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深藏厚黑鋒芒(2 / 3)

一次,某公司的副經理因為成績突出,而在全公司的表彰大會上大出風頭,引起了眾人矚目。相形之下,其頂頭上司卻被冷落了。

散會後,領導不無妒意地握著副經理的手笑問:“祝賀你呀,感覺不錯吧!”

副經理很機敏地回答說:“從沒見過這麼大的場麵,還有那麼多的領導,說實在的,講話的時候我還真有些緊張,生怕什麼地方說錯了。要能像您每次在台上那麼鎮定自若就好了,您有什麼秘訣呀?”

此時,領導心中覺得好笑:堂堂副經理,上台講幾句話還這麼緊張,看來還是沒見過什麼場麵啊。想到這些,領導精神大為放鬆,態度明顯地恢複了正常。

這位副經理不可謂不聰明,他抓住領導的心理,隻幾句話,就掩蓋了自己的“鋒芒”,化解了領導的嫉妒心理。

可見,作為下級,研究一下心理學,是很有必要的。要消除上級的嫉妒之情,下級就要對上級施加某種心理暗示,進行心理補償,使他達到心理的自我平衡。

5.以柔製怒,不露鋒芒

當上級發火時,下級應該如何對待?

固然,上級發火,其理由不一定充分,其觀點也不一定正確,但是他有權發火,而且人的“火氣”是易泄不易壓的。我們都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滅火要用水,而不是用風,因為水主“靜”、主“柔”,這就給我們一個啟示,下級對待上級的發脾氣就是要以靜製動、以柔克剛,在上級發火時,要斂氣凝神,避其鋒芒,而不可“以剛克剛”。

所以當下級遇到上級發火時,最好的辦法就是硬起頭皮來洗耳恭聽,正確則心裏接受,不對則事後再找機會說明,這比馬上辯解,風助火勢,火上澆油要高明不知多少倍。

上級正在火頭上,最容易受情緒的支配,很難冷靜地分析問題和聽取意見,許多人正是在“一怒之下”而做出許多遺憾終生的事情的。所以,你必須明白,向情緒尚處於激動狀態的上級所作的任何辯白,都是徒勞的,而且會適得其反。

而且,“火”壓在心中,無論對誰都是很難受的。現代醫學就證明了宣泄而不是壓抑對保證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也許你用某種手段僥幸使上級壓住了火氣,但它遲早還會在另一處或另一時爆發,而且火氣可能更旺,更不利於解決問題。所以,甘當上級的“出氣筒”,對上級有益,最終對下級也有利。因此,上級發火時,下級無須去反駁,甚至也不能流露出不滿的情緒。

如果下級的確做錯了事,那就要在事後向上級作深刻的檢討並表明改正錯誤的決心;如果上級對下級的責難是錯誤的,那麼下級洗清冤屈也是應該的,但要注意,一定要給上級一個台階下,而不能得理不讓人,非要與上級論個短長不可。給上級一個台階,使他有尊嚴感,就會防止他為獲取尊嚴而采取不利於你的行動。你給別人一個台階,實際上也就使自己多了一個台階,你不露鋒芒,別人自然也不會以“鋒芒”對你。讓人一步,海闊天空!

6.聰明易被聰明誤

有的下級在一段時間或者偶爾在某一方麵做出了成績,顯示出才能,便喜歡充當“行家裏手”,好像他什麼都知道,什麼也會做,這樣的人被稱為“百曉”。

“百曉”並非一種美稱,而是一種諷刺。

人們都讚揚那些博學多才的人,也希望自己能有廣博的知識,成為多麵手。但是,博學多才和多麵手並不是樣樣懂得,樣樣精通。因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個人是某一方麵的專家,在某一方麵有著較深的造詣,這就很了不起了,哪能樣樣精通呢?張載曾經說過一句話:“有不知則有知;無不知則無知”,說明了“百曉”其實是很無知的。

湖南一些地方稱虎為“貓”,腐與虎同音,“乳”與“魚”近音,常把“腐乳”說成“貓魚”。有人問一個“百曉”:“你吃過貓魚嗎?”

“百曉”回答:“我什麼魚都吃過,還沒吃過貓魚嗎?”

問:“貓魚什麼味道?”

“百曉”回答:“沒什麼味道,盡是刺。”

像這樣的笑話,現實生活中常可以見到。比如,別人說北京名勝古跡多,有故宮、頤和園……他忙說:還有中山陵;大家討論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的關係,他忙發表意見:“這實際上是中央和基層的關係”……

這樣的“百曉”,有誰會喜歡呢?

其實,“百曉”都是腦瓜子比較靈活的人。你問什麼問題,他都能很快地回答,而且回答的有根有據,雖非似是,對於外行、無知的人,完全可以蒙蔽過去。當然,對於稍有知識的人來說,他們的馬腳很快就會露出來,一下子就可以發現他的無知。這就叫做“聰明反被聰明誤”。

從聰明人到“百曉”,這種“聰明誤”,最主要的原因在於這種人沒有謙虛謹慎的態度,沒有老實的態度。當他還不是“百曉”時,一定有某一方麵的才能取悅於上級。為了維護他在上級心目中的形象,他便力圖做到有問必答,對答如流。答不上來時,他便會“急中生智”,張冠李戴,甚至“驢唇不對馬嘴”,特別是對於他認為能力不大的上級,更是大膽地去做。

一個人沒有才能並不可怕,隻要他有老實的態度,善於學習,勤於請教,就可以做到從無才到有才,從無知到有知;真正可怕的是不懂裝懂,這樣的人不僅永遠不可能進步,而且還會給上級留下十分惡劣的印象,人為地在自己的事業之路上設置障礙。

7.不可不黑,不可太黑

要和上級搞好關係,就要在上級麵前發揮出你的才能,但不可鋒芒畢露,要有點厚黑,但不能黑過了頭。

每個人都有潛能,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長,但如果沒人了解你的才能,別人看你就像一張白紙,文章做得好壞就看你的發揮了。

因此,要想懷才而遇,就需要才華外露。不露,就沒人知道你有某種才能。不了解你,上級就沒法重用你、提拔你。如果你把本事隱藏起來,時日一久,上級就會認為你是無能之輩,不再理你了。

你還要適時地為自己做些廣告。這個道理你隻要看看當今社會鋪天蓋地的廣告就會明白。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已經遠離我們了,這是一個能人輩出的時代,以往的一些老觀念應該改變了,尤其是在競爭激烈的公司、企業裏。曾有位作家戲謔地說:“現在有本事的人比驢還多”。你不表現,還有那麼多人前仆後繼,久而久之,你就淹沒於無形了。

但是,才華外露並不等於鋒芒畢露。

在上級麵前展現才華並沒有錯,可是要掌握一個“度”、一種方式方法,是“鋒芒畢露”還是“猶抱琵琶半遮麵”。

“露”要掌握時機。即不可亂“露”。時勢造英雄。如果公司裏有一項業務,領導和其他同事都無力承擔,隻有你一人較為熟悉,那麼你就可以乘機“露”一手。

“露”還要看你的領導是怎樣的人。領導開明,他會因你外露的才能而重用你。但不要以為每個領導都是開明的,如果你在嫉賢妒能的領導麵前“露”一手,就得注意點方法。你若是忘乎所以,“露”起來沒完,那就像在武大郎的燒餅店裏表演烙餅技術一樣,你要走背運了。

有些領導不願意把風采和才華俱勝於自己的人留在身邊,因為他們要防著不讓人取而代之,在這樣的領導麵前鋒芒畢露而走背運的例子比比皆是。下級隻有善於隱其鋒芒,才能與領導和睦相處。

古語雲: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中國還有句俗語,叫做“出頭椽子先爛”;《莊子》中也說:“直木先伐,甘井先竭。”意思是說挺拔的樹木容易被伐木者看中,甘甜的井水最容易被喝光。這些警世名言都說明一個道理:才華橫溢、鋒芒畢露的人最易受到傷害。

8.臉皮不能太厚

任何一個有修養的人都不會自誇。俗話說:“好話讓人家講。”自誇的話比讚揚的話難聽得多。

作為下級,尤其不要在上級麵前自誇。在某些方麵或者從整體上講能力超過上級的下級,如果在上級麵前自誇,至少會有這樣以下害處:

首先,下級的自吹自擂會使上級麵子上過不去。凡是做上級的,都有這樣一些心理:一是他希望自己的戰略規劃和戰術意識變成下級的統一行動;二是希望獲得下級的尊敬和愛戴;三是希望下級知恩圖報。而要做到這些,自己必須有超過下級的才能。下級中如果有人在才能方麵超過自己,他就會感到不安,甚至感到慚愧,生怕別人當著自己的麵讚揚下級的才能。因為這種選擇在他聽來無異於說:“你這個當上級的還不如你的下級。”現在如果不是別人當麵稱讚那個下級,而是那個下級當麵誇耀自己,當然會使他更為難堪。是啊,想一想他的處境,你叫他的麵子往哪裏擱?一個人的才能的施展,需要有一定的條件,在這些條件中,上級為你創造的條件非常重要。一個在上級麵前誇耀自己才能的下級,其結果往往是以後再也得不到上級為其創造條件的機會,這樣一來,自己雖有才能,卻無法施展出來,豈不悔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