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3 / 3)

不妨換一下角色

小鄭是一家公司的推銷員,一天,他要向一家雜貨店老板推銷香皂。老板是一位老大爺,脾氣暴躁,頑固保守。小鄭想好了一大堆話,正要開口,這位老大爺便斷喝一聲:“你來幹什麼?”猶如平地打了個焦雷。

小鄭嚇了一跳。隨即變換了說話內容:“大爺,你猜我今天是來幹什麼的?”

老大爺不客氣地說:“你不說我也知道,還不是向我推銷你們那些破玩藝兒。”

小鄭一聽,哈哈大笑道:“你老人家真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我今天可不是向你推銷的,而是求你老人家向我推銷的。”

老大爺一聽愣住了,誰不是為自己的利益著想啊。語氣緩和了一些說道:“你要我向你推銷什麼?”

小鄭回答:“我聽說你是這個小區裏最會做生意的,香皂的銷售量很大。晚輩正是慕名而來,今天正是來討教一下你老人家的推銷方法的。”

老大爺活了一輩子,從沒有人登門求教,心中很是高興。於是便興致勃勃地向推銷員大談其生意經,直到小鄭起身告辭才住口。剛走到門口,老大爺忽然想起什麼大聲說:“喂!小夥子,等一等,聽說你們公司的香皂很受歡迎,給我訂20箱。”

這位推銷員一見情況有變,馬上出其不意地用話語變換既定角色,巧妙地和老大爺變換了角色,極大地滿足了老大爺自尊的心理需求,贏得了顧客的好感,從而推銷了商品。如果這位推銷員不是采用語言變換角色,一開口就向老大爺兜售香皂,恐怕早就被轟出去了。

不妨巧借話題

客戶說:“我希望擁有一個風景優美的住處,有山有水。而這裏好像不具備這種條件。”

你可以說:“房子都是人蓋的,願望也是慢慢實現的。假如我推薦另外一處山青水秀的地方,並且以相同的價格提供給您,您買不買?”

這是一種將話就話的方式,這種談話模式對推銷有很大好處。就拿上麵的一段對話打比方。顧客是否真的想擁有一個山青水秀的地方姑且不管,你抓住他所說的話大做文章,給他提供一個符合他條件的地方,這時,他事先說過的話就不好反悔了,否則就會感到十分難堪,沒法收場。

一般來說,在一定的情境下,話題都有其相對固定的內涵。但有時卻顯得比較模糊,推銷員在突遇顧客拒絕或反辯時,利用某些話題的模糊性,把不利於自己的話題轉換成有利的話題,也可以化險為夷。但是要注意:轉換的話題要能引起對方的興趣;轉換的話題要與原話題有一定的關聯。否則風馬牛不相及,反而會弄巧成拙。例如有位售貨員向顧客推銷一批服裝,她正在向大家介紹時,一位顧客說道:“樣式還可以,老點。”售貨員接過話頭說:“您說得對,我店設計的服裝樣式好,又是老店,質量保證。價格公道……”這位售貨員倒是伶牙俐齒,挺機敏的。以“老店”換“老點”,巧則巧矣,可顧客卻拂袖而去了。

生意場上,肯定不可能一帆風順。你必須機敏睿智,說話做事要恰到好處,隨時應付可能發生的各種突發事件。同時,麵對這些問題,你應該做的就是要鎮定,而不是慌亂。機敏睿智,真是句句生蓮展宏圖。

錦心繡口,得心應手占先機

在高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新鮮事物的層出不窮,社會生活處處都充滿著激烈的競爭和挑戰。美國人類行為科學研究者湯姆士指出:“說話的能力是成名的捷徑。它能使人顯赫,鶴立雞群。能言善辯的人,往往使人尊敬,受人愛戴,得人擁護。它使一個人的才學充分拓展,熠熠生輝,事半功倍,業績卓著。”他甚至還說:“發生在成功人物身上的奇跡,一半是口才創造的。”可見,隻有擁有錦心繡口,才能使你在社會的大浪潮中得心應手占先機。

什麼叫做錦心繡口呢?說起來很簡單,就是在恰當的時機,對恰當的人,說出恰當的話。但是,要真正達到這一效果和境界,其實很不簡單。

古時有一位國王,一天晚上他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滿嘴的牙都掉了。於是,他就找了兩位解夢的人。國王問他們:“為什麼我會夢見自己滿口的牙全掉了呢?”第一個解夢的人就說:“皇上,夢的意思是,在你所有的親屬都死去以後,你才能死,一個都不剩。”國王一聽,說的實在是太不吉利了。龍顏大怒,杖打了他一百大棍。第二個解夢人說:“至高無上的國王,夢的意思是,您將是您所有親屬當中最長壽的一位呀!”皇上聽了很高興,便拿出了一百枚金幣,賞給了第二位解夢的人。

其實,第一個人說的也是實話啊!人都會生老病死的,但是他的說話方式不對。第二位就很聰明,抓住了國王的心理,話說的非常恰當。

還有一個故事說的是兩個人去見神父。一個說:“親愛的神父,我可以在祈禱的時候喝酒嗎?”神父立即說:“不可以,那是對神的不尊敬。你必須虔誠地心無雜念的祈禱。”另一位說:“親愛的神父,我可以在喝酒的時候祈禱嗎?”神父微笑著說:“可以,無論你在何時何地,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可以祈禱。上帝都會祝福你的。”

都是同樣的事情,同樣的內容,為什麼會有不同的效果呢?歸根結底就是,一個人會說話,一個人不會說話。

有了好的口才,就有了比常人突出的優點。各行各業都需要擁有好口才的人,縱然我們才高八鬥、技能高超,倘若我們連話都講不清楚,和別人溝通起來總是讓人別扭,不討別人的喜歡。好口才是實現自我的凱旋曲,擁有好口才是人生的重要財富。

有位女營業員,接待了一位年近花甲的老大娘。老大娘選好了兩把牙刷,由於營業員忙著又去接待其它顧客,老大娘道聲謝後就抬腳走了。

營業員回過頭來,才想到錢還沒收。

營業員一看,大娘離櫃台不遠,便靈機一動略提高聲音,十分親切地說:“大娘——你看——”

老大娘以為什麼東西忘在櫃台上了,便走過來,營業員舉著手裏的報紙,說:“大娘,真對不起,您看,我忘記把您的牙刷給包上了,讓您這麼拿著,容易落上灰塵,多不衛生呀,這是入口的東西。”

說著,營業員接過大娘的牙刷熟練地包裝起來,邊包邊借機說:“大娘,這牙刷,每支一元,兩支共兩元。”

“呀,姑娘,你看看,我忘記給錢了,真對不起!”說完趕緊掏錢。

“大娘,我媽也有您這麼大年紀了,我看到您啊,就像看到了我媽。她呀,才不如您呢!她也什麼都好忘!”

如果營業員直接給老大娘說沒付錢的話,肯定弄的兩方都不愉快。她這樣一說,看似是說忘了包上了,實際上是提醒大娘忘了給錢。就這樣很自然地把大娘請了回來,又很自然地把話引到牙刷的價格上,這樣一點撥,大娘也就馬上意識到了。而後又提到了她的母親,借此說的更親近,輕鬆愉快中就把即將發生的尷尬化解了。

當我們了解到客戶的心理之後,便可以有效地與顧客溝通交流,從而製造出有望達成交易的良機。大抵上說,客戶都會認為推銷員是有求於自己的,於是便會在心裏麵有那麼一點的優越感,希望能夠得到推銷員的尊重。可惜的是,有些推銷員並不明白這一點,因此在同客戶說話的過程中不懂謙虛,不注意語言的選擇,從而讓客戶想獲得的優越感得不到滿足,從而導致成交的失敗。

有一家食品廠的老板,是一個被眾多保險推銷員稱為“性情古怪”的老頭。然而,一個聰明的推銷員傑克卻通過自己出眾的口才,向這家老板成功地推銷出了自己所在公司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生意。

傑克:“先生,您是否可以給我一點時間,為您講一講人壽保險呢?”老板:“我很忙,哪有時間跟你閑談。再說了,跟我談壽險也是在浪費你的時間。你都看到了,我現在已經六十多歲啦,好幾年前我就已經不再買保險了。如今,我的兒女都已經長大成人,能夠好好地照顧自己,即便我有什麼不測,他們也有錢過舒適的生活。”

換了別的推銷員,老板的這番合情合理的話,足以讓其心灰意冷,但傑克可不會那麼容易死心,他繼續說:“先生,像您這樣成功的人,在事業和家庭之外,肯定還有些別的興趣,比如對醫院、宗教、慈善事業的資助。您是否想過,在您百年之後,它們也許就可能無法正常運轉了?”

看到老板沒有說話,傑克意識到自己的話說到點子上了。於是他趁熱打鐵地說下去:“先生,購買我們的壽險,無論您是否健在,您資助的事業都會繼續維持下去。幾年之後,假如您還在世的話,您每月將收到5000美元的支票,直到您去世。如果您用不著,您還可以用它來完成您的慈善事業。”

聽了傑克的這一番話,老人的眼睛忽然變得炯炯有神。很快,老人便說:“你說的聽上去很不錯,現在我正資助著3名傳教士,這件事對我很重要。你剛才說如果我買了保險,那3名傳教士在我死後仍能得到資助,對嗎?如果是真的,那我總共要花多少錢呢?”傑克馬上把投保的詳細資料給了這位老人。最終,這位老人購買了這份壽險。而且,在接下來的幾年裏,老人還向傑克介紹了不少客戶。

通常,人們買保險是為了讓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有保障,而傑克通過出色的口才,終於發現了連老人也沒意識到的另一種強烈需要——慈善事業。當傑克幫助老人找到了這一深藏未露的需要之後,通過購買壽險來滿足這一需要,對老人而言就成了主動而非被動的事了。所以,貨賣一張嘴,全憑舌上功。想輕鬆拿到訂單,話就應該這樣說。

跟做很多事情一樣,推銷員在推銷路上往往會遇到一些看似無法解決的困難,我們把它稱之為推銷過程中的瓶頸或黑暗地帶。然而,如果我們跨過去了,成功就觸手可及,訂單就能拿得輕輕鬆鬆。如何跨越?要靠我們的智慧,更靠我們的口才!

當然,如果推銷員非要介紹自己的產品也可以,但應該說得巧妙和圓滑一點。比如,他可以這樣說:“有許多客戶,他們都願意花一些時間和精力用我們提供的‘優選控製管理法’去整理他們的庫存,從而讓滯留的資金順利地流通起來。正如您所知道的,如果錢不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就體現不了其實際價值。”

有時,同樣的說話內容,表達出來給人的感覺卻不一樣。這就是你駕馭語言的能力問題。正如劉勰所說:“一人之辯,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隻有擁有好的口才能使你充分展示自我,能使你的事業得到他人永久地支持。你的錦心繡口,使你在商場上得心應手占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