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為領導保駕護航(2 / 3)

直至現在,這兩個人仍為大家津津樂道,且被視為絕佳的搭檔,這完全是兩人彼此信賴對方的能力,為對方“分憂”而又不幹涉對方領域造成的。

在日本,還有一對事業上的絕佳搭檔,就是鬆下電器的鬆下幸之助及其助手井植歲男。這兩位完全屬於不同的類型。鬆下先生屬於前瞻性的人物,而井植先生則剛好相反。鬆下先生高舉理想的火炬,指出該走的路,井植先生就遵循鬆下指示的方向擬定計劃,然後以非凡的能力將它一步一步實現。

首腦與副手的關係應該如此,其他上下級的關係也應該如此。如想成為領導的得力助手而受青睞,應該與領導配成搭檔,努力成為他的好夥伴、好助手,替他擔責分憂。以你的力量使領導更有光彩,其終極結果你也會發出光芒。

5.多種花,少栽刺

某跨國公司中國分公司主任秘書王某,給總經理起草文件或講稿,總是深思熟慮以後才下筆,初稿寫成以後,更是認認真真、反反複複地修改。有一次,他為了把一份材料寫好,將其餘工作交給副手去做,自己則躲在公司一個偏僻的房間裏一連三天沒有出來。這份材料拿到總經理辦公會議上討論,大家一致讚揚,其中兩位副經理在肯定材料寫得不錯的前提下,提出了某些修改意見。主任秘書不但認真聽取了兩位副經理的意見,還從其他領導的讚揚聲中感覺到材料的某些地方寫得還不夠深入、欠準確,有個別文字還需推敲。

總經理辦公會議結束後,他又認認真真、紮紮實實地修改了一遍。那是一個全公司三級領導大會,總經理滿懷信心地拿著王某準備的材料走上講台。報告中間多次被與會者的掌聲打斷,總經理最後在全場熱烈的掌聲中走下講台。王某就是用這種工作態度練就了自己的一支生花妙筆,不僅他所寫的材料、報告受人歡迎,而且他還為報刊、電台寫了許多企業管理方麵的文章,出版了好幾本專著。後來,“母公司”調他去國外培訓,總經理滿懷深情地送走了這位他常說的“最滿意的下級”、“最得力的下級”和“最真實的朋友”。

接替王某的是一位劉某,很有才氣、文章也寫得不錯,往往一氣嗬成。但他求快不求精,寫完的材料從不修改。開始,他把材料寫好後就交給總經理,總經理看後,讚揚他寫得好的地方,指出寫得不滿意的地方,請他修改。他摸到總經理的這個脾氣以後,就有意拖延時間下筆,等到總經理急用的時候,他才把材料寫出來,或者寫好以後不拿出來,硬是要到用的時候才送到總經理手裏。他的經驗是:“撰寫材料要巧,時間一到就行。”而且他的這種工作作風還傳染給了自己的下屬,使整個秘書室拖拉作風嚴重,工作效率低下。他可曾知道,總經理每次拿到他寫的材料,有多麼心煩:不改吧,錯誤太多;大改吧,來不及了。幸好他自己頗有文字功底,隻好抓住會前的一點時間,自己略作修改。開始他顧及劉某的麵子,沒有發作。直至有一次,略作修改已不能解決問題,隻好推遲開會時間,交由別人重寫,在實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才將劉某訓斥了一頓。但劉某積習難改,最後隻好調離原工作崗位。

對工作精益求精,就是對工作負責的最具體的表現。從下級來說,既是對上級負責,更是對自己負責。

如果下級做工作粗製濫造,那就會給上級的工作帶來許多麻煩。這樣的下級不但不會成為上級的好助手,不能為上級擔責分憂,而且還是惹禍的源頭,添亂的“機器”。

6.甘願替領導受過

上級所管的事情很多,但並不是每件事情他都願意幹、願意出麵、願意插手,這就需要有一些下級去幹,去代上級擺平,甚至要出麵護駕,替上級分憂解難,贏得上級的信任。

有些人很不注意上級願意幹什麼工作、回避什麼事情,往往容易得罪上級,惹出麻煩。某化工廠因產品質量問題嚴重,引起社會關注。省電視台記者到該化工廠來訪時,最先碰到該廠辦公室主任陳某,陳某怕說不好承擔不起責任,就對記者推卸說:“我們廠長在辦公室,他說了算,有事你找他去吧!”結果,記者闖進廠長辦公室,把廠長抓了個正著,廠長想回避也躲不開了,硬著頭皮接受了采訪。事後,廠長得知陳某不僅不提前通風報信,還說了那樣一句話,很生氣,很快便炒了陳某的“魷魚”。

陳某的教訓很深刻,記者采訪質量問題本不是光彩的事,按道理,從為上級著想的角度講,他除了應實事求是地講明問題的原因外,還應該維護上級的麵子,替上級分憂,而不該把事情全推到廠長一人身上。

一般地講,上級有幾願幾不願,這在上麵已經提到。

第一,上級願意做大事,不願做小事。上級的主要職責是“管”而不是“幹”,是過問大事而不拘泥於小事。實際工作中,大多數小事由下級承擔。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上級因為手中有較大的權力、較高的職位,麵子感和權威感較強,做小事在他看來顯然降低了自己的身份,有損上級領導的形象,比如接電話、組織市場調查等都是上級不願意幹或不願介入太多的。這些事情隻能由下級分擔了。

第二,上級願做“好人”,而不願做“壞人”。工作中矛盾和衝突都是不可避免的,上級一般都喜歡由自己充當“好人”,而不想充當得罪別人或有失麵子的“壞人”。

一位作家在《如何與老板相處》一書中舉了個實例,香港有位企業巨頭,是出了名的“好好先生”,那是因為任何人跟他談任何事情,從來都不會得到否定答案。當然他並非有求必應的“黃大仙”。碰上他真想合作的對象或他肯出手相幫的人,就會親自出麵,賣個人情。不然的話,一律由他的下屬以各種不同的理由回絕對方,他是不會露麵的。

願當好人,不願演醜角的心理是一種很普遍的領導心理。此時,上級最需要下級挺身而出,充當馬前卒,替自己演好這場“雙簧”。當然,這是一種較艱難而且出力不討好的任務,一般情況下上級也難以啟齒向下級明說,隻有靠一些心腹揣測上級的意思然後再去硬著頭皮做。做了上級心裏有數但不會公開表揚你;如果下級因為粗心或不看上級的暗示而把他弄得很尷尬,上級肯定會在事後發火。

第三,上級願意領賞,不願受過。聞過則喜的領導固然好,但那樣高素質的人卻寥寥無幾。大多數領導是聞“功”則喜,聞“獎”則喜,鮮有聞過而喜者。在評功論賞時,上級總是喜歡衝在前麵;而犯了錯誤或有了過失之後,許多上級都爭著往後退。此時,上級亟待下級出來保駕,敢於代上級受過。

代上級受過除了那些原則性或特別嚴重的錯誤外,實際上無可非議。從組織工作整體講,下級把過失攬到自己身上,有利於維護上級的權威和尊嚴,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影響工作的正常開展。從受過的角度講,代上級受過實際上培養了下屬的“義氣”,並使自己在被“冤枉”的過程中提高預防錯誤的能力。結果,因為你替上級分憂解難,贏得了他的信任和感激,以後上級一定會回報你,給你“吃小灶”。

7.關鍵時刻露一手

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一些人受到諸如“關鍵時刻掉鏈子”的埋怨,這樣的人因為在關鍵時刻不能替上級擔責分憂,反而使他大受其苦,因而受到上級的批評。像“砸鍋”一類的事是俯仰皆是,隨處可見。

“失街亭”的故事已是家喻戶曉,馬謖是諸葛亮手下的一員大將,曾屢立戰功,但因他教條主義、剛愎自用,在街亭一戰中失利,損兵折將,丟失街亭。不但寸功未立,反丟了“卿卿性命”。馬謖其人,不但未能完成領導交給的任務,反而在關鍵時刻使己方先機盡失,這樣的下屬也著實令人失望。

在關鍵時刻能夠主動為上級擔責分憂,其情可嘉,但擔責分憂必須建立在自己能力的基礎上,並且必須對任務本身有個客觀的認識。如果光憑一片忠心和熱情,去承擔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任務,那就是犯了大忌。這樣做的結果,隻能是自討沒趣,甚至付出更為沉痛的代價。

關鍵時刻下級的表現,不論是好還是壞,都會給上級留下深刻的印象,並且對上下級今後的關係影響至深。

因此,關鍵時刻“露一手”,是贏得上級信任的“妙著”。

這就要求下級要善於發現某些關鍵時刻,也要善於把某些時刻變為關鍵時刻,善於創造關鍵時刻。一般地講,關鍵時刻主要有下列幾種情況:

第一,上級派下難度較大而且影響較大的任務時,做好這樣的工作對上級而言至關重要,下級應當全力以赴,協助領導圓滿完成任務,不可袖手旁觀,或者看笑話。

第二,其他同事忙於其他事情,人手不足但事情卻很多時,也要多承擔任務,井井有條地把每一件事情都幹得相當出色,上級自然會看在眼裏,喜在心頭,所以不要推卸責任。

第三,遇到意外的突發事件,上級與同事都拿不出辦法時,要冷靜、穩妥地出謀劃策,把問題解決好,表現你的超群才幹。

在別人需要幫助時,伸出你的援助之手,那就再好不過了。這就叫做“雪中送炭千金難買,錦上添花一文不值”。

對關鍵時刻的把握是一個人能力的體現。有的下級在平時默默無聞,並無什麼突出的表現,但在一些非常關鍵、領導特別關注的場合下,他卻能表現得盡善盡美,受到上級的賞識,這不能不說他很高明。

8.嗬護領導不能三心二意

一個單位,不論是工廠、商店、公司,要做出成績來,搞得有聲有色,從上到下每一個人,都必須有一種腳踏實地、勤勤懇懇的工作作風,一心撲在工作上。

一心撲在工作上表現在兩個方麵,一是全神貫注,一是全力以赴。所謂全神貫注,就是不三心二意、心猿意馬。古時候有兩個人學棋,本來兩人的智力不相上下,但一人專心致誌,進步很快;而另一個人雖然人在聽老師授藝,但心卻早已走開,一心想著這時正有一個大鳥飛過,馬上拿弓箭把它射下來多好,因而沒學到什麼棋藝。學習是這樣,工作也是這樣。花同樣多的工作時間,思想集中程度不同,效果就會大不一樣。一是完成的數量不一樣,另外完成的質量也會有差異。如果一位部門經理思想高度集中,他就能認真地思考一些問題,深入仔細地做些調查研究,全麵客觀地安排今後的工作。如果思想不集中,那麼不論是調查還是工作計劃,都會有所疏漏,甚至是漏洞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