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別人的家醜不可外揚,它不僅影響同級之間的關係,影響組織內部的團結,而且還會使整個組織麵臨危機。
4.先給同級打個招呼
生活中有些領導,他們往往隻考慮到自己或某個部門的利益,而沒有全局觀念,因此有什麼有利的事情都不願告訴別人,生怕別人搶了去,他們習慣於孤軍奮戰,不敢取得外援,這樣做事自然不會有好的結果。即使有人出於至誠,真想幫他一把,但是一方麵,由於他不願透露消息,所以別人不知道;另一方麵,即使知道了又能怎麼樣呢?人家又沒請你幫忙,你又何必多操這份心呢?有事不說,就是對別人不信任,怕一旦說出去有人“加害”。一個不信任別人的人,別人自然也不會信任他,不會將他當作朋友和事業上理想的合作夥伴,結果是自我孤立,自取其敗。
當然,有些領導並不是害怕同級拆台才不願聲張,而是性格使然,或者是一種工作方式。如果是這樣,那就要改一改,在今後的工作中,多增加一些透明度,使同級對你多了解一些,這樣更有利於你的合作。
另外,如果上級作出一項決定,要處罰你的一位同級領導,而上級又指派你去調查這件事情。本來,你與這位同級領導的關係很好,現在讓你去找他的材料,一定非常為難。但是“上”命難違。你最好先同那位同級打個招呼,說明你不得不這樣做,不是有什麼個人恩怨,而是“上支下派”,一旦開始調查,那就要公事公辦,請他有個思想準備。千萬不要小看這一“手”,你這樣做了,那麼以後出了問題,他不會怪你,因為你有你的苦衷,他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你沒有這樣做,而是上級一下令,你就手持“尚方寶劍”,拿出一副欽差的架式,即使你是秉公辦事,對方也會懷疑你公報私仇,想乘機整他一下。這樣,不論有事還是無事,他都會忌恨你,原來很好的關係,也會因此斷送。
遇事先打個招呼,一方麵表現出自己對同級領導的尊重,讓他覺得你心裏有他;另一方麵,你既打了招呼,讓他對某件事情、某個決定、某項決策有了了解,那麼他就會在可能的情況下幫你出謀劃策,解決問題。如果你們是同一部門的同級領導,那麼這樣做就更加必要了,由子事情沒辦好,那你也可以拉他一塊兒共擔責任,這總比你一個人受過要好吧。
與同級領導相處,互相通個氣,有話說到前頭,這是很重要的。這是減少誤會、取得同級信任所必需的。
5.左右逢源不吃虧
領導幹部要有效地進行領導活動,務必協調好同級關係。所謂同級關係,是指在領導活動過程中,同一層次的無隸屬關係的領導之間或領導集團之間存在的一種平行橫向關係。
每一個領導都麵臨著如何協調好同級關係的問題。因為,在現實中,任何一個領導或領導集團都不可能脫離他或他們的同級而獨立工作。同級領導之間雖然由於各自承擔的責任不同,在組織內所起的作用和所處的地位不同而存在某些差異,但他們互相依存的一麵更為重要。同一組織內處於同一層次的不同領導之間,都有共同的利益和目標,他們都在為實現組織的整體利益和目標而發揮各自的作用,雖然他們也都有各自不同的利益和目標,但它們不過是組織的整體利益和目標的分解和組成部分,最後都必須要統一到整體利益和整體目標上來。不同領導之間的這種統一性和共同性決定了他們之間客觀上存在著協調溝通的問題,要麼是自覺地有意識地協調溝通,要麼是不自覺地無意識地協調溝通。
組織中的這種協同效應表明,領導在履行自己特定職責、完成自己特定任務的過程中,必然要和其他同級領導互相聯係、互相依賴。如果不考慮這種聯係性和依賴性,就會影響到自己工作的正常開展,並進而影響整個組織的正常工作運轉,結果,自己的任務和目標不能很好地完成和實現,組織的任務和目標也因此受到損害。
因此,無論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還是整個組織的利益,領導必須注意認真處理好同級關係,加強與同級之間的溝通。要溝通,就要有適當的接觸,首先是工作上的接觸。同級之間應當經常在一起談論一下工作上的事情,彼此交換意見,交換心得體會,交換經驗感受,這不僅可以使各自從對方身上學到好的東西,提高各自的工作質量,而且通過交流思想,還能夠起到增進了解,化解矛盾,融洽關係的作用,而這一切都會大大有利於今後工作的開展。
相互溝通,不僅僅是工作中的溝通,而且還包括工作外的。工作外的溝通,是對工作中溝通的有益補充。因為在工作以外,人們更容易表現自己真實的一麵,他的興趣、愛好、性格都會在日常生活中展現出來。了解這些,就可以對症下藥,因人而處,主動靈活地開展工作。而且,生活中相互溝通,相互了解,建立友誼,可以使工作更容易開展,生活中的密友,也往往是工作中的得力助手和合作夥伴。
6.有“禮”走遍天下
人們時常討論給同級送禮的利和弊。
其實工作中,到底需不需要給同級送禮並不是最重要的,送與不送都有可能帶來或有利或不利的影響,重要的是如何送禮,即何人該送、何人不該送和送什麼的問題。
“該如何送禮”是人情禮儀中很難處理的學問,這門學問,沒人教你,同級沒明講,全憑自己去摸索、去掌握。熟知送禮學問的人往往能八麵玲瓏。
送禮物給同級,是八小時之外建立感情,推進關係的最有效的物質橋梁;同級幫了你的忙,事後不忘認真地選一份禮物親自登門送上,既還了人情,又不致失禮;同級家有婚嫁喜事,根據關係的遠近親疏送上——份合適的賀禮,既添了喜慶,又買了人緣兒;同級生病,及時前去探望,時間不宜過長,送些鮮花、營養飲品即可,既安慰了病人,又表達了關心……諸如此類同級私人間的饋贈,作為聯絡感情,人情世故的必要應酬,當然未嚐不可,但要注意輕重之分,一般不宜買太重的禮物,免得讓對方感到你別有用心。
送禮的時機要適宜,毫無理由的饋贈絕非多多益善。老祖先創造了“禮節”一詞,恐怕也正是暗示“逢節送禮”的意思,而不是沒道理地送。同級出了成績,快要被提升,就是送禮的好時機。
日常的禮尚往來乃人之常情,同級間送些一般性的禮品也無可厚非,但卻並非所有的禮物都宜一視同仁。如果有同級給你送禮,你也要留心一點,有時拒收同級的禮物是很必要的。比如收下一些可能影響工作大局而使某方得益的禮物,則有構成受賄罪之嫌,這是萬萬不可取的。
估計送來禮物的人別有用心,一般都應該拒收,實在難以推脫,也要盡快回送等價值禮品;不願收受的,除退回禮物之外,應附以委婉、誠懇的感謝。
所以,送禮也罷,不送也罷,都是根據情況靈活處理的。一個人隻要兢兢業業地工作,誠心誠意待人,擦亮眼睛處世,有“禮”沒“禮”都不會影響打天下。
7.關鍵時刻別拆台
同級領導之間最怕互相拆台,本來很有可能辦好的一件事情,有人拆台,結果辦砸了;本來眼看就要成功的事情,有人拆台,也功敗垂成了;本來就沒有多大成功希望的事情,有人拆台,那結果更是可想而知了。拆台不僅會把所做的事情搞糟,而且會使被拆台的領導顏麵丟盡,不僅是引起上級領導的不滿,而且會使他在下級麵前威信盡失,使今後的工作更加難以開展。
人事部最近新來了一位經理,工作認真負責,下級對他也很尊敬。但是有一次在工作接觸中,業務部王某不經意地向人事部的一位秘書透露了一個消息:人事部經理是某董事的親戚,要不按照他的資曆根本不可能坐上經理的寶座。言談之間,王某流露出頗為不屑的神情。這個消息在人事部很快傳開了。那位新經理卻不知情,仍然像往常一樣工作著,他隻是覺得,下屬的態度似乎有所改變。以前下屬見到他總是熱情地主動打招呼,現在卻似乎老遠就躲著走了,尤其是資格較老的幾位副經理,言談舉止間頗有些不敬之意;以前他每下達一項命令,總是能夠得到很好地貫徹執行,但現在“陽奉陽違”的現象時有發生,工作布置下去,卻往往不能很好地完成,甚至有人當麵提出反對意見,使他麵子上很過不去,工作阻力越來越大。後來他了解到,所有這些變化都是由王某的一句話引起的。通過這件事情,這兩位經理之間不可能形成良好的工作關係,就是顯而易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