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總經理想必沒有糊塗到連自己唱的怎麼樣都不知道的地步,副經理吹捧的顯然不是地方。
吹捧之詞若是不著邊際,就極有可能引起上司的誤解,誤以為是在挖苦自己,這樣就會適得其反,不但不能拉近與上司的距離,而且會使上司對你厭惡和反感。吹捧上司,不能不顧及實際情況,不要因為他是上級就什麼都該吹捧。
如果你是真心吹捧上級,那就最好能夠具體指出好在哪裏,這樣,對方就不會產生反感了。
另一方麵,吹捧上司可能是出於好意,但如果經常予以不痛不癢的吹捧,上司習以為常之後,便不會再去理睬你了,因為他會認為你吹捧他是在“例行公事”,並沒有多少誠意。一旦當事者本人不值得吹捧而予以吹捧時,他不會感到有什麼心理滿足;當你真心誠意想吹捧他時,反而得不到預期的效果。
記得有位經理人員說過:“不要輕易吹捧別人!”他的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沒有特別的成果,經常吹捧他,極易使他對這種吹捧和吹捧他的人不屑一顧;一個人如果達成了既定目標時,則務必予以真誠的吹捧。他的本意是講上級對下級的吹捧,但這一原則同樣適用於下級對上級的吹捧。不懂得吹捧上司不行,吹捧過於頻繁也不行,一旦上司對吹捧產生了“抗藥性”,吹捧的作用也就沒有了。
若是你有意對一位隻會說“謝謝”的外國老板說:“你的中文說得很好。”所得到的反應可能是:“你是在諷刺我嗎?”所以,吹捧上司應拿出具體的理由。如果吹捧的內容不妥,反而會被人輕視。
10.練練吹捧基本功
你是否經常聽到你的上司講他怎樣擊敗競爭對手的事?他在談這些“光輝業績”時是否常常眉飛色舞,一副誌得意滿的樣子?遇到這種情況,你是如何表示的呢!是態度冷漠、不屑一顧,還是大加吹棒、讓人感到“肉麻”?抑或是謙恭有禮、真心吹捧上司?
如果你是上司,你知道自己何時做了一件漂亮的工作,如果下級對你說這件工作完成得太棒了,而且滿臉真誠,你是否會感到很高興?
批評上司容易,吹捧上司幹淨漂亮地完成了一件工作卻不那麼容易。如果你認為上司做得漂亮,為何不當麵向他表示祝賀呢?
你可能說你的上司從來沒有注意到;或者說從來沒有對你說過你的工作幹得很出色。這和結交朋友有些相似。那些經常抱怨自己沒有朋友的人很少主動去結交別人,他們總是等著別人來找他;而那些朋友多的人之所以能夠“左右逢源”,是因為他們擅長發現別人的優點,擅於主動結交他人並從心理上接納他們。因此,如果在上司圓滿地完成一項工作之後你能向他表示祝賀,上司同樣也會在你順利完成一件工作之後向你表示祝賀。有人將這貶低為“相互捧場”遊戲,但它卻能使團體合作得更好。
如果是年輕的上司,或者是一位新來的上司,他可能在某一方麵沒有什麼經驗,因而事情做得不是很圓滿,但隻要不是什麼原則性的失誤或嚴重的錯誤,下級就不要“求全責備”,不要因為他是上級,就要他事事都高人一等,都要比下級強。這時,你應該吹捧他,找他做得好的方麵去吹捧,這樣就會使他更有信心,同時感受到下級對他的尊重和支持。你可以對他說:“您能夠做到這種程度,很不容易呀!”“您剛來這麼長時間就能做得這麼好,真是不簡單!”
吹捧上司,學會欣賞上司,這是下級必修的一“課”。有人稱之為“拍馬屁”,其實,這是搞好上下級關係所必需的,因為隻有兩上相互欣賞的人才能合作愉快。因此,作為下級,不要怕什麼流言蜚語,要頂得住壓力,厚著臉皮吹捧上司。
11.順著領導意圖提建議
下屬要順從領導,就必須理解領導,對領導的思想意圖、追求目標、思維方式、工作方法、氣質性格等充分了解,以圖主動、默契地迎合領導。
如何領會領導的意圖呢?首先,要研究領導的戰略目標、總體方針和規劃。這些是領導工作的出發點,是領導意圖的核心內容。其次,要從領導的言行中研究其意圖。不論是領導的講話,還是平時的閑聊,你都要特別加以注意。語言是思想的反映,對領導的語言、行為進行觀察研究,就能大致描繪出領導的思維軌跡,明悉其心理。再次,從領導所處的內外環境中研究其意圖。領導意圖主觀上產生於領導的觀念、理想和追求,客觀上要受領導環境的影響。隻有結合領導環境進行分析,才可能把握領導意圖的深層次含義和變化方向。
領會領導意圖還要深化領導意圖。如果領導意圖主體是明朗的,基調是確定的,但在具體工作中,有時是不完整、不全麵的,甚至隻是一閃之念,那麼,此時你就應通過調研和論證對這個意圖進行補充,形成規劃藍圖,使領導的卓越智慧充分轉化為指導群體建設、發展的理論成果。當然領導意圖不一定是永遠正確、完全正確的。當領導意圖與群眾認識發生重大分歧時,你既要堅持原則,不惟領導意圖是從,又要注意方式方法,巧妙地把自己的正確認識滲透傳遞給領導,觸動其深入思考,拓寬思路,在和諧寬鬆的氣氛中尋求並不斷擴大共識,形成盡可能科學、可行的決策方案。這裏就涉及一個如何給領導提建議的問題,那麼,如何給領導提建議呢?
以請教的方式提建議,會使上級感到被人尊重,增加上下級之間的信任,從而減少摩擦和敵意,建立彼此相容的心理基礎。
首先,以請教的方式提建議,說明下級在提建議之前,已仔細研究和推敲了上級的方案和規劃,是以認真科學的態度來對待上級的思想的。經過向上級請教,能夠實現求同,隨著共同東西的增多,雙方也就越熟悉,越能感受到心理上的親近,從而消除疑慮和戒心,使上級更能容易相信和接受下級的觀點和建議。
其次,以請教的方式提建議,能增強上級對下級的信任感。當下級用誠懇的態度來進行溝通時,上級會逐漸了解下級的動機,而且願意傾聽下級對問題的分析和建議。能夠傾聽下級提出建議的過程,就是一種信任。隻有對方信任你,才會了解你良好的動機。
再次,以請教的方式提建議,要注意說話的語調,做到忠言不必逆耳,切不可采用那種激烈的、易產生對立情緒的進諫語調。
給上級提建議,時機選擇是否恰當,對於提建議的效果有很大影響。心理學家的研究成果表明,人在情緒不好、心有憂慮等低落狀態下要比平時更容易悲觀失望,思維遲鈍且惰於思考,情感波動大並易產生過激行為。這就提醒我們,在上級心情愉快時提建議,就容易被上級接受,你記住了嗎?
12.密切領導關係五要訣
卡耐基有一句名言:一個人的成功百分之十五是靠他的專業知識,而百分之八十五是靠他待人處世的藝術。在當今社會,一個領導的成功雖然不能肯定地說百分之八十五靠關係,但應該說,領導建立和保持與上下、與左右、與群眾的良好關係是成功的重要條件。
領導要優化與各方麵的關係,大可不必正襟危坐,自我封閉,要放下架子敢於社會交往。廣於社會交往,善於社會交往。既要交上,又要交下,既要交“官”,又要交民,既要交誌同道合者,又要敢於交與己意見分歧者。
領導優化關係是為了工作,為了團結更多的人為其理想和事業而奮鬥。這是一種有遠大目標的社交動力,必須注意以下“五要”:
一要坦誠。領導與上下左右相處,首先要尊重對方,誠心實意,敢掏肺腑,心口相應,把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留給對方檢驗。交往中不要輕易許諾,既許諾就要兌現,不能言而無信。“遇河搭橋”是必要的,但絕不能“過河拆橋”、“人走茶涼”,對朋友不能搞實用主義。
二要謙虛。領導與各方麵交往要以朋友身份,不能以“官”的身份,不能打官腔,擺官架子,以上淩下,以權恩賜。謙虛的體現是平等交往,平等協商,遇事虛心求教,廣泛聽取意見,尊重對方(尤其是下級和普通群眾)正當合理的要求、願望和看法。謙虛不是唯唯稱是,也不是曲意奉承“戴高帽子”,言行虛假反而不利於交往。上下級交往,不能阿諛諂媚,搞人身依附。
三要寬容。領導搞社會交往不能搞“清一色”,要結交不同特點、性格、身份、層次及持不同意見的人,因而寬容十分重要。領導要學會適應不同人的需要,能夠聽逆耳之言,善於求大同存小異,容忍別人的過失和無禮,善於“化幹戈為玉帛”。遇到問題,多一點自我批評,對下屬多一點諒解和體貼,尊重下屬的麵子,學會給人下台階,保持和諧的氣氛。
四要“投入”。關係也是財富,有投入才有產出。感情投資,包括精神的和物質的,但主要是精神的。宋人楊時“程門立雪”,就是以其熱誠感動了程老夫子而建立親密師生關係的。需要時候的投入,困難時刻的支持,最能激起感情的變化,加深友誼。辦實事是社會交往的主要手段,幫助對方解決實際問題,克服困難,渡過難關,是社會交往的契機。
五要長遠。既要著眼現實,還要著眼未來。要看得遠一些,長一些。領導還要從工作的實際和發展出發,加強關係“掃描”,抓住未來的關係苗頭,精心培育,促進更多關係的發展。人情關係的建立,要既有點又有麵,保持廣度和“精”度。建立“關係庫”,發展關係網,要隨時列入領導工作的議事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