耳裏,哪能舒服?不當場翻臉就是給你麵子了。
令人忌諱的話題要委婉地說
中國人做任何事情都喜歡圖個吉利。古代尤甚,近現代以來好多了。但是,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令人忌諱的話還是委婉地說為好。比如銷售壽險,如何委婉地表達生命逝去的話題,是一種必需的技巧。你最好回避“死亡”、“沒命”、“完蛋”等不合時宜的敏感字眼。人們不愛聽,也不想聽。如果你不幸說出了口,後果隻能是自付。你注意了,改過了,便成功在望;你沒注意,或者屢錯不改,那你就不是一個合格的銷售人員。
別人身上的缺點要委婉地說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身上都有缺點的。但是,有缺點要委婉的提出來,不能直白的說。客戶身上即便有一些缺點,他的看法即使有很多錯誤,我們也不要當麵批評,或者直白地表達,更不可以大聲地說出來,讓別人聽見。比如一位洗牙的女孩,護士看到她的牙齒比較黃,可以用關心的語氣,低聲地說:“您一定可以如願的!我們的服務特別周到!”這樣的說法,女孩聽了,肯定會對你報以感激的一笑。
還有一則例子,說是有一個人,有一輛車。很舊了也舍不得換,很多銷售員跟他交流,勸他換輛新的。其中幾位銷售員是這樣表現的。
一位銷售員說:“你這種老爺車很容易發生車禍,小心點吧!”
另一位銷售員說:“像這種老爺車,破得要死,修理費可是相當可觀啦!趕緊換吧!”
這些話觸怒了他,他固執地拒絕了。
直到有一天,有位中年銷售員到他家拜訪,對他說:“我看你那輛車子還可以用半年;現在若要換輛新的,真有點可惜了!”
這樣一說,他反倒想換了,因為他也感到車子破了。想換一直又舍不得這輛舊的,因為畢竟和車有感情了。誰知,次日他就向這位與眾不同的銷售員購買了一輛嶄新的汽車。這位中年銷售員的成功之處,就在於他向車主委婉地表明了問題,化直為曲,不僅沒有傷及車主的麵子,還在讚美的同時說出了自己的目的。
批評與指責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隻會招來對方的反感與怨恨,讓氣氛尷尬而又難堪。
銷售人員麵對客戶,說話一定要講究技巧。對一些敏感性的問題,旁敲側擊會比較穩妥。
康德有句名言:“對男人來說,最大的侮辱莫過於說他愚蠢;對女人來說,最大的侮辱莫過於說她醜陋。”所以,一定要看清交談對象的身份、需求、性情,做到言之有物,因人施語,讓自己的話成為迎麵的春風,而不是一把燙臉的烈火。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你當眾揭別人的短,讓他下不了台,他怎麼會買你的產品?
當然,在生意場上,看重的是經濟效益。自然就會帶上強烈的功利性。急於求成是不行的。現實生活中,人們普遍存在著吃軟不吃硬的心態。特別是性格剛烈、很有主見的人,你如果說“硬”話,比如以命令的口吻,對方不但會不理睬,說不定比你更硬;你如果來“軟”的,對方反倒產生同情心,縱使自己為難,也會順從你的要求。說話直來直去本不是什麼不好的,但是太直來直去,就不一定產生好的效果。要學會變通,換位思考。所以說話還是要委婉含蓄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