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真誠待人,有效交流(2 / 3)

為此,卡耐基說,你隻要對別人真感興趣,在兩個月之內,你所遇到的朋友就比一個要別人對他感興趣的人在兩年之內所交的朋友要多。

有一次,兩位部門經理史密斯和布朗在一起聊天,史密斯問布朗關於鶉鳥的事。史密斯從沒有見過鶉鳥,於是布朗詳細地描述了一番。沒過多久,史密斯家的電話鈴響了。史密斯拿起電話,原來是布朗打來的。布朗說,打電話是要告訴他,他窗口外麵正好有一隻鶉鳥,又說如果他往外看的話,可能看得到——補充一句,他們兩家住得很近——布朗經常做出這類的小事。每次他經過史密斯的屋子時,即使他們相互間看不到對方,他也會輕聲地喊兩聲:“史密斯,你好!”或者:“史密斯,有空來我家坐坐!”

試想,史密斯怎能不喜歡一個像布朗這樣的同級?又有誰會不喜歡他呢?

卡耐基曾回憶道:從我個人的經驗中發現,一個人對別人真誠地感興趣的話,就可以從即使是極忙碌的人那兒,得到注意、時間和合作。他鄭重忠告人們:如果你要別人喜歡你,或是培養真正的友情,你就應該幫助別人。要把這條原則記在心裏: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5.怎樣逢場作戲

真誠是與同級交往的基礎,沒有真誠,雖然也可能暫時得到同級的信任和友誼,但決不會長久,因為即使奸詐的人也不喜歡與不真誠的人交往,跟這樣的人相處,不知什麼時候會上當受騙,使自己蒙受損失。

真誠是發白內心的,而不是逢場作戲,利用對方,牟取私利。

某公司的營銷科有兩位副科長,一姓劉,一姓張。

劉某是一位很有點“野心”的人,他不滿足於當一個小小的“副科”,而是一門心思地想往上爬。但他雖有這樣的想法,卻沒有這樣的路子,而且自己也才能平平,心有餘而力不足。

一次全公司幹部會上,他發現他的同級張某似乎與公司老總的關係很不一般,他們在一起有說有笑,張某也絲毫不顯得拘束。私下裏一打聽,原來張某的父親與公司老板是老戰友,兩家經常來往,張某從小就認識總經理,自然非常親切;而且據小道消息說,張某很可能馬上就要得到提升,前途不可限量。

得到這個消息,劉某欣喜若狂,他沒有想到決定自己命運的人就在身邊。那以後,劉某有事沒事準愛往張某那裏“湊”:工作時間,他常常以商量問題為由與張某套近乎,而且謙恭有禮逾於從前,他們的關係不像是同級,倒像是上下級;工作之外,劉某也不斷地往張某家裏跑,還時不時地為張某五歲的兒子買點玩具、帶點糖果,為張某的老母帶點滋補品,送張某幾張來之不易的音樂會門票……每隔十天半月,他還請張某“撮一頓”。

劉某的功夫沒有白下,對於劉某的盛情,張某感到很過意不去,他想自己與劉某同級,劉某這樣尊敬自己真是難能可貴,自己也得想辦法補償一下。於是,張某也開始回贈劉某一些禮品,時不時請他到家裏坐坐,兩人關係越來越密切,後來幾乎不分你我。

張某認識人較多,其中包括像公司老總那樣的上層人物,在劉某的請求下,張某開始帶他出入一些高官的住處,出入一些社交場所,不長時間,劉某就結識了不少有頭有臉的人物,公司對他也開始注意起來。半年後,廠裏提拔了一批科長,劉某與張某也在其列,劉某的願望終於實現了。

又過了半年,公司老總調離本單位另有重用,走時還帶走了張某。劉某心想,人既已走,還有什麼利用價值?於是他自以為是地斷絕了與張某的一切聯係。張某自然非常傷心,而其他同事知道這件事後,對劉某的做法也頗為不恥,沒有人願意再跟他往來了。

劉某把同級當作“紙巾”一樣利用,用完後又當作“紙巾”一樣扔掉了,結果,他自己也作了別人的“紙巾”。

6.與同級交流三原則

表現真實的自我,擴大開放區域,是與同級相處的一個要訣,但這並不意味著絕對自由,隨心所欲,信口開河,甚至意氣用事,不管三七二十一;也不意味著通過表現個人的本性來取悅討好他人,或是將自己的意誌強加於他人,盡管有些人會喜歡你的屈從或霸道。我們所說的真實自然,不能違背和損害自由平等、人格魅力和有效交流的三個原則和目標,而是為了貫徹和實現這三個原則和目標。

真誠對待同級不等於“赤身裸體”,坦誠率直不等於必須要坦露明言自己的任何一種思想、感情和行為,不是要求不加區別或是沒有目的地主動提供內心的一切真情,不是要求不請自來、好為人師地對別人評頭論足、吹毛求疵,即使有同級請求你評論,也不必毫無保留地發表評論。

所謂真實坦誠,更不是要求你自動地向盜賊提供隱藏珍寶的地點。這就是說,自然地表現不等於表現自然,不等於不要沉默,不要修飾,不要選擇,不要深思熟慮,不要精心設計,不要用心傾聽和觀察,不要注意正麵說話而不是反麵說話,不要注意說話的策略和分寸。

實際上,如果損害了人格魅力,阻礙了有效的交流,你就不能真實自然地表現自我。藝術趨於自然,就達到了最高境界,但它並不是表現自然,而是自然地表現。

那麼,與同級相處,不也是同樣的道理嗎?真實、自然、有個性,和適應別人是密切相關、相輔相成的。在與同級交往中,當別人感到你真實自然、有情趣、有個性的時候,你對他們的尊重和適應才起重要作用,取得實效。同樣,當你感到同級尊重你、接受你並喜歡你的時候,你才會表現得真實自然,具有人格魅力和個性風采。

我們可以領悟一下平時看電視的體會。我們從熒屏上看到的不論是主持人、演藝人員還是各種各樣的訪談對象,那些讓我們感到真實自然、甚至生動感人的表現,並非是完全自然的形態,而總是要經過一定的選擇、構思、設計安排,以及儀表的修飾、言辭的精煉才呈現在我們麵前的。這不是充分說明了真實自然的表現並不等於表現自然的真實嗎?

這樣的體會並不是說我們需要學會表演,在與同級相處時演戲。表現真實的自我,既是指思想內容、情感態度的真實,也是指表現的時候,你的言談舉止應當真實自然、恰到好處,應當適時適度地自我坦露。換句話說,真實自然地表現就是要依據與同級交往的場合、對象、內容的具體情況,恰當而靈活地選擇掌握真實的自我的表現。

7.凡成大事者都有個性

許多社交指南的書籍和文章,無一例外地指導人們待人處世要態度謙恭、忍讓大度,並且還要讚美別人,這些要求當然不錯,但必須要在表現自己個性、能夠自由選擇的基礎上去做,而不能一味地適應別人,不惜失去自我。

當你與同級交往時,你首先想到的是“我怎樣表現自己,裝出什麼樣子,才能讓他認可和滿意”?還是“我本來就是這個樣子,我就要真實自然地表現”!這兩種不同的意識決定你在與同級交往中是否自由平等,是否具有個性魅力。

後一種選擇能使你在同同級的交往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表現真實的自我、展現自己的個性畢竟比矯情、虛飾要容易,關鍵是要突破心理上的障礙。

首先,應停止掩飾,不必藏拙,不必害怕露怯。當然,也不必到處宣揚自己的缺點,隻是不要極力掩蓋,以免使自己的心理受到壓抑,而且一旦掩蓋不成,反而會在同級麵前暴露你虛偽的一麵。

其次,不要為一些不起眼的或者平凡的缺點與過錯而耿耿於懷,沒有幾個人會對你不夠完美而大驚小怪或惡意中傷。因為他們自己也不會完美無缺,一切正確。每一個人,不論他是窮是富,是美是醜,是聰明還是愚笨,都會有缺點和問題。懂得這個事實,一切困窘和羞恥感也就不算什麼,不必計較了。每個人都有他的難言之隱,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在這個世界上,你並不是最糟糕、最倒黴的人。別人也沒有多少興趣和時間去想你的難處,大家本來就彼此差不多,你何必要把自己“打人另冊”?

你知道你的同級有時說得不對做得不妥,但你卻從來不敢表明自己的看法,即使他主觀武斷,指鹿為馬,你仍要稱頌他,說他幹得漂亮;你和某個同級有隔閡,你很清楚這次是他的錯,是他冒犯了你,而不是你的錯,你何必要為該不該去主動和解的問題大傷腦筋?前者會覺得你沒有自己的主見,是個“隨風倒”的人;後者會覺得你膽小怕事太軟弱,是個“好欺侮”的。你在他們心目中的形象是平庸的,沒有個性的。不亮出你的個性,哪裏會有人格魅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