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30歲後一定要定期做健康檢查
中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現為71歲,65歲以上人口占696%,屬於中等發達國家水平,而且平均壽命有延長的趨勢。
雖然長壽是所有人的心願,但要老當益壯卻是相當的困難。由於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改變,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心髒疾病、腦血管疾病、肝髒疾病等有增加的傾向。另外,從年齡層次來看,得病率最低的是15~24歲的年齡層,隨著年齡增長,得病率也隨之上升。
得病率增加的原因,主要是平均壽命延長,人口高齡化及隨之增多的慢性疾病。另外,由於健康體檢的普及,上醫院診療已是輕而易舉之事,疾病的發現也就非常容易。
根據流行病學的調查,死亡原因第一位的是癌症,第二位是心髒方麵的疾病,第三位是腦中風,這些疾病都可稱為成人病。中國正邁向高齡化社會,這些成人病預計今後將會愈來愈多。話雖如此,成人病隻要及早發現、及時治療,即使不能完全痊愈,也可減輕症狀,緩解患者的負擔。這就是需要定期健康檢查的原因。
人一旦過了30歲,各種疾病的發生率也相對地提高,所以一年一定要做一次定期健康檢查,確認自己的身體狀況。此外,平日多關心自己身體的健康也是很重要的,例如,每天早上睡醒後是否覺得神清目明?昨日的疲倦是否已排除?皮膚是否光滑?排尿、排便是否正常?是否有食欲等。自己都需要多加注意。尤其是成人病更需要早發現、早治療,待症狀發生後就太遲了。
一過了30歲, 得病率也會提高成年人的疾病愈早發現治愈率就愈高成年人的疾病和老化現象有很密切的關係。血管經長年使用會到處布滿傷口,加上膽固醇過高、血液循環不良會造成腦梗死、心肌梗死,有導致死亡的危險。
雖然老化現象是自然現象,無法讓其停止,但卻可延緩其發生時間。因為成人病是經年累月沉積在體內的毒素所造成的,所以若定期進行健康體檢,在異常症狀的初期,或尚處於正常與異常的臨界點時發現疾病,再經適當的治療,即可早日痊愈,甚至能防患於未然。
成人病和人們的生活關係極密切。例如嗜吃肉類和甜食而又缺乏運動的人,易得糖尿病、動脈硬化和心肌梗死,但要改變長年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並不容易。這也是成人病增加的原因之一。
成人病大多為慢性疾病,像肝髒疾病早期幾乎完全沒有症狀,等到產生疼痛的症狀時,就已經太遲了。“凡事預則立”、“防患於未然”、“上醫治未病”,這些古訓都告訴我們,不能等得了病再去看醫生。
所以,不論身體是否有感到不適或出現異常狀態,過了30歲至少一年需做一次定期健康體檢,養成確認身體健康狀況的習慣,因為健康體檢的資料是身體重要的履曆表。
何謂健康檢查
遠航在大海中的船,結束航程後需入船塢檢查保養,整修破損的地方,將此原理應用於人的身上,則是定期健康檢查。
“健康體檢”的概念是1947年首次提出的,逐漸成為從醫療係統分支的新行業。現代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導致體力勞動減少,工作節奏加快,競爭壓力增加,精神過度緊張,攝取熱量過多,出現了現代生活方式病,或稱為“亞健康狀態”。及早發現其危險因素,是健康體檢的主要宗旨。
健康體檢的目標是“預防為主”。“治未病”,是在未出現不適或症狀前的定期全麵檢查。是從視觸叩聽檢查的結論中,發現異常體征;是從常規化驗數據的量變中,尋找身體質變的信息;是在全麵體檢的基礎上,發現不健康的因素。“無病看醫生,以後不得病”,正在成為新的需求。
21世紀的醫學以促進健康為目標,以“生理-心理-社會”為基本模式;醫生的職責不僅在於患病後的治療,還在於疾病尚未出現時的預防性幹預。為使您盡可能地保持最佳健康狀態,至少每年做一次健康體檢。
哪些人需要定期體檢?
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健康是人的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性的完好狀態,而不僅僅是指無疾病或非體弱的狀態”。通過健康體檢,檢查和發現影響健康的有關因素,成為促進身心健康的重要措施和保證。
健康檢查是預防疾病最有效的手段,三類人群更應定期健康檢查。
第一類人白領族
有一份資料顯示:4000多名31~60歲的白領職員中,脂肪肝發病率高達129%,肥胖症患病率達316%,高脂血症患病率為128%,冠心病患病率為31%。
白領的脂肪肝、高脂血症等患病率之所以比整個人群患病率還高,可能是因為白領人常有過量的攝食、進零食、吃夜宵等不規律的飲食方式,擾亂了其正常的代謝,為脂肪肝和肥胖的發病提供了條件。如果每年做一次認真的體檢,這些疾病便能做到及早發現、及時治療,有效地阻止肝髒進一步纖維和硬化,使肝髒免受損壞。
第二類人40歲以上的亞健康人群
按年齡來算,18~40歲的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心身輕度失調呈緩慢上升趨勢,而到了40歲以上,潛疾病狀態的比例陡然攀高,55歲前後有明顯疾病症狀的越來越多。亞健康狀態在中年以後變得明朗化,滑向疾病的步伐迅速加快。
肩負事業和家庭重任的中年人,千萬不要小視亞健康狀態,否則不久的將來,這些人中三分之二將死於心腦血管疾病,十分之一死於腫瘤,五分之一將死於肺部疾病和糖尿病以及過勞和意外,隻有十分之一的人才有希望安享天年。
第三類人已有慢性病的人
慢性病人指一些已患有心腦血管、糖尿病、肝炎、哮喘、胃病等疾病的人,他們可能在醫生的治療下能暫時得到緩解,但絕非能得到一勞永逸的良方,因此,這些病人仍然應定時進行疾病的複診和檢查。糖尿病病人至少應每個月檢查一次血糖,並檢查是否有並發症發生。乙肝病人每半年要檢查一次肝髒B超,便能及早發現肝髒的病變。胃病病人每年做一次胃鏡檢查,隨時掌握自己的疾病發展,及時調整用藥,達到治療的最好效果。
生理健康的體檢項目包括以下項目(檢查內容因設備而有所差異):
檢查項目
主要檢查身高、體重、胸圍差、腹圍、臀圍等,對照《中國成年人體質測定標準》,評估營養、形態發育等一般情況
內科主要檢查血壓、心肺聽診、腹部觸診、神經反射等項目
外科主要檢查皮膚、淋巴結、脊柱四肢、肛門、疝氣等
眼科檢查視力、辨色、眼底、裂隙燈,判斷有無眼疾
耳鼻喉科檢查聽力、耳疾及鼻咽部的疾病
口腔科包括口腔疾患和牙齒的檢查
婦科已婚女性的檢查項目,根據需要行宮頸刮片、分泌物塗片、TCT(超薄細胞學刷片)等檢查
放射科進行胸部透視,必要時加拍X線片
檢驗科包括血尿便三大常規、血生化(包括肝功能、腎功能、血糖、血脂、蛋白等)、血清免疫、腫瘤標誌物、激素、微量元素等檢查。
輔診科包括心電圖、B超(肝、膽、胰、脾、腎、前列腺、子宮、附件、心髒、甲狀腺、頸動脈)、TCD(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判斷腦血管的血流情況)、骨密度等項檢查
為了判斷體質狀況,可行體能測試:包括肺活量、握力、縱跳、坐位體前屈、單腳站立、仰臥起坐、俯臥撐、台階試驗,用以評估體能素質,提出運動處方。
體檢前做哪些準備
1體檢前幾天,要注意飲食,不要吃過多油膩、不易消化的食物,不飲酒,不要吃對肝、腎功能有損害的藥物。即使平日再怎麼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如果在健康體檢的前一天喝酒的話,對檢查的結果也會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在檢查的前一天一定要注意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