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經閣
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喜歡跟一些現代佛法宗大師交往,向他們學習討教。下麵是他給下屬們講的一則故事。
我第一次見淨海大師的時候正年少氣盛,非常驕傲。所以我問大師的第一個問題也是非常尖銳的:“大師,佛法認為萬事萬物都有生有滅,那麼,佛法將來會是什麼樣子呢?”
“會消失。”大師用平靜得不能再平靜的口氣肯定地答複我,實在令我大吃一驚。
“既然這樣,你為什麼還要這麼積極地向世人闡釋這些佛法理呢?”
“因為我是禪師,我的責任就是把我所印證的佛法理告訴世人。”大師如是回答。
過了一會兒,大師又反問我說:“人最終會不會死呢?”
“當然會啊。”
“那你會不會因為自己最終要死掉,就什麼事情也不做呢?”
“當然不會!”
“這就對了!做什麼事情都要盡到自己的責任,都要有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就算是明天地球要毀滅了,我今天還是要向你闡釋這些佛法理。”
大師怕我還沒徹底領悟,又苦口婆心地開導我說:“佛法的智慧就好比這蠟燭的光。蠟燭有燒盡的時候,但它所散發出來的光卻會代代傳遞下去。這樣看來,佛法消不消失,又有什麼關係呢?”
一語驚醒夢中人!麵對著古佛青燈,還有循循善誘的淨海大師,下屬們感受到了心靈的震撼。
浮世繪
責任往往是代價的代名詞,人們不願意負責,是因為人們不願意、或者說不敢承擔代價。因此,敢於承擔自己的行動,就成了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正如一位偉人所說:“人生所有的履曆都必須排在勇於負責的精神之後。”如果智慧和勤奮像金子一樣珍貴的話,那麼還有一種東西更為珍貴,那就是勇於負責。
人們往往對於承認錯誤和擔負責任懷有恐懼感。因為承認錯誤、擔負責任往往會與接受懲罰相聯係。一些人在出現問題時,首先把問題歸罪於外界或者他人,總是尋找各式各樣的理由和借口來為自己開脫,而在管理者看來,這些都是無理的借口,並不能掩蓋已經出現的問題,也不會減輕要承擔的責任,更不會讓你把責任推掉。
沒有責任感的軍官不是合格的軍官,沒有責任感的員工不是優秀的員工,沒有責任感的公民不是好公民。缺乏責任感難免會失職,但與其為自己的失職找尋借口,倒不如坦率地承認自己的失職。敷衍塞責,找借口為自己開脫,會讓老板覺得你不但缺乏責任感,而且還不願意承擔責任。沒有誰能做得盡善盡美,但是,一個主動承認錯誤的員工至少是勇敢的。如何對待已經出現的問題,能看出一個人是否能夠勇於承擔責任。
由於我們能力的欠缺,生活和工作中難免會有一些失誤,但產生失誤並不可怕,關鍵是我們麵對失誤的態度。隻有敢於負責的態度,才能得到他人的諒解和尊重,才能獲得他人的信任和寬恕。因為一個人懂得承擔責任,這比千萬次竭盡所能推辭責任更具有震撼力,也隻有這樣的人,才是一個能成就大事業的人。
佛說,當我們竭盡全力,盡職盡責時,不管結果如何,我們都贏了,因為這個過程帶給我們滿足,使我們成為贏家。“勇於負責”是世界500強企業最重視的員工素質,是提升個人和組織績效的神奇法則。人們不應把問題歸咎於自己周圍的環境,而應以勇於負責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那樣一切都會有所改變。俗話說:“千裏之行,始於足下。”任何偉大的工程都始於一磚一瓦的堆積,任何耀眼的成功都從一跬一步開始,但這一磚一瓦、一跬一步的累積,都需要我們以勇於負責的精神去一點一滴地完成。
靜思語
生活總是會給每個人以相應的回報,無論是榮譽還是財富,條件是你必須轉變自己的思想和認識,努力培養自己勇於負責的精神。一個人隻有具備了勇於負責的精神,才會產生改變一切的力量,憑著這股力量,才會有超越想象的堅強和隱忍,才能經得起各種打擊、失意和批評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