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有理有節,能爭不讓(1 / 3)

要想有所收獲,就要“該出手時就出手”。“過分老實就是愚蠢。”這個道理也適用於同級之間的競爭。要想參與競爭並獲得勝利,就得敢爭敢搶,敢說敢幹。不過,這裏說的爭搶是按規則的,爭那些本應屬於自己的東西,不是一哄而上,拚個你死我活。如果一味忍讓,逆來順受,那你就什麼也得不到。

1.不能隻知耕耘,不問收獲

隻問耕耘,不問收獲,意思是隻要你辛勤耕耘,收獲自然就有,不用你操心。

然而這條宗旨,在今日的公司、企業裏再也不合時宜了。尤其是在競爭激烈、人才濟濟的大公司、大單位裏,所有的利好職位都是僧多粥少。如果一個人隻懂默默耕耘,不問收獲多少,那麼在別人的眼裏,他多半是個傻子;你越是這樣,就越是沒有出頭之日,因為你默默無聞,不顯山,不露水,隱沒在人群當中,上級根本無暇看到你,同事們也會心安理得地把你的功勞據為已有。

做個沉默者,你便隻有吃虧的份兒了。

過去,社會上每每擔心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人不肯踏踏實實地付出勞動,常常語重心長地告誡他們要“隻問耕耘,少問收獲”,相信“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認為隻要我們勞動過、辛苦過,這一生就沒白活,至於收獲,那是不應計較的事情,計較得失,反而會受到別人的嘲笑,因為你沒有風格。況且人們都相信上天總是公正的,收獲一定屬於那些辛勤耕耘的人們。

但是上天有時好像真的有所偏愛,大家都付出了同樣的勞動,但結果卻兩樣,有時甚至有天壤之別。

你可能有這樣一種經曆:自己同某個同事一樣的工資,一樣的待遇,一樣的級別,似乎才能不相上下,但是突然有一天,你發現你的那位同事平步青雲,一下子把你甩在了後麵,你又是驚奇,又是羨慕,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他比我升得快?是他有什麼致勝的法寶嗎?一些隻問耕耘的人,回首往事,不由會黯然神傷,頓生感慨……

法寶倒有一個,那就是該爭時必須爭,不讓一次機遇從自己身邊溜走,因而他成功了;而你則是老好人,不願與人爭利,總認為工作做了,上級自然心裏有數,不會虧待自己。這樣的想法往往使你大吃其虧。

2.正確對待競爭

要處理好與同級的關係,就必須正確認識競爭,正確對待競爭。

你要了解每一位同級的特色,以便知己亦知彼,因人施治,免受傷害。晉升、提薪的機會,而在眾多的同資曆同級者中,晉升誰,提誰的薪,或者說誰得到提薪,就靠個人表現,這便出現了競爭。每個人都有爭強好勝之心,競爭本身既有利於促進每一個人的成長,又有利於個人抱負的實現。對一個組織而言,競爭則有利於提高效率。

但是競爭存在,並不是不擇手段的方式存在的的理由,競爭應該是正當的,同級之間的競爭,更不應該把對手理解為對頭,競爭對手強於自己,要有正確的心態。有位企業界人土說得好:“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門,這是我的主張。隻有在能者麵前不怕暴露自己的弱點和缺陷,才能不斷取得進步。”因此,同級之間的競爭要以共同提高、互相勉勵、共同進步為目的,要以積極的競爭心理投入到競爭當中去。

有競爭,就總是會有勝負之分,這是正常的,關鍵就看你能否正確對待勝與負這兩種結果了。有的人在競爭中不擇手段,就是無法正視結果。競爭中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有成功者,就有失敗者,勝要勝得光明磊落,輸要輸個坦坦然然。同級之間的競爭,勝負隻說明過去,他勝了,你應該向他表示祝賀,你要從中找出自己身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以利於你以後的發展。同級之間的競爭,競爭是對手,工作是同事,生活是朋友。競爭有了結果後,勝者不必得意忘形,輸者不必垂頭喪氣。

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把名利看得淡一些。這似乎與我們該爭則爭的主題不相符合,其實不然。我們應該競爭,這既是時代的需要,也是自己事業發展所必需的,但是如果在競爭中失敗了,也不能情緒低落、怨天尤人。

競爭總有失敗者,又何必在意結果怎樣呢?又何必為了一時的名利而不擇手段,費盡心機呢?既然沒有能獲勝,還可以退而修身長智,下次再爭取嘛!

3.做人不能太老實

我們說要開展正當競爭,但這並不意味著在競爭當中隻能老老實實、唯唯諾諾。我們承認老實是一種很好的品質,但是這種品質用在競爭中並不容易獲勝。

一位著名作家說:“過分老實就是愚蠢。”這個道理也適用於同級之間的競爭。要想參與競爭並獲得勝利,就得敢爭敢搶、敢說敢幹。不過,我們說的這種爭搶是按規則的,不是一哄而上,“拚個你死我活”。爭那些本應屬於自己的東西,如果一味忍讓,逆來順受,那你就什麼也得不到。要想有所收獲,就要“該出手時就出手”。

某公司有兩位性格不同的經理,甲經理承擔的是一個“大”部的工作,乙經理承擔的是一個“小”部的工作。

甲經理覺得自己是“大”部的,應該有點風度,凡事不能太搶先了,遵循“禮讓三先”原則,工作主動性很差,每次向上級彙報工作總是被安排到最後。等到他發言時,上級已經累得精疲力盡,隻得催促他“簡單一點兒,快一點兒”。有時,他還沒來得及彙報完,就因為時間不夠而宣布散會了。

乙經理則敢爭敢搶,不以部“小”而自卑,每個星期都要堅持向上級彙報一次工作,並且要辦公室主任安排他首先彙報。每次彙報,由於時間充裕,上級也精力充沛,所以他總是事無巨細地大談一番,眉飛色舞,神采飛揚,有聲有色,不但談自己的工作,而且還要把部內的好人好事美言一番。

一年之後,上級在評價兩個經理的工作時,對乙經理印象深刻,覺得他幹了不少工作,是個人才;對甲經理,則有一種“不甚了解”、“不清楚”的感覺,有的領導甚至給他一個“幹了點兒事,但是不突出”的評價。

這個甲經理,不僅自己一年的工作在評比中被打了折扣,連部裏的同事也跟著吃了虧。

所以,不管一個組織裏麵考核製度完善到什麼程度,不主動的人也不會得到好評。

彙報工作如此,幹工作也是如此。隻要你覺得有幹某件事的才能與本領,你就盡量爭取好了。如果不去爭,就會被同級領導拉在後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