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廣結善緣,以靜製動(2 / 3)

如果你答應了同級某件事,就要紮實履行,若萬一因為不得已的原因而無法做到時,也要及時通知他,並誠懇地表達自己的歉意,來盡可能地予以補救。

同時,你也不能在失約之後還為自己做種種辯護,即使在極不得已的情況下失信了,也應該坦白地承認自己的過失和誠懇地向他道歉。失信而又事後極力辯解,想證明自己毫無過失,無論理由多麼充分,都很難博得他人的同情。

另外,通過誠懇地向同級表示歉意,有時也能得到諒解,但切不可因此而頻頻失信於人,否則,就會成為同級不願結交、反感的人,進而影響工作的正常開展。

做一個誠實的人,這是任何時代、任何社會都崇尚的美德。言而有信,不失信於人,這是一個誠實者最主要的表現。要像珍惜自己的眼睛一樣珍惜自己的諾言,尤其是在和同級交往當中,更要注意這一點。隻有這樣,才能有相互信賴、相互尊重的同級關係。否則,隻能是“人情沒送成,反蝕一把米”。

5.見死不救心太黑

領導班子作為一個管理係統,班子成員所擔負的工作,客觀上雖然都具有差異性和特殊性,但是它們之間也具有統一性和共同性,即都是班子整體中一個有機組成部分,相互之間有一種唇亡齒寒的互動效應,其中的一個部分出了問題就會直接影響到全局。

因此,同級領導要樹立起全局意識、整體意識,既要把分管工作切實抓好,又要發揮團結協作精神,當其中某一位同級領導在工作中遇到了困難、遭到了挫折時,要熱情主動地給予幫助,切不可“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我國古代有“房謀杜斷”之說,說的就是兩位大臣密切合作,共同輔佐唐太宗治理國家。唐太宗李世民開國初期,有兩個大臣,一個叫房玄齡,另一個叫杜如晦,因開國不久,許多規章法典都需要重新製定。由於房玄齡善謀,太宗每每同他研究安邦國策時,他都能提出許多精辟的見解和具體辦法來,可是,對這些好的建議,他卻很難決斷頒布哪一條。這時,太宗就得請杜如晦。而杜善於分析,精於決斷,經他一審視,一項決策很快就能決定出來。正是兩人密切合作,精心輔佐,才使唐太宗更為有效地治國安邦。領導班子中的各個同級領導,能力、知識、經驗、個性必然存在差別,大家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密切合作,和衷共濟,就能取長補短,既提高了自己,也增強了整個領導班子的戰鬥力。

同級領導之間也有競爭,但在競爭中要注意講友誼、講團結。當對方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時,要及時伸出援助之乎,不讓其落後,以求一道前進。競爭的結果,盡管學識分出了高低,能力比出了強弱,成績賽出了大小,但卻培植了友誼,增強了團結,使同級領導之間更加協調,步調更加一致。這樣就能大大提高領導班子的整體效能。相反,在對方處境不順時,袖手旁觀,甚至看笑話,想用對方的挫折和失敗來襯托自己的能力和成績,就會使雙方關係惡化,競爭就會變成爭鬥。

6.能讓人處且讓人

所謂配合,就是同級領導的協同合作。協同導致有序,不協同導致無序。任何一個係統內部的結合能力都來自係統內部各個元素之間的協同作用。同一組織的領導群體也是如此,它表現的大量、明顯的內容是協作與合作。它的團結、穩定有序就是來自各個領導個體的協同作用。

如果同級領導成員親密合作,協同一致,互相學習,共揚所長,互補所短,就會形成合力,共同作用於組織的總目標。設障礙,是一種消極的明爭暗鬥的表現,實質上是一種內耗,它使同級領導之間背道而馳、互相幹擾、互相衝突、互相抵消,從而使整體目標無法實現。

同一組織內的同級領導之間,大家的分管工作雖然各有其相對獨立性,但他們都必須為組織的總目標服務,並且在實現這總目標的過程中,要進行合作。因此,在領導活動中,同級領導之間應該積極配合、和衷共濟。

要做到積極配合、和衷共濟,首先要有集體觀念。任何一個組織都有自己的總目標,都有與其所有部門、所有成員都息息相關的整體利益。目標的一致和利益的一致是領導群體形成內聚力與向心力的重要條件,是同級領導能夠協同合作的前提和基礎。

同一組織內的不同部門之間,也都各有自己不同於別的部門的目標和利益,雖然一般來說,組織的總目標和整體利益包容了部門目標和利益,整體與局部之間從根本上說是一致的,但也有互相背離、互相衝突的時候。

整體目標和利益往往不能得到所有部門始終如一的認同,當整體與局部兩者發生衝突的時候,部門領導往往隻看到自己的局部目標和利益,而忽視整體目標和利益。失去了對整體目標和利益的認同,就必然造成各行其是的狀況,使同級領導之間無法協同合作。

要改變這種情況,領導必須有集體觀念,做到時時處處從大局著想,時時刻刻牢記組織的總目標和整體利益,當全局與局部發生矛盾時不計較個人得失,犧牲局部保全局,隻有這樣,同級領導之間才有可能形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互相協作,和衷共濟的局麵。

其次,要克服主觀主義的工作方法。克服主觀主義並非老生常談。主觀主義曆來是人際關係的大敵,其危害不可低估和忽視。

同級關係是一種完全平等的關係,誰都不能以領導自居,對同級發號施令,誰都不能認為自己無所不有,無所不知,因而目中無人。同級之間的互助合作,隻能建立在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的基礎上。因此,領導必須克服主觀主義的工作方法,加強調查研究,謙虛謹慎,主動征求同級意見,達成共識,共同奮鬥。

7.和衷共濟,黃土成金

中國有許多家喻戶曉的話,如“人心齊,泰山移”、“上下一心,黃土變金”等,都說明了團結一致、和衷共濟對事業成功的巨大作用。的確,辦任何一件事,光靠孤軍奮戰,沒有參與者的協同配合是不可能成功的。一個人可能能力很強、本領很大,但是用一句俗語說:“渾身是鐵,又能碾幾根釘呢?”

有一家公司,連年虧損,上級部門調查其原因,發現其症結所在是因為領導之間不團結,鬧矛盾,尤其是同級領導之間,互不買帳、互不溝通、爭權奪利、互相拆台,這樣的領導班子,在今天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自然是很難適應要求的。

由於領導班子不團結,形不成應有的凝聚力,起不到領導核心的作用,使得員工之間也矛盾重重、派別林立。不論是領導還是員工,都不安心工作,有好多人都在外麵搞兼職,反而將本職工作放棄了。

上級部門了解到這些情況,當機立斷,調整了領導班子。新的領導班子,朝氣蓬勃,富有開拓進取精神,他們緊密合作,各抒己見,心情舒暢,同心同德,心齊力合。當遇到困難時,他們能夠協同作戰,即使有人對某個問題有不同看法,但隻要作出決定,便能從大局出發,為共同的目標努力工作。

在這個領導班子的領導下,公司沒過半年時間便扭虧為盈,上上下下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可以說,上級部門的決定是相當英明的。正是公司新的領導班子的上下一心、和衷共濟,才使廠子從瀕臨崩潰的邊緣起死回生。在每個組織中,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人際矛盾,新的領導班子中也存在矛盾,但每個人都能顧全大局,一切從工作的需要出發,一切從做好工作的願望出發去處理與其他領導的關係。在外界看來,這個公司新的領導班子是有戰鬥力的,而且即使有對手想動用心計分化他們,也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