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一直被人們認為是隻有聰明人才能駕馭的語言藝術。而自嘲又被稱為幽默的最高境界。由此可見,懂得自嘲的人是智者中的智者,高手中的高手。懂得自嘲的人,是有很大魅力的。能得到更多人的歡迎。
尷尬場合,運用自嘲可以平添許多風采。當然,自嘲要避免采取玩世不恭的態度。具有積極因素的自嘲包含著自嘲者強烈的自尊、自愛。
自嘲有時要你自己“罵”自己。也就是要拿自身的失誤、不足甚至生理缺陷來“開涮”,對醜處、羞處不予遮掩、躲避,反而把它放大、誇張,剖析,然後巧妙地引申發揮,自圓其說,博得一笑。沒有豁達、樂觀、超脫、調侃的心態和胸懷,是無法做到的。自以為是、斤斤計較、尖酸刻薄的人更難以望其項背。著名的喜劇演員葛優禿頂,他就說:“熱鬧的馬路不長草,聰明的腦袋不長毛!”被全國觀眾所喜愛的小品演員潘長江十分矮小,他卻自豪地說:“濃縮的都是精華!”不光喜劇演員和笑星善於運用自嘲來贏得觀眾的好評,生活中也有許多這樣的例子。
有一位老師,雖隻有四十多歲,卻像葛優一樣頭發,實在是太禿了,露出一片“不毛之地”。以前常有學生在背後叫他禿頂老師,後來他在課堂上向同學們講明了因生病而禿發的原因,最後還加上這樣一句自嘲:“頭發掉光了也有好處,至少以後我上課時 教室裏的光線可以明亮多了。”同學們發出一片友好的掌聲,此後,再也沒有人叫他禿預老師了。
自嘲其實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表麵上是嘲弄自己,卻另有深蘊。所以,自嘲在許多場合具有特殊的表達功能和使用價值。當一個人認為自己可能會被指責時,不妨用先發製人的方法數落自己一番。因為人心是很奇特的,當對方發現你已承認自己的錯誤時,便不好再予以責備,這就叫“巴掌不打自嘲人”。
如果談話中刺傷了人家的自尊心,揭到對方的隱匿傷痕,那可是危險的。對方修養好的,必會緘口離開,修養差的,可能就要反過來對你進行人身攻擊。這時,你一定得求助於自嘲的辦法了。幽默點兒,使對方感到舒服一些。
在與客戶交流時,聊到即興處,可以偶爾適當地談論一下自己的困難、糊塗事甚至是無知,襯托出產品的優點。比如當你向客戶推薦空調時,你可以說:“我現在還沒錢買一台空調,每天回到家,就像熱鍋裏的螞蟻,別提多狼狽了!拿著扇子,拚命地扇啊!也沒感到有一點風!”這種自嘲似的講述,會起到出奇不意的效果,首先,會襯托出空調的重要性,並讓客戶產生心有靈犀的感覺,因為你把夏天沒有空調可用的難堪講了出來,一下子就能促使他下定決心購買!同時,在你自嘲的時候,還會拉近與他的距離,因為很多客戶在這時會在你身上看到他自己的影子。
在商場上,自嘲是不可多得的靈丹妙藥,別的招不靈時,不妨拿自己“開涮”,至少自己罵自己還是安全的,除非你是有針對性地指桑罵槐,否則,是不會討人嫌的。智者的金科玉律是:不論你想笑別人怎樣,先笑你自己。如此說來,幽默可真是商場上的高招。
反問式幽默折服對方更有效
幽默是一種境界,是一種酸甜苦辣鹹混合的味道,更是一種咀嚼人生的機智。幽默從機智出發,賦予機智更深厚的內涵,同時也對幽默自身的意念、態度和手法產生了影響。幽默與機智是密不可分的,幽默不是滑稽,它讓人發笑,給人以舒適輕鬆之感,但是在笑聲中常包含一個人的機智和高超的語言技巧。反問幽默,顯得更有說服力。
正如莎士比亞所說:幽默和風趣是智慧的閃現。人們把幽默看做是智慧的聚寶盆。幽默的智慧可以使人們在失勢的局麵中反敗為勝;在失利的情況下減少損失;在危急時刻出現轉機;在走投無路時柳暗花明;在萬般無奈時急中生智……幽默需要智慧,智慧者必善幽默,幽默和智慧是一對雙胞胎兒。
一個思維不機智的人,當然談不上語言的幽默了。當機智在幽默中以其理性姿態出現時,則構成了機智性幽默這一中介物,同時也賜予了幽默智慧的內涵。於是,幽默無時無刻不折射出智慧之光,幽默似乎是智慧的另一種表現形式。世界上許多名人都曾給幽默下過一些定義。他們各自從切身的體會出發,為後人認識幽默提供了契機。
有一個女作家,她的言情小說寫得細膩優美,很受讀者喜愛。在一次簽售會上,有一個人很不服氣地走到台前,當著眾人的麵衝著她嚷道:“你的作品寫得可真好。不過,我想請問是誰幫你寫的呢?”
這個家夥竟然對作家如此無禮,這不是擺明了來鬧事嗎?台下的氣氛頓時變得很緊張,所有喧鬧的聲音突然消失,有的讀者看著作家,覺得很尷尬。大家都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也不知道女作家該如何挽回麵子。
然而,女作家並沒有表現出很尷尬的神情,她甚至都沒有生氣,而是麵帶微笑,禮貌地回答這個人,說:“謝謝你對我作品的誇獎。不過,我也想請問,是誰幫你看的呢?”
作家的反問讓那個人啞口無言,他灰溜溜地逃走了,台下是一片熱烈的掌聲。麵對詰難,女作家以幽默的語言巧妙回擊,不但維護了自己的形象,更展示了自己的聰明才智。
某著名心理學家應邀出席一場國際研討會,研討關於人類的居住環境對性格的影響力。會上有記者問了他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在一家餐廳裏要了一杯啤酒,卻發現啤酒裏有一隻蒼蠅,你會怎麼辦?”
心理學家略作思考,回答道:“如果我是英國人,那麼我會非常紳士地吩咐侍者‘請給我換一杯’;如果我是法國人,我會將杯中的啤酒潑在地上丟棄;如果我是西班牙人,我就不去喝它,在桌上留下鈔票,然後悄然離去;如果我是日本人,我會讓侍者把餐廳經理叫來訓斥一番;如果我是阿拉伯人,我會把侍者叫來,把啤酒遞給他,然後說‘我請你喝……’;但如果我是美國人,我會向侍者提議‘以後請將啤酒和蒼蠅分別放置,由喜歡蒼蠅的客人自選將蒼蠅放進啤酒裏,你覺得如何?’……”心理學家分不同情況的幽默假設,既避免了片麵作答授人以柄,又以詼諧的形式暗中傳達了自己的思想,堪稱絕妙!
懂得幽默能從危險的處境中脫身,巧妙輕鬆地解決問題。
有一位紳士在餐館裏進餐,忽然發現湯裏有一隻蒼蠅在菜湯裏。他揚手招來侍者,冷冷地諷刺道:“請問,這東西在我的湯裏幹什麼?”侍者彎下腰,仔細看了’半天,回答道:“先生,它是在仰泳!難道不是嗎?”餐館裏的顧客被逗得捧腹大笑。在這種情況下,無論侍者如何解釋、道歉,都隻能受到尖銳的批評,甚至會引起顧客的憤怒。但是,幽默幫了他的忙,把他從困境中解救了出來,使緊張氣氛得以化解。
反問式的幽默所起到的效果,遠遠比給人家道歉說好話要好,讓人更加敬佩。反問幽默語的應用就是聽了別人的話以後,要打出一個問號,而這個問號裏要有幽默的智慧。反問,不同於反擊、反駁,也不同於反唇相譏,隻是看似隨隨便便的一句問話,或者脫口而出的一個玩笑,卻會產生輕鬆自如、發人深省的效果,從而令對方折服。
有一位顧客為難服務員:“服務員,我要一盤牡蠣!記住。不要那種太大的或是太小的,也不要太老的或太嫩的,而且現在就給我拿上來。”服務員機智地回答:“聽您的吩咐,順便問一下,你要帶珍珠的,還是不帶珍珠的?”這一幽默的反問,使得這位顧客無言以對,不得不修改自己的要求。
有時遇到自己不便回答、很為難的問題時,可利用幽默的反問句,將這個難題反丟給對方。
基辛格參加關蘇戰略武器談判並簽署協議之後,他立即在自己下榻的飯店舉行記者招待會。在會上,基辛格透露說:“蘇聯每年太約有生產250枚導彈的能力。”“我們美國呢?”敏感的蘇聯社記者馬上接過話頭。“我們的導彈生產能力怎樣?核潛艇又有多少?”“很抱歉!我不知道美國每年生產導彈的枚數,”基辛格答道,“不過,棱潛艇的數目我倒是清楚的,但我不知道是不是屬於保密的。”
“不屬於保密的!”那記者又立刻說道。“不保密嗎?”基辛格微笑著說,“那好,你能告訴我有多少嗎?”
說話是一門高雅的藝術,說得好了,既使對方沒有達到自己的目的。也會對你佩服得五體投地。中央電視台首次舉辦幼兒技能大賽時,當時男主持人是著名相聲演員馮鞏。女主持人問馮鞏:“你知道3個月大的嬰兒吃什麼最好嗎?”馮鞏道:“該不會是饅頭吧?”這一幽默的反問句,不僅使他擺脫了困境,而且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有一次,有一位外國的外交家來拜訪美國前總統林肯時,剛好遇見林肯正在擦皮鞋。“怎麼,總統先生,”這個外交家驚訝地叫道,“你還擦自己的皮鞋?”林肯不慌不忙地回問道:“是的,先生,你擦誰的皮鞋呀?”
反問式幽默是語言中的一種高級的藝術與技巧,它能產生“奇在意外,巧在理中”的效果,這種反問能達到語出驚人的效果,令對方折服。幽默的語言中還含有對比、誇張、形象描述等藝術技巧,要善於在不同場合靈活地運用。學會反問式幽默,生意場上說服他人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