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認識人體(三)(3 / 3)

脊髓

脊髓是中樞神經係統的一部分,位於脊椎骨組成的椎管內,呈長圓柱狀,全長41~45厘米。上端與顱內的延髓相連,下端呈圓錐形,終於第1腰椎下緣(初生兒則平第3腰椎)。臨床上做腰椎穿刺或腰椎麻醉時,多在第3~4或第4~5腰椎之間進行,因為在此處穿刺不會損傷脊髓。

疾病有成千上萬種,但是健康隻有一種脊髓兩旁發出許多成對的神經,稱為脊神經,分布到全身皮膚、肌肉和內髒器官。脊髓是周圍神經與腦之間的通路,也是許多簡單反射活動的低級中樞。

脊柱外傷時,常合並脊髓損傷。嚴重脊髓損傷可引起下肢癱瘓、大小便失禁等。

運動係統

運動係統由骨、關節和肌肉等組成,其功能是實現位移或保持姿勢。人體最基本的位移運動是杠杆運動。

骨是運動杠杆,關節是支點,肌肉是運動動力。

正常成年人共有206塊骨,其中170塊成對。

按形態分類

長骨分布在四肢。主要起運動杠杆作用。

短骨分布在手腕和足部,短小堅固,適合於人手和足的高度靈活的需要。

扁骨分布在頭、胸,一般成板狀,薄而堅固,起保護作用。

不規則小骨呈不規則形狀。如髖骨、椎骨。

籽骨被肌腱和韌帶包圍起來的骨。

按部位分類

顱骨腦顱8塊麵顱14塊

聽小骨6塊

舌骨1塊

軀幹骨椎骨26塊頸椎7塊

胸椎12塊

腰椎5塊

骶椎1塊

尾椎1塊

肋骨24塊

胸骨1塊

四肢骨

上肢骨肩帶骨4塊

遊離部位60塊

下肢骨腰帶骨2塊

遊離部位60塊

骨的組成

骨膜、骨質、骨髓,其中有神經和血管分布。

骨膜骨表麵覆蓋一層結締組織膜,稱骨膜。

骨質可分為骨密質、骨鬆質。

骨髓分布於骨髓腔和骨鬆質的間隙內,可分紅骨髓、黃骨髓兩大類。紅骨髓是造血器官,有造血功能,胚胎及嬰兒時期的骨髓都是紅骨髓,以後隨年齡的增長,骨髓腔內的紅骨髓逐漸被脂肪組織代替成為黃骨髓,從而失去造血功能,但長骨、短骨、扁骨的鬆質內的紅骨髓都終身保存。黃骨髓在人類大量失血或貧血時可轉化為紅骨髓從而恢複造血功能。

骨的功能

1支持功能:骨構成身體堅固支架。

2保護功能:骨構成體腔的外壁,保護內部的重要器官。

3運動杠杆功能:骨為肌肉提供附著麵,在神經係統作用下,肌肉收縮牽動骨以關節為中心做各種運動。

4造血功能:骨是重要的造血器官,紅骨髓有造血細胞的作用。

5儲存鈣、磷的功能:體內大量的鈣、磷儲存在骨中,並隨體內鈣、磷代謝狀況而儲存或釋放。

體育鍛煉對骨的影響

1促進骨的生長發育。

2骨增粗,提高骨的機械性能。

3不良影響:靜態壓力對髓軟骨的生長不利。長時間從事某一項專項練習而缺乏全身鍛煉,就會造成骨骼發育不平衡,局部負擔過重,鍛煉不當還會造成骨質肥大、骨質增生。

關節

關節是由兩個或更多的骨端及多種組織相連接而成。

關節內骨端的表麵有一層光滑的軟骨覆蓋。正常情況下關節軟骨的存在可以使關節在無痛和無摩擦的狀態下運動。然而,當關節軟骨由於關節炎等疾病造成損傷後,關節就變得僵硬和疼痛。關節的周圍有纖維組織包繞關節囊,關節囊有一層光滑的“內襯”滑膜。關節滑膜能夠產生滑液,而滑液可以減少關節運動產生的磨損。

其他皮膚

皮膚覆蓋在人體的表麵,柔軟而有彈性,將人體內部與外部分開,把身體所有的器官都包裹其中。

皮膚主要成分為水,成人皮膚水分約占60%,初生嬰兒達80%。

皮膚功能

1保護功能:避免機械損傷及化學物質損害。

2調節體溫:通過排汗及改變皮內血管的大小變化來恒定體溫。

3感覺功能:感覺溫暖、寒冷、擠壓與壓痛等。

4生成維生素DV:在太陽光紫外線照射下產生維生素D。

5排泄功能:通過汗液排除少量體內廢物。

6吸收功能:通過表皮吸收大量物質入體內。

日常生活小常識

踏進辦公室,先打開窗戶透氣,再工作。

複印文件時,與複印機保持至少1米距離。

隻在非常必要時才使用滴眼液。

不趴在桌上午睡。

皮膚保健

1健康飲食。

2補充水分。每天6~8杯白開水,保持皮膚濕潤。

3保持皮膚幹淨。

4選用適當護膚品。

5保持充足睡眠:青少年應保證至少8小時睡眠。

6避免皮膚曝曬:否則加快皮膚老化。

毛發

毛發由毛幹、毛根、毛囊和毛球組成。毛幹位於皮膚表麵之上,毛根則位於皮膚表麵之下。毛囊是一個小孔,由結締組織構成。毛根和毛囊下端合成一體,形成毛球,毛球是毛發和毛囊生長點。

一個人每天大約要脫落30~120根頭發。

指甲

指甲是皮膚的一種附屬器。它的基部是有生命的甲根,基部被皮膚覆蓋著。指甲裏沒有血管和神經,剪指甲時不會出血,也不會感到疼痛。

指甲保護手指、腳趾不受損傷。

指甲是反映人體健康的窗口。健康人的指甲呈粉紅色,平滑有光澤。皮膚病患者指甲生長緩慢;有疾病者,指甲生長緩慢,指甲出現角質剝落與幹裂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