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見,由誤會產生的矛盾,在通過相互溝通取得諒解後是能夠得到及時解決的。
10.如何與不喜歡的領導相處
有些下級,最怕的就是來了個自己不喜歡的領導。既然身為單位的一員,就必須聽從領導的命令。可是,要是自己覺得這個領導的能力、見識、影響力,都沒有什麼了不起的話,就有好瞧的了。單位又要細分為很多小單位,每個單位的負責人通常對自己的職務了若執掌,可是,誰來統領這些單位、負責對外事宜呢?這還需要職位相當的人來擔任。要是你的頂頭領導既無能力統領內部、又無魄力對外協調,那就真是一大悲劇了。而且這種資質平庸的領導在人格上大都有些缺陷,有時讓下級頭疼不已。
這種領導一定不會自己出點子、排計劃,可是,部屬計劃的方案,他卻又百般挑剔。一點點小過失,他也可以小題大做一番。但是,一說到組織整體的方向與重大決策,他就又悶不吭聲了。這種領導隻會偏袒奉承自己的人和嬌嗔作態的美女,不會公平對待下屬。他們懼怕掌握權勢的人,可是上麵一給他難題,他就直接丟給下麵的人去想辦法。有功勞的話,他就一人獨享,出差錯的時候,卻有把責任都推給下麵的人。
其實,天下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對於別人的一點小缺點,我們也不必太在意。然而,當你的領導是個人格卑微的小人時,那種精神上的虐待,就不是筆墨所能形容的了。
因而,有經驗的人碰到這種領導,就會偶爾奉承阿諛一番,絕不會和這種領導過不去。這是很多下級從生活中總結出來的一套哲學。不妨也仿效一下,這樣可能會比較安全。
但是,還是可以用其他方法來對付這種領導的。有些人一碰到什麼事,都會先考慮自己,生怕惹禍上身,可是另外一些人就不同了。碰到領導無理取鬧、不負責任,或者說自己的壞話時,常常跟他攤牌也是一種方法。有時,下級還是需要冷靜而理性地跟他攤牌,不可以怕人家說你什麼,就一直忍耐下去。當然,這時候決不會有人義憤填膺,公然幫助你的。因為他們都注意維護自己的前程,你隻有孤軍奮戰。可是這一戰絕對值得。即使不能成功,人家也會對你刮目相看,說不定還會因此給你很高的評價呢。
11.巧妙向領導申辯
領導對下屬的認識和評價,往往起著一錘定音的作用。這可是影響到下屬前途的大事。一般的領導是嚴謹的、慎重的,評價下屬注重全麵、客觀,但領導是人不是神,難免也有疏忽的時候。如果領導對你有不公正的評價時,你該怎樣進行申辯呢?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1)申辯的問題應具有價值。對一個人的認識或對一個事實的評判,不可能與實情完全相合。小差誤或細枝末節的問題不值得大驚小怪,沒有必要鄭重其事向領導申辯。就是自己遭了不平,受了委屈,也應瀟灑以對,大度處之。隻有大是大非,意義重大,涉及原則的問題,才應認真申辯一番。
(2)申辯內容應切中實質。反映的是同樣問題,不同的申辯顯示的價值各異,所引起的重視情況不一。所以申辯之前,不能對問題隻停留於一般的感受,而應有一種深刻的把握。認清實質,既有利於對問題作準確評價,也有利於引起領導的充分重視。如果嘩嘩啦啦一大堆,漫無中心,不得要領,是不會引起領導重視的,又豈能達到申辯目的。
(3)申辯陳述應簡明得體。領導公務繁忙,與普通下屬又有上下級之分,一般的申辯未必如你所願引起他足夠的重視,讓他有特別的耐心。這不能不考慮我們的語言組織和陳述技巧:一是要求簡潔明了,不羅嗦不含糊,讓領導一聽即明;二是要求穩妥得體,不急不躁,不冒失不衝動,讓領導聽之入耳。簡潔又得體,是應該采取的正確方法。
(4)申辯態度應謙和誠懇。申辯是由於領導的否認、否定,經過自己力陳事實,達到重新肯定自己的目的的方式,它是讓自己得到認可和肯定,而不是給人以自我標榜、自吹自擂的印象,從而引起反感,更不該給人以胡攪蠻纏、強詞奪理的誤解。所以盡管是要申明事實,辨清是非,也應以謙虛為本,誠懇為懷,這是一種美德和姿態,也會讓申辯得到接受。
(5)申辯方式應據情求實。申辯說到底是讓領導改變自己既有的態度和結論,弄不好也許會傷他自尊。因此,在申辯的具體方式上一定要靈活,隻要能達到申辯的目的,就是成功。首先要弄清具體情況,場合、情境如何?領導性格、脾氣怎樣?都要心中有數。其次要分析這些實情,尋求具體實在的方式,讓申辯在最佳時機下進行。
(6)申辯表態應容人思考。當你經過合理的申辯,且真相昭然時,總希望領導能給予及時明確的答複,改變以往的看法和認識,給以客觀、準確、理想的評價。但事實情況是,領導總是不動聲色,遲遲不表態。你不能急躁,要予以包容和理解。領導表態總是很慎重的,他要反複考慮,慎重思考,不能輕易推翻一個決定,隨便改變一個認識。你當然要留出時間,容他三省。
(7)申辯結果應冷靜以對。據理力爭,據情實說,都是應該的,但畢竟也是一麵之辭,也會因考慮欠周,核查不實而出現差誤,這是申辯時應該考慮進去的。如果領導對你的申辯是十分重視的,經過認真的反省,最終卻未能接受或未能完全接受你的申辯時,你當表現什麼樣的態度呢?
能對結果從容忍和理解的角度予以正確對待,守住方寸,認真分析和反思,對正確結論謙虛接受,對不公正的結論,保留再申辯的權利這才是正確的選擇。
(8)申辯事後應既往不咎。經申辯之後,問題得到了解決,也就萬事大吉,一切都結束了,信奉既往不咎,與有隙的對方自然交往,表現出厚道的做人態度。正常地處關係、做工作,而且吸取往日經驗教訓,避免同類問題再次發生,並以此顯示、表白自我。
12.怎樣給領導提意見
麵對來自領導的壓力,總有一些話如鯁在喉,不吐不快。此時此刻,你將怎麼做呢?
(1)兼並領導的立場。李小姐是一家比較知名企業的總經理助理,又是公司的辦公室主任。她的頂頭領導王總乃搞學術、技術出身,由於工作重點長期落在研究開發領域,因此對企業管理依然一知半解,出於對技術的鍾情與依戀,王總直接插手技術部門的事,把管理的層級體係搞得亂七八糟,其他部門雖然表麵上敢怒不敢言,但私下裏無不怨聲載道,讓李小姐與其他部門溝通協調倍感吃力。
經過思考,李小姐決定采用兼並策略,再次向王總建言倡行。她對王總說,真正意義上的領導權威包含著技術權威和管理權威兩個層麵,王總的技術權威牢固樹立,而管理權威則有些薄弱,亟待加強。王總聽後,若有所思。李小姐巧妙地兼並了王總的立場,結果獲得了成功。
從李小姐的經曆,我們可以得到很好的啟發:兼並領導的立場,的確不失為向領導提意見的上等策略。首先,它沒有排斥領導的觀點,而是站在領導的立場上,最終是為了維護領導的權威,出發點是善意良性的;其次,這種策略是一種溫和的方式,能夠充分照顧領導的自尊,易於被領導接受,效率較高;另外,它需要很強的綜合能力,需要很高的社會修養,如能針對不同情況,不斷提出有效率的兼並領導立場的意見。
(2)將“意見”轉化為“建議”。在適當的時候向你的領導提幾點“建議”,它不僅包括了你所要提出的意見,而且指出了解決問題的方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它們直接影響你建議的效果:一要選擇適當的時機。這裏主要照顧到你的領導的心情。請記住他也是個普通人,當公務纏身、諸事繁雜時,他未必有很好的耐心隨時傾聽你的建議——盡管它們極具建設性。二要關注對方,恰當舉例。談話時應密切注意對方的反應,通過他的表情及身體語言所傳達的信息,迅速判斷他是否接受了你的觀點,並視需要而適當地舉例說明,以增強說服力。三在態度誠懇,言語適度。注意說話的態度和敬語的運用,恰到好處地表達出你的意思,由於你的坦率和誠意,即使對方不完全讚同你的觀點,也不會影響到他對你個人的看法。
(3)限定發言時間。如果你向領導提意見的話,你認為多少時間比較合適?領導一般來說都對長的意見感到不耐煩。如果你能在1分鍾內說完你的意見,他就會覺得很愉快,而且如果覺得“有理”,也比較容易接受。反之,倘若他不讚同你的意見,你也不會浪費他太多的時間,他會為此感謝你。
(4)否定也是意見的附屬品。向領導提意見,如果馬上獲得認可,事情就很簡單。不過,一般而言,不認可的情況比較多。畢竟提意見的對象是你的領導,是否接受你的意見他當然需要慎重考慮。
當意見被“我不讚成”或“這不合適”等駁回時,有些人往往心灰意冷。其實,因為一兩次的意見被否決就責難領導,而放棄自己的努力是一種非常愚蠢的做法。向領導提意見應該抱著“否定也是意見的附屬品”的合理想法,要勇於碰壁。當然僅僅做到這一點還是不夠的,還應該在你的意見的內容上、方式方法上下功夫。
首先在內容上,既然是提意見,就必須言之有據。不僅要把自己的意達出來,還要以大量的數據材料為依據,使意見站得住腳,否則一旦讓領導問倒了,就容易造成信口開河的負麵影響。
其次,意見的內容沒問題了,還要注意提意見的方式方法。向領導提意見本非壞事,但如果過於“熱心”,會使自己“衝”過頭,領導必定會認準你是個麻煩製造者,不會接受你的意見。此時,你切記不要過於自作主張而忽視了領導周遭的人際環境以及時間安排。
“企望往高處爬的人,應該踩著謙虛的梯子。”這是莎士比亞的名言。想要自己提出的意見得到領導的尊重和認可,最好把這句話牢記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