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3 / 3)

大明在聽老板這番話的過程中,不停地點頭。尤其是聽了老板最後的一句話時,覺得很是有道理。甚至感覺老板的弦外之音是:“如此愛書,還舍不得買書?”更是顯得有些不好意思。

最終,大明買走了那套漫畫,並成為那家書店的常客。和老板也成了朋友。

這位老板很聰明,從雙方的共同點開始。看似不斷強調他們都是為相同的目標而努力,其實是給大明下了一個誘餌。西方有位心理學家曾這樣論述:“一個‘否定’的反應,是最不容易突破的障礙。當一個人說‘不’時,他所有的人格尊嚴,都要求他堅持到底。也許事後他覺得自己的‘不’說錯了,然而,他必須考慮到自己的自尊!既然說出了口,他就得堅持下去,因此一開始就把握火候使對方采取肯定明確的態度,是最重要的。”看來把握好說話的技巧,往往能夠在不知不覺中將對方引向自己,讓他接受自己的觀點,從而達到你的目的。

充實談資,遊刃有餘贏萬金

俗話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說明口才反映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學識水平、思辨能力。要想使自己的語言具有藝術魅力,光靠技巧是不夠的,一味地追求語言技巧而話語繁瑣無味,就隻能是舍本逐末。因此,生意人在學習語言技巧的同時,還應全麵提高自身的學識修養。有知識的人,無論在哪裏,無論與誰交談,都會顯得與眾不同,因為他的修養、內在的魅力會散發開來,吸引更多人的注意與青睞。在生意場上,充實談資,肯定會使人比別人技高一籌!

不是每個人先天就具備說話高明的能力,而是在於平時我們自己的積累和鍛煉。所謂“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是有一定道理。一個人有生活實踐經驗,才會有談話的空容;有豐富的生活內容,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談話的內容才能豐富起來。對於家事、國事,都要經常關注,以吸取對我們有用的東西。對於平時所見所聞,都要認真地加以思考研究。從中悟出一些道理。如果你不甘於做一個井底之蛙,就應靜下心來努力地學習。拓展自己的視野;你若不想說話空洞無物,就應下決心積累大批雄厚的、紮實的知識本錢,不斷地武裝自己的頭腦,讓自己說話的內容逐漸地豐富起來。

平時多下功夫積累,才能遊刃有餘。

談資要深入生活

生活就是一本百科全書,是語言最豐富的源泉。追本溯源,要想成為一個成功的語言駕馭者,必須始終在觀察、思考和積累上大下功夫。老舍先生說:“從生活中找語言,語言就有了根。”所以,在生活中,要注意積累。必須是生活化的,才是豐富多彩、活潑動人的。

知識麵要拓寬

“書到用時方恨少”這是每個讀書人的感觸。造成語言貧乏、特別是詞彙貧乏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知識貧乏。詞語是社會生活最敏感的反應器,新鮮詞語的日益增多反應了新生事物的層出不窮,也反映了時代在改革大潮中的迅速發展,更反映了我們生活的日新月異,要想不落後,就一定要及時掌握並能夠熟練運用這些新的詞語。與時俱進,才能開拓創新。

遇所得書投囊中

杜甫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天都離不開報紙、雜誌和書。在讀書看報時,備一支筆、一些卡片紙和一把剪刀,把所見到的好文章或讓自己心動的話語畫出來,或者剪下來,或摘抄在卡片上;每天堅持做,哪怕一天隻記一兩句。也是很有意義的。日積月累,在你談話的時候,會不經意地用上曾抄下來的語句。也許它們會隨時隨地從你的頭腦裏冒出來,讓你盡情地談吐,給你一個意外的驚喜。毛澤東就是一個不動筆墨不讀書的人,偉人如此,何況我們?

多積累警句、謗語語言更有說服力

在聽別人的演講或別人的談話時,隨時都可以聽到表現人類智慧的警句、諺語。把這些話在心中多重複幾遍,或記在本子上,久而久之,你談話的題材、資料就越來越多,你的才就越來越成熟了,你就可以說起話來引經據典、條理清楚、出口成章。如果把這些東西都充實到你的商場談判上,更顯你的魅力。

名言警句和謗語的積累對於深化交談有重要的作用,但在交談中引用名言警句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⑴引用要恰當,不要生搬硬套;

⑵全麵領會原文,不要把意思搞反;

⑶不要張冠李戴,以防令人笑話,弄巧成拙;

⑷少用“據權威人士說”之類的話;

⑸引用“受歡迎的”名人的話;

⑹最好引用當地名人的話;

⑺引用有資格講這話的人所說的話。

⑻引用原文,不要買盜版書,以防以訛傳訛;

同名言警句一樣,寓言典故也是言簡意賅,內涵深刻的。在相同的境況下,運用寓言和典故也是很有說服力的。古人就常用寓言來表述自己的觀點。梁惠王曾問孟子:“我對治理國家可謂費盡心機,可是考察一下鄰國沒有一個君主像我這樣對待百姓的,為什麼鄰國的百姓不見少,而我的百姓卻不見多呢?”孟子說:“大王喜愛戰爭,讓我用戰爭作比喻吧。兩軍交戰的時候,有兩個士兵棄甲而逃,一個跑了五十步就停下來,另一個跑了一百步才停下來,因為自己跑了五十步就笑話跑了一百步的人對不對呢?”梁惠王說:“不對,跑五十步隻不過還沒跑一百步罷了,但這也是逃跑呀!”孟子說:“大王如果懂得了這個道理,那就不要希望你的百姓增加了。”孟子在這裏批評梁惠王的意圖已經很明顯了,意即你梁惠王的“政績”與別的國王沒有什麼大的差別,老百姓在哪裏都是一樣的。

不僅要學以致用,還要靈活運用

對於談話的題材和資料,一方麵要廣泛收集積累並認真地去吸收。另一方麵還要有意識地去運用。懂得如何運用,一句很普通的話也可以帶給你驚人的效果。學習吸收的目的是為了很好地應用,如果不能很好地應用吸收,更多的知識也毫無意義。

留心處處皆學問

俗話說:留心處處皆學問。你隻要有觀察問題、思考問題時的敏銳的眼光,有豐富的學識和經驗。有大大增強的想象力、敏感性,就能提高自己的口才。

隨著口才的提高,你的生活也將豐富多彩,整個人的個性品質和各方麵的能力都會提高,從而成為一個播種人脈、收獲成功的贏家。這些都是學習和積累知識的機會。在日常生活中,要隨時安排、改進生活,不能隨意性太強,讓機會白白溜掉。

成功學大師戴爾?卡耐基回憶孩童時說:“我在孩童的時候常拿一根棍子,去橫在一群羊要經過的門口來玩。當前麵幾隻羊跳過了棍子,我就把棍子拿去,後麵的羊,走到門口的時候,還是跳一下,一如前麵的羊跳過棍子一樣。它們要跳一下的原因,就是因為前麵的羊跳的緣故。這並不是羊特有的現象,差不多人也是這樣,大家常常在不知不覺中模仿別人的所做所為,信仰別人的信仰,並毫無疑問地接受名人所講的一切。”所以,可以引用名人的話來增強談話的說服力。

想要從內心身心深處擺脫對談話恐懼的困擾,事先的充足準備是讓你可以侃侃而談的必要條件。需要依靠平時的豐富積累作為基礎,有了談資,才能談得順暢。著名劇作家才曹禺先生說:“哪天我們對語言著了魔,那才算是進了大門,以後方有可能登堂入室,成為語言方麵的富翁。”

一個人的魅力不是隻在於外表。再有魅力的人,若沒有知識,也是金玉其外,經不起推敲,一張嘴便暴露了自己的庸俗不堪。他的外在美立即就會蕩然無存,充其量不過是一個漂亮的花瓶而已。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想讓你的談吐充滿魅力,就應該不斷地學習。如果你擁有了深厚的涵養和淵博的知識,能使你迅速進入他人的心靈世界,征服他人的內心世界,方能使你如魚得水贏萬金。

藝術收尾,千鈞一發生意發

結尾是走向成功的最後一步。把握得好,就會給聽眾留下深刻的印象;把握不好,就會令人掃興。談判若要收得漂亮、收得藝術,如若不然,會前功盡棄的。在生意場上,很多銷售員在激發客戶購買欲望,打動客戶、說服客戶的前期工作中做得很出色,很順利,但往往在接近成交的最後關口功虧一簣,前功盡棄,總是拿不到訂單。如果要建立長遠的關係,在收尾時就要讓對方覺得很開心,或讓他覺得自己很聰明,不僅可以成交,而且還會有下一次的談判。換句話說,談判結束時,談判桌上隻能有一個聰明人。所以說談判的收尾比較難,可謂是千鈞一發。

寫小說時,到高潮之處戛然而止,總能讓人帶著遺憾回味無窮。然而收尾也是寫小說最難的一步,最有藝術含量的一步。所以說,在生意場上,收尾想達到一定的境界也是比較難的。人們在做一項重大決定特別是涉及到金錢的決定時,常常會舉棋不定,不能果斷地做出合理的選擇。當你發現客戶猶豫不決,不知是否購買時,你的引導對促成最後成交起著很關鍵的作用。在幫助客戶下定最後的決心時,你要堅持認為客戶購買你的產品是一件好事,客戶可以通過這次購買行為獲得更多的好處。所以你的心態應是“隻怕我不能為對方提供最好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