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幽默詼諧而不失風度、滑稽而不粗俗、精煉而不繁冗。而且,幽默雖然隻是短短的幾句話,或者簡單的行動,卻常常能勝於千言萬語的描述與雄辯,使別人明白你要表達的事實和道理,並輕易地接受、為之折服。幽默用再商場上可以說再合適不過了,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就拉近了與顧客的距離,等於拉近了錢的距離。所謂“開口一笑,黃金萬兩”。
人際交往中,表達溝通之際,由於個人家庭背景、生活環境、知識層次、個性特征、社會經驗、人生順逆……不同,因為不可能有雷同的人生軌跡,就難免對事物的看法不一致,因而會產生衝突、爭執。而當一個人高興時,是很容易將對方接受的。會說話的人能給對方帶來快樂,當然也就容易被對方接受了。所以幽默是提高交談質量、融洽人際關係的重要手段,是人際關係的粘合劑。
一位顧客在飯店裏吃飯,一開口就吃出了許多沙子。當服務員走來時,他氣憤地說:“服務員,快來看!怎麼盡是沙子!”服務員微笑著答道:“不對呀,也有飯粒嘛!”一句幽默、風趣的話就把顧客的不滿情緒轉移了。他正想狠狠地指責這家飯店,聽服務員這麼一說,倒忘了生氣,不由得會心一笑。服務員趁機說道:“先生,來,我給您換一碗,真是對不起。”
這是一位聰明的服務員,一句簡單的幽默話,便化解了這場即將上場的麻煩。好像他們不是顧客與服務員,而是老友之間的戲謔。從而拉近了他們之間的距離。由此可見,幽默的神奇功效。
小馮身材矮小肥胖,思想很活躍且為人詼諧,紅彤彤的臉上卻充滿著幽默感。他在一家商場當了售貨員。顧客都被他幽默的說話風格所吸引。很多人買糖和鹽的時候,他幽默的表現就是:顧客說買糖的時候,他就會說:是買甜的糖是嗎?顧客就會說:你這小夥子,當然是甜的了,傻小子。”話語裏滿是快樂與融洽。每當顧客買香油的時候,他會說:“是買香的香油嗎?”同樣顧客也是嗬嗬笑著回應:“難道有臭的香油嗎?誰會吃臭的香油啊?”就加上這麼一句話,使那些顧客都笑起來,而且對他的印象都很深。
如果小馮沒有用幽默的話來增添樂趣的話。我們可以想象的出,這和遠古時期的物物交換沒有兩樣。巧妙地運用幽默,不僅讓顧客快樂,自己也快樂。可以使枯燥乏味的工作變得充滿樂趣。幽默可以化腐朽為神奇。
美國幽默雜誌《趣味世界》的編輯雷格威說:“原始人見麵握手,是表示他們手上不帶武器。現代人見麵握手,是表示我歡迎你,並尊重你。以幽默來打招呼,則是有力地表示我喜歡你,我們之間有著可以共享的樂趣。”他還說:“幽默是比握手更文明的一大進步。”
的確一句得體的俏皮話,立刻就會讓你和聽眾之間的距離縮短,獲得好感。
意大利一位著名記者奧裏亞娜?法拉奇在成功地采訪了一係列世界風雲人物的過程中,留下了許多動人的記錄和插曲,成功地實踐著幽默法則。其中就有她與著名政治家亨利?基辛格博士的一段對話:
法拉奇:基辛格博士,如果我把手槍對準您的太陽穴,命令您在阮文紹和黎德壽之間選擇一人共進晚餐……那您選擇誰?
基辛格:我不能回答這個問題。
法拉奇:如果我替您回答,我想您會更樂意與黎德壽共進晚餐,是嗎?
基辛格:不能……我不願意回答這個問題。
法拉奇的提問可謂咄咄逼人,這種“逼”不在於死死糾纏,而在於幽默地“進犯”。問題全是嚴肅至極的,但方式卻是玩笑似的。於是,對手最終敵她不過而繳了械。在社會生活中,類似的出奇製勝的例子還有很多,它們全都在情感的接軌點上靈機啟動,在笑語中達到說服人、征服人、感染人的目的。
另外,幽默不僅可以化解陌生人之間的隔閡、誤會甚至是敵對,也可以作為不得罪人的“偵察方式”。幽默就是打開嚴肅、緊張大門的鑰匙。當你準備向某人提出一項要求,但摸不準對方態度時,可以先以調侃的語氣試探,勘測合適的語言區域。
西方國家的政界領袖和社會名流就很重視自己有無幽默才能,他們認為幽默適時智慧、學識、才能和教養的象征,是自我表現、取悅於民的極好方式。而要想成為一個真正幽默的人,必須要富有廣博的知識。雖然不必對任何問題都像學者那樣研究得很透,但起碼應該知道些皮毛。隻有知識和見聞極其豐富,才能通達事理、分析透辟、居高臨下、入木三分。語言表達上還要做到運用自如、妙語連珠、詼諧動人。所有這些都需要有廣博的知識做後盾。
麵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麵對顧客的越來越挑剔,麵對越來越大的銷售壓力,麵對人際交往中的困窘,麵對生意場上毀約失言的尷尬……你該怎麼辦?逃避根本不可能,難道坐困愁城嗎?還是怨天尤人?這時你就應該想到一種快樂的法寶——幽默,它會在你的生活中濺起層層美麗的漣漪,同時,也等於層層遞進了你與顧客之間的距離。
難得糊塗乃幽默中的高招
難得糊塗實際上是故意曲解的幽默技巧。故意說錯話,給人一種表麵上糊裏糊塗、既癡又傻的現象,其實心裏頭明明白白,把過人的智慧隱藏於糊塗之中,讓對方透過表象曲折地品味濃濃的幽默趣味。正所謂“大智若遇,大巧若拙。”這才是幽默中的高招。
百貨會司正在大減價,購物的人們你爭我搶,每個人的脾氣都猶如槍彈上膛,一觸即發。有一位女士憤憤地對收銀台的小姐說:“幸好我沒打算在你們這兒找‘禮貌’,在這兒根本找不到。”收銀台的小姐沉默了一會兒,說:“你可不可以讓我看看你的樣品?”那位女士愣了片刻,笑了。
智慧有時就隱藏在假裝糊塗的幽默中。很多場合常常會出現意外事件,如果不能妥善處理,就會使人更難堪,從而破壞氣氛。遇到這種情況時,要想化解難堪和尷尬,不妨假裝糊塗,幽默、機智地應變。如果在出現問題的時候直接向別人道歉或進行反駁,有時隻會使自己更加難堪,適當地裝裝糊塗,幽默一下,反而能夠巧妙地解決問題。
一位空中小姐用悅耳的聲音說道:“請把煙滅掉,把安全帶係好。”所有旅客都按空中小姐的吩咐做了。過了5分鍾,空中小姐用比前次更優美的聲音說道:“請把安全帶再係緊一些,很不幸,我們飛機忘了帶食品。”
按常規,空姐要乘客再次係緊安全帶,顯然是飛機出現了某些不安全的因素。然而,空姐的提示卻一反常態,裝糊塗地岔人了另一軌道——忘帶食品,這自然產生了十分幽默的情趣,免去了乘客的恐慌心理。
我們在生活中,總是遇到各種人,要不斷地、交替地扮演著多種角色。因此,我們有可能要去應付不合理的要求、令人不快的行為或者鬧得不像話的場麵。
你也許是個聰明人,但在一些使人難堪或尷尬的場合時最好能夠裝一下糊塗。這樣不但可以幫你從窘境中解脫出來,還可以起到諷刺對方的幽默效果。
兩個陌生人在別人的介紹下約會。小姐問先生:“你有奔馳嗎?”先生插搖頭:“沒有。”“你有洋房嗎?”“沒有。”小姐訕笑道:“那麼,看來我們也沒有緣分!”
先生無可奈何地起身,自言自語道:“難道非要我把寶馬換成奔馳。把三百平方米的別墅提成洋房嗎?”
這位先生的糊塗裝得真是有水平,聽完這位先生的“自言自語”小姐一定會後悔自己有眼無珠,同時也會為自己嫌貧愛富的勢利心態感到無比後悔。
普希金年輕時並不出名,有一次,他在彼得堡參加一個公爵的舞會。他想邀請一位年輕漂亮的貴族小姐跳舞。這位小姐十分傲慢地說:“我不能和小孩子一起跳舞。”普希金微笑著說:“對不起,親愛的小姐,我不知道你正懷著孩子。”說完,禮艦地向她鞠躬。
莎士比亞的著作《第十二夜》中主人公薇奧拉說過這樣一句話:“因為他很聰明,才能裝出糊塗人來。徹底成為糊塗人,要有足夠的智慧。”
你不妨在適當的時候給你的朋友來點糊塗的幽默,比如,你朋友臉紅,你可以建議他少吃點兒蘋果;你朋友臉黃,你就建議他少吃點兒地瓜。你越是把不可能的事情聯係到一起,就越能顯示出了你的“糊塗”、你的可笑、你的幽默和你的智慧。
糊塗幽默的玄機在於對某些話的意思故意加以歧解,將受話者的思維引上岔道,以使人發笑。 有一次,國畫大師張大千和京劇大師梅蘭芳同赴宴會。張大千走上前對梅蘭芳說:“你是君子,我是小人,我敬你一杯酒。”梅蘭芳和眾人大惑不解。張大千解釋說:“你唱戲,動口;我畫畫,動手,君子動口,小人動手。”眾人聽了,大笑不止。“君子”、“小人”的詞義被張大千故意作了歪曲的解釋,產生了十分幽默的情趣。
誤解也有可能是因為同音、多義詞、句法關係的不確定等無意中形成的歧義,同樣也富有喜劇的情趣。本來,幽默中的表達者和反饋者彼此風馬牛不相及,然而卻被幽默家拉在了一起,由此激發出悖離的趣味。
舞台上,一位雜技演員表演踩蛋,一不留神,把腳下的一個雞蛋踩碎了。 這一切全暴露在觀眾的眼裏,台下一陣騷動。這位演員很尷尬地又換了一個雞蛋。這時,主持人忙打圓場:“為了增加藝術效果,證實雞蛋是真的,所以演員故意踩碎了一個給大家看。”也許上帝就愛這麼捉弄人,主持人話音還沒有落下,演員腳下的雞蛋又踩碎了一個。觀眾的眼光馬上轉向主持人:這回看你怎麼說?隻見主持人無可奈何地歎了口氣,說:“唉,社會上的偽劣產品屢禁不絕,看來政府真得加大打擊力度了,這不,連母雞都生產劣質產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