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種方法有時也存在一些問題,不理睬顧客的反對意見,有的顧客也許就聽之任之一笑帶過了,而有的喜歡計較的顧客會覺得自己沒有受到銷售方的重視,反而使顧客產生反感。且有些反對意見與顧客購買關係重大,推銷員把握不準,不予理睬,有礙成交,甚至失去推銷機會。因此,利用這種方法時必須謹慎,要視顧客的類型、情緒、問題的大小而定。
其實,除了“說”之外,還有很多方式可以與顧客建立良好關係,讓顧客對你產生良好的印象。有時,一個不善言辭、行動木訥的人反而能讓顧客覺得踏實可靠、值得信賴。而一張微笑的臉也能讓顧客覺得親切動人,“點頭微笑背後數鈔票”可謂是經典銷售名句。在一次針對銷售員的調查中,調查者讓銷售者模擬見顧客的場麵,規定見客戶不得用“你好”來問候。有的人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主訓人說:“回想一下你去拜訪很熟悉的朋友和親戚,刻意的說你好的可能性有多大?” 銷售者們都說那倒不多,主訓人再問那是用什麼來代替的呢?大家想了想:點頭加微笑!然後加一句“來了”!什麼樣的點頭?什麼樣的微笑?是默契的點個頭,是熟悉的微微笑!而我們聽多了豪華酒店裏漂亮的迎賓職業的“你好”,你真能體會到“如歸”的感覺嗎?所以有時候不是客戶在拒絕我們,而是我們陌生的言語在拒絕客戶,告訴他們“我們不是很熟悉的,你要當心我這裏的每句話”。
在和客戶的交流中,不一定非要畫蛇添足地說很多漂亮話,誠懇而會意的點頭、熟悉而感性的微笑,都能讓客戶忘記對你的審視或漠視,甚至可以撤掉許多固執、傲慢客戶的心理防線,因為它是那麼的真誠、溫暖、親和、動人心弦。在這裏,我們所展現的是一種與顧客心靈的交流、一種態度的展現,而不是話語可以取代的。這種根本無需開口的沉默的力量可以讓銷售變的有血有肉,這個時候客戶可以把銷售理解為一種關懷、一次支持、一個忠告、一樣實現、一條出路……銷售是麵對人的活動,而人又是形形色色多種多樣的。我們要求銷售員在見到各種顧客時見人說人說、見鬼說鬼話,其實簡單的一個點頭、一個真誠的微笑就能夠解決所有問題,甚至發揮比說話更大的功效。
真的銷售心理術不是“說得比唱的好聽”,而是“此處無聲勝有聲”,功夫在話裏,也在話外。
有一位保險銷售員,這一天,他接待了一位女士,沒用任何技巧,也沒說幾句話,就做成了一筆大生意:這位女士為兒子買了11項儲蓄保險。因為她的先生剛剛遭遇車禍去世,心情低落,所以這位銷售員自始至終都扮演了一個傾聽者的角色,耐心地聽她講述自己的遭遇和需求。中間隻是偶爾安慰她幾更多的時候他都在沉默,一臉嚴肅,充滿對她的同情與尊重。
直到最後,這位女士停止了講述,他才建議她購買這些保險,並簡潔直接地告訴了她理由:即使她未來沒有固定收入,孩子的教育和未來也不至於無以為繼。女士馬上就接受了他的建議,為她的每個兒子都買了一份儲蓄保險。
銷售員從這筆生意中獲得的傭金,是過去他三個月的收入。後來,他在公司的營銷會議上,對同事們說:“我沒想到,沉默的作用會是如此之大。
是的,一千多年前,白居易的一句“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成了千古絕唱。而今,它的商場上的魅力也是如此之地大。
沉默方能以“靜”製金
“靜”自古以來都是眾人所崇尚的。古希臘有一句民諺說:“聰明的人,借助經驗說話;而更聰明的人,根據經驗不說話。”西方還有一句著名的話:雄辯是銀,傾聽是金。中國人則流傳著“言多必失”和“訥於言而敏於行”這樣的濟世名言。當然這裏的靜並不是一言不發、保持沉默的人。而是在生意場上,特殊時期的“靜”,有了這個特殊時期的靜,肯定能夠以“靜”製金。
如果銷售員自己有強烈的表現欲,說話缺乏藝術性,無所忌諱,一開口就滔滔不絕。喋喋不休、唾沫橫飛、口若懸河,隻顧自己酣暢淋漓,一吐為快,全然不顧對方的反應,結果就會自討沒趣,讓對方反感、厭惡,說的越多客戶越反感你。比如,有的銷售員麵對客戶時,總是硬生生地來一句“這是我們公司最新推出的高科技產品。相信您一定會感興趣! “隻要您試用一下,相信您一定會愛上我們的產品。我們的質量絕對沒問題,我們的服務絕對一流”。結果被客戶三兩句話就打發掉了。很多銷售員都有這樣的感受,總覺得讓客戶接受自己的建議是件很困難的事情。這就是銷售員在與客戶交流的過程中沒有掌握說話的藝術。
我們的傾聽,不但給了客戶好的印象,而且在和客戶的交流之中讓客戶找到了“歸屬感”。有了你耐心真誠的傾聽,客戶就不會把自己的內心掩飾起來。而是把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告訴你。這個時候,我們也就不必再像“算命先生”那樣,去算客戶的“生辰八字”了。
很多成功的營銷人員不是靠自己的處心積慮來獲得客戶的需求的,而是靠傾聽讓客戶自己主動地“送上門來”。客戶內心的需求,在你耐心傾聽的過程中逐漸浮上水麵,毫無保留地呈現在你的麵前。這樣,你就可以在對客戶的需求了如指掌的情況下有的放矢。自然也就輕鬆地成交了。
一位口才很棒的推銷員。剛開始他認為推銷應該盡力說,因為賣產品就等於買自己。而在他的一次推銷過程中,他體會到沉默的價值遠遠大於說。
一次推銷中,他與客戶洽談得很順利。他心裏不禁沾沾自喜。然而就在快簽約成交的時候,對方卻突然變卦了。他為此十分不解。
當天晚上,按照顧客留下的地址,他找上門去求教。他必須得問個清楚,到底是他哪出錯了,明明自己當天發揮的非常好。而且顧客還不住的點頭微笑。
顧客見他滿臉的真誠,就實話告訴他:“你的失敗在於一直是你自己在說,我說的時候,你根本就沒有聽。就在我準備簽約前,我講到我的獨生女兒即將上大學,而且提到孩子的成績和她將來的抱負,她簡直是“巾幗不讓須眉”,我是以她為榮的。但是你當時卻沒有任何的反應,甚至還轉過頭去用手機和別人通電話,我一怒之下就改變主意了。”
其實,做人應該學會換位思考,假如那個客戶是你,你心裏是什麼滋味。自己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誰會心裏好受。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適時的沉默去聽別人說話,會使對方心情愉快,會換來對方的理解和信任。
雄辯是銀,傾聽是金。在銷售中,這句話就更有用處了。若是在給顧客下訂單時,對方出現了一會兒沉默,你千萬不要以為自己有義務去說些什麼。相反,你要給顧客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和作決定。千萬不要打斷他。
日本金牌保險推銷大師原一平曾有這樣的推銷經曆:他去訪問一位出租車司機,那位司機堅決認為原一平絕對沒有機會去向他推銷人壽保險。當時,這位司機肯會見原一平,是因為原一平家裏有一台放映機,它可以放彩色有聲影片,而這是那位司機沒有見過的。
原一平放了一部介紹人壽保險的影片,並在結尾處提了一個結束性的問題:“它將為你及你的家人帶來些什麼呢?”放完影片,大家都靜悄悄的坐在原地。3分鍾後,那位司機經過心中的一番激烈交戰,主動問原一平:“現在還能參加這種保險嗎?”
最後,他簽了一份高額的人壽保險契約。
在從事銷售時,有的推銷員腦子裏會有這樣一種錯誤想法,他們以為沉默意味著缺陷。可是,恰當的長時間的沉默不但是允許的,而且也是受顧客歡迎的。因為這可以給他們一種放鬆的感覺,不至於因為有人催促而作出草率的決定。
當顧客說“我考慮一下”時,我們一定要給予他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因為這總好過於“你先回去吧,我想考慮好了再打電話給你吧。”別忘了,顧客保持沉默時,就是他在為你考慮了。相比較而言,顧客承受沉默的壓力要比我們承受的還要大得多,因此,讓顧客多沉默一會兒,傾聽對方的考慮吧。
陳勝一直想把他的舊機器賣個好價錢。經過對這台舊機器的仔細核算之後,他決定以25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為了談判能取得成功,他甚至想好了應付對方問題的答案。當他真的坐到談判桌前靜下心來談判的時候,他的內心深處仿佛有個聲音在說:“沉住氣,沉住氣,讓對方先開價。”
終於,果然不出所料,買主按捺不住了,開始滔滔不絕的對機器進行了一番褒貶,這個時候,他原本以為賣主應該提出價錢了,可是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賣主依然一言不發。就這麼僵持了幾分鍾後,買主終於說:“我們可以付您350萬美元,一個子兒也不能多給了。”可以想象,當時賣主聽到這個數字的時候,心裏是多麼高興;不到一個小時,買賣就成交了,因為一段時間的沉默,賣主多獲得了100萬美元。可見,沉默的確可以為我們帶來財富,關鍵就在於選擇恰當的時機沉默。
老子的箴言告訴我們:“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不說才是最大的智慧和最高明的辯解。有的時候,守拙藏訥本來就是一種明哲保身的好方法。尤其表現在銷售與購買雙方在討價還價的時候,如果雙方僵持不下,各自都執意堅守自己的底線,這時誰先開口往往就意味著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