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接種疫苗前無須特別體檢;
2避免空腹接種;
3接種完畢須觀察20分鍾。
流感疫苗使用禁忌證
1對雞蛋或疫苗中成分過敏者;
2年齡小於6個月的嬰兒;
3慢性病急性發作期;
4急性傳染病患者;
5精神病、嚴重抑鬱症者;
6妊娠前3個月的孕婦;
7發熱、感冒者。
不宜吃的食物
嫩炒豬肝,有毒,不能吃。
皮蛋、爆米花含鉛特別多,小孩不宜吃。
烤焦的食物,吃後易患癌。
爛薑毒性大,使肝細胞壞死,不能吃。
不適宜哮喘患者的食物
刺激性食物如酒、薑、蒜、辣椒、咖啡、濃茶等。
產氣食物如韭菜、黃豆等,飲料如汽水、可樂等。
海產品如海米、海帶、海蜇等。
過甜食物如巧克力等。
過鹹食物如鹹菜等。
過冷食物如雪糕等。
久煮的水含有亞硝酸鹽,不能喝。
太燙食物不能吃,易燙傷口腔、消化道。
醃製的食物含有致癌物質,不宜多吃。
烘烤的肉串類、魚片含致癌物,不宜多吃。
胃炎患者飲食注意
1應注意飲食規律和衛生,少量多餐,細嚼慢咽,不暴飲暴食。
2飲食富有營養易消化,避免粗糙和刺激性食物,勿食過冷、過熱和容易發酵、產氣的食物,進食後應休息20~30分鍾。
3胃酸低者食物應煮熟後食用,並可給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如雞湯、肉湯等。
4高胃酸者則應避免進食酸性、多脂肪食物,以減少胃酸分泌。
脂肪肝保健常識
1合理膳食:每日三餐要合理搭配,作到粗細搭配,營養平衡。可適當的食蛋白質,足量的蛋白質能清除肝內脂肪,每天應攝入80~100克;主食不可太精太細,應適量多吃一些粗糧,如燕麥、玉米、甘薯、豆製品等,這些食物中含極豐富的亞油酸、鈣、硒、卵磷脂、維生素E和較多的纖維素,可降低血清膽固醇、甘油三酯,中和體內因過多食用肉食和蛋類所產生的過多的酸,保持人體酸堿平衡,並可將腸道內過多的脂肪、糖、毒素排出體外,起到降脂作用;每天食用新鮮蔬菜不少於500克,吃水果後要減少主食的食量,吃一個蘋果就應該減少主食50克。
2減輕體重:要控製高能量、高糖、高脂肪飲食。首先要控製總熱量,把體重減輕至標準體重作為目標,每天的進食量要限製到最低限度,一般可按每千克體重20~25千克供應。多吃副食,限製主食,戒煙限酒,特別要限製脂肪類食品;不吃或少吃甜食、油炸食品及肉湯、雞湯、魚湯;不吃動物內髒、蛋黃等高膽固醇食物,促進體內多餘脂肪氧化消耗,使體重減輕。
3適當運動:每天堅持體育鍛煉,可適當進行一些慢步跑、快步走、騎自行車、上下樓梯、遊泳等運動,要從小運動量開始,循序漸進,逐步達到適當的運動量,以消耗體內熱量,控製體重增長。
4慎用藥物:肝髒是人體的化工廠,任何藥物進入體內都要經過肝髒解毒,所以,平時不要動不動就吃藥,特別不要隨便吃廣告上宣傳的所謂保健類的藥物。對出現有症狀的脂肪肝患者,在選用藥物時更要慎重,謹防藥物的毒副作用,特別對肝髒有損害的藥物絕對不能用,避免進一步加重肝髒的損害。
此外,心情要開朗,不暴怒,少氣惱,注意勞逸結合等也是相當重要的。
腹脹的食物宜忌
1宜食食物
金橘能理氣、解鬱、化痰、除脹、醒酒。腹脹時嚼食一、二枚。
蘿卜能健胃消食,順氣寬中。或搗汁飲,或煎水服。
青菜能通利腸胃。青菜含豐富的維生素和食物纖維,能刺激胃腸蠕動,通利二便,幫助消化,消除腹部脹滿不適。
豇豆含多量的食物纖維和維生素,有幫助消化的作用。
山楂能消食積,特別是能消化肉積。宜多吃些山楂。
楊梅能和胃消食,用時取數顆泡開水服。
啤酒花能健脾消食。用啤酒花10~15克,開水泡茶飲,對氣滯腹脹或食滯腹脹者有效。
紫蘇葉是一種調味品,並能解魚蟹毒,有理氣除脹的作用。可用紫蘇葉10克煎水服,或開水衝泡代茶飲。
2忌食食物:忌吃糯米、大棗、龍眼肉、蓮子、飴糖、豆漿、洋蔥、黃豆、蕎麥麵、赤砂糖、白糖等。
慢性腹瀉者飲食保健
1應進易消化、富有營養的食物,如牛奶、豆腐、雞蛋、瘦豬肉等。
2限製濃茶、酒類和辛辣食物,忌用高脂肪食品,控製攝入蔬菜、水果和高纖維素、多渣食物,少食用豆類、蘿卜、山芋等產氣食物。
3有炎症性腸病者宜給少渣、低脂、高能量飲食。
便秘的防治
若2~3天沒有大便,但沒有感到不適,這並非便秘;若隻有一天沒有大便,卻感到不適,這就是便秘。
方法
1多吃蔬菜,吸收食物纖維;
2跳繩可鍛煉腹肌,幫助排便;
3每天清晨喝一杯清水或淡鹽水,有助胃腸代謝,吃完早餐後要養成上洗手間的習慣,並注意生活的規律性。
慢性便秘自我按摩法
慢性便秘自我按摩法能調理腸胃功能,鍛煉腹肌張力,增強體質。但必須堅持早晚各按摩一遍,手法應輕快、靈活,以腹部為主。此外,還應注意飲食要適量,多食蔬菜、水果,養成每天定時排便的習慣。
1推揉腰骶部:坐於床上,兩手五指並攏,反手以掌根附於同側的腰骶部,適當用力自上而下地推擦30~50次,直至腰骶部發熱。
2按揉腎俞穴:同上坐姿,兩手叉腰,拇指向前按於同側肋端,中指按於腎俞穴,適當用力按揉30~50次。
3揉按足三裏穴:坐於床上,兩膝關節自然伸直,用拇指指腹按在同側的足三裏穴上,其餘四指緊附於小腿後側,拇指適當用力揉按30~50次。
4按揉天樞穴:同上臥姿,雙手叉腰,中指指腹放在同側的天樞穴上,大拇指附於腹外側,中指適當用力按揉30~50次。
5掌揉中脘穴:仰臥於床上,雙腿自然伸直,將右手掌心重疊在左手背上,左手的掌心緊貼於中脘穴上,適當用力揉按30~50次。
6推腹外側:同上臥姿,兩手分別放在同側的腹外側,以掌根從季肋向下推至腹股溝,反複做30~50次。
7按摩臍四周:同上臥姿,將右手掌心重疊在左手背上,左手掌心放於肚臍旁,適當用力,繞臍作順時針圓形摩動30~50次。
8拿捏腹肌:同上臥姿,用拇指與其餘四指用力對合,邊拿邊捏腹部肌肉30~50次,雙手可同時進行。
9按揉關元穴:同上臥姿,用一手拇指指腹放在關元穴上,適當用力按揉30~50次。
10團摩下腹部:用右手掌心重疊於左手背,左手掌心緊貼於下腹部,適當用力作順時針圓形摩動30~50圈,以發熱為佳。
注:寸相當於自身中指中節的長度。
腎俞穴:位於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
足三裏穴:位於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約1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