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繞著彎子進言(2 / 3)

有一次,單位的領導與同誌們一起出去旅遊、參觀。在一個文物展覽會上,領導發現文物有了破損和毀壞,就詢問解說員是怎麼回事。解說員解釋說,這是由於文物保護部門缺乏足夠的經費,不能夠使文物保存在一種恒溫狀態下所致,如果有一定的製冷設備,如空調,這些文物可能會保存得更加完善一些。領導聽後,若有所思。

這時,站在一旁的機房負責人老李乘機對領導說:“王處長,機房裏裝空調也是這個道理呀!”

王處長看了他一眼,沉思片刻,然後說:“回去再打個報告上來。”後來,這位領導果真批準了機房的要求,為他們裝上了空調設備。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正是由於老李能夠不失時機地將眼前的景象同自己所要提出的建議聯係起來,使領導產生由此及彼的類比和聯想,從而很好地啟發了領導,使他能夠接受老李的意見使問題得以解決。有時,在輕鬆娛樂中的寥寥數語,勝過平時鄭重其事的據理力爭,這是不能不引起下級深思的。

6.避免與上級正麵衝突

《左傳》中有一句話,叫做“獻其可,替其否”,意思是說,建議用可行的去代替不該做的,後來演化為成語“獻可替否”,即要多從正麵去闡發自己的觀點,多提建設性意見、建議,去代替反麵的批判與否定。

假如你是一名經理,打算提拔一位年富力強、懂業務、有技術的下屬擔任副經理,而上級卻準備派一名不懂這方麵業務的幹部。在這種情況下,你向上級提議,就應該把話題多用在企業副經理所應具備的條件和你所提人選已具備的條件上,而不應用在反駁或抨擊上級所提候選人上。

從心理學角度講,“獻可替否”符合人們自尊的需要。美國的羅賓森在《下決心的過程》中說:“人,有時會很自然地改變自己的看法,但是,如果有人說他錯了,他會很惱火,更加固執己見。人有時會毫無根據地形成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人不同意他的想法,那反而會使他全心全意地去維護自己的想法。不是那種想法本身多麼珍貴,而是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威脅……”羅賓森的話雖然有些絕對,但他所闡述的人人都有自尊心,人人都會自覺不自覺地維護自己的自尊心的思想,卻是非常有道理的。

上級做出的各項決定,都是他經過慎重的考慮作出的,其中包含著他的心血,反映著他的才能和智慧,否定上級的決定,就是否定了上級的才能和智慧,否定了他的勞動成果;另一方麵,上級作出的決定,下級就必須執行,這是一般人所認為的,因為上級的決定體現著他的權威和尊嚴。一旦下級當麵直接頂撞和反駁,就會挫傷他的尊嚴和權威,引起他的內心不滿和反感,而且這種不滿和反感還往往使工作上的分歧上升為感情上的衝突。

下級在向上級提建議時,應盡量采取迂回曲折的辦法,避免和上級的正麵衝突,這樣既可保住上級的麵子,又可達到自己進言的目的。

7.給領導進言的軟招

韓非子曾提出過下屬向君主貿然進言的十種危險情形,其大意是告誡人們,對上級進言一定要小心謹慎,仔細準備,而不應采取輕率的態度,行倉促之舉。否則,不但進言不成,而且還會給進言者帶來禍患。因此,在向上級進言時,一定要做到有備而來,力求達到言而有功,勞而有收的效果。

中國古代一向強調“謀”、“廟算”,乃至“未雨綢繆”;在現代社會,管理科學則強調做事的計劃性。這一切都說明了一個道理,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有所計劃,要作充分的準備和論證,隻有這樣,事情才會進展得比較順利,而不致於半途而廢。向上級進諫,則既關係到你的建議能否被上級采納,又關係著領導對你的看法和評價,對於此等大事則更應認真對待,周密準備,以便能取得最佳效果。

首先,在向上級進諫時,一定要使你的論證更為完善。你進言的目的便是要力求使上級采納你的建議,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增強你自己的觀點的說服力,使自己的想法不斷地成熟、完善,能夠經得起反詰和疑問。

其次,要多準備幾個方案。下級向上級提建議,要既知進,又知退。不能讓領導感到,除了接受你的建議別無選擇。下級應事先多準備幾套方案,供領導進行選擇。

準備多套方案,會使你顯得做事嚴謹、周密,考慮問題全麵而仔細,從而會贏得上級好感。或許在後來的某個時候,他會在準備決策時,把擬定方案的任務交給你去完成。原因很簡單,因為他相信你的思維能力和工作能力。

而更為重要的是,多套方案會給領導提供更多的選擇餘地,使他能夠顯示自己的高明,增強其成就感。對於許多領導來說,都有著認為自己比下級強的優越心理,有些領導還不斷試圖向下屬證明這一點。多套方案可以使上級不必拘泥於某一特定的方案,他可以換種方式提出其實已包含在你的建議中的方案,他還可以在你的諸多方案中各取所需進行組合,甚至他可以單單選擇某一方案以表現自己的決斷力。但無論如何,你都創造了一個使領導感到自我滿足的機會,這個機會不但有助於你的建議被采納,而且還會使領導對你產生好感。

再次,要研究你的上級。不同的領導具有不同的個性、習慣和思維方式,對於特定問題,他還可能有著不同的考慮,而這些都有可能決定性地影響著你的建議是否會被采納。

8.必要的時候留一手

上級在看待和處理問題時,出於種種原因,有時會有不明智之舉,導致工作中的失誤,甚至因小失大,危及全局。

有一次,某礦務局召集各科室負責人開會,準備安排下一階段的工作任務。在彙報工作時,有一位中層領導因責任心不強,幾項交辦的工作都沒有做好,還出了紕漏,使得局長大為光火,發了不少脾氣,會議氣氛因此異常緊張。辦公室主任目睹此景,便建議休會,先休息十分鍾。休息期間,主任遞了一個紙條給局長,上麵寫著:“局長,會前你曾說過,這個會議的主要議題是布置工作、鼓舞士氣,剛才的會議氣氛有點兒緊張,不利於這次會議的順利進行。有些問題似應專門開會或會後解決。”

複會後,主任發現局長已恢複正常,並把會議引到了正常議程上,最後會議圓滿結束。

這便是“自相矛盾”勸說術。它有著很強的說服力,但同時又是一把“雙刃劍”,用不好會自傷其身。因此,下級在運用時,要注意這樣幾點:

第一,語氣要適當,措辭要委婉。因為“自相矛盾”法就是要提醒上級注意自己言行的不一致性,或是對其論點作出某種程度的否定,這無疑會涉及上級的尊嚴和權威,如果尺度掌握不好,就會有嘲諷、犯上之嫌,被領導誤以為心懷不滿,另有所指。所以下級一定要注意使自己的口氣比較和緩,以顯示自己的誠懇和尊敬。特別是要使領導明確認識到,你的所作所為都是出於做好工作的動機,是為上級設身處地地著想,而不是針對領導者本人。

第二,要注意場合。用上級自己的話批駁他的某些觀點,最好是在私下裏進行,因為在私下裏,即使你對上級有所觸痛,但如果言之成理,上級也會采取比較寬容的態度。而在公共場合,往往會演化為上級的尊嚴和權威問題,他會為此而戰,從而使情緒壓過理智,麵子高於道理,這對於下級來說,無疑是“惹火燒身”,自討苦吃。

第三,要盡量言辭簡潔。下級在勸諫時,隻要說明大意就夠了,其中的細節問題、推理過程不妨由上級自己去思考,越是言簡意賅、語言含蓄,就越能引起上級的深思,且越易為其接受。而且,言辭簡潔不致於使你引用的上級的話淹沒在解釋論證的海洋中,要知道,正是這些引用極大地滿足了領導的成就感,當上級清楚地意識到,一直他本人不曾在意的話卻被下級如此鄭重地記在心裏,他一定會增加對你的好感,多幾分欣賞和認同,少一些對立和敵意,從而能夠仔細傾聽你的見解,對你的看法鄭重對待。因此,言簡意賅,不失為引起領導重視,使之產生好感的好方法。

上級出現失誤時,正是下級表忠誠、獻良謀,取得領導信任的最佳時機。也許隻需寥寥數語,便可使上級迷途知返,並因你的進諫之功在功勞簿上為你記上一筆。

9.怎樣消除領導誤會

工作中有時發生誤會,會影響與領導的正常關係。你如果遇到這種情況,要使自己的心情平靜下來,就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克製自己的情感。工作中有時竟不知不覺地與領導發生誤會,你無意他有心。有時為一件小事竟刺傷了他人之心,使對方產生厭惡的對立情緒,而自己還沒有察覺其原因。當知道對方誤會時,又不能馬上坐下來交換意見。在這種情況下,要盡力克製自己,以對人寬對己嚴的態度,與領導保持正常關係。千萬不要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保持一定的忍耐是非常必要的。還可以通過第三者把誤會的緣由向領導講明白,消除誤解,恢複以往的正常關係。

(2)正確對待領導的誤會。領導對下級發生誤會時,會給下級造成苦悶、憂慮,由工作認真變為工作消沉,這都是不應該的。對領導的誤會要持實事求是的態度,該說的還要說,該做的還要做。要以正常的關係持之以恒,該幫忙的還要給予協助,工作中的錯誤應視情況提出建議,不使工作受損失或者不使不利條件擴展,應盡力縮小範圍,維護領導的威信。領導會在工作實踐中逐漸地解除誤會,化大為小,化小為了。

(3)弄清誤會的原因。當你與領導之間發生誤會時,總是有一定原因的,而不是無緣無故的。即使把原因弄清了,誤會也不是一時就能解決得了的,甚至會成為遺恨。對此,應當以實事求是的態度正確對待。要防止自己發牢騷或者把情緒帶到工作中,對工作不負責任。應持必要的耐心,以工作為主,仍要保持正常關係,一視同仁,不抱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