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經閣
佛祖有一次和一個比丘出遊,恰好那天特別熱,兩人走了一段路之後,就上氣不接下氣,嗓子眼裏像冒煙似的難受。
佛祖吩咐比丘:“我們剛才不是剛剛渡過一條小河嗎?那兒的水清澈甘甜,你去弄些來解渴吧。”比丘就捧著佛祖的金缽去了。
過了一會兒,比丘空著手回來了,稟告佛祖:“小河那邊有一撥販賣布匹的西域商人,他們的馬在那兒撒歡追逐,把整條小河的水都弄髒了。不如我們再走兩個時辰的路,到前麵的另外一條小溪去吧。”
佛祖皺了皺眉頭,回答道:“牛羊不吃身邊的草,卻要翻山越嶺吃山對麵的沙子,世界上有這樣子的事嗎?我們現在渴得要死,為什麼還要走兩個時辰的路去找水喝呢?你還是再回去一趟,取些水來解渴吧。”
比丘撅著嘴,心裏雖然有一萬個不情願,但還是按照佛祖的吩咐回到那條小河那兒。
但是讓他大吃一驚的是:才這麼一來一回的工夫,原來的那撥人馬都不見了,整條小河又恢複了第一次見到時的清澈和平靜,好像什麼事情都沒發生過一樣。
沒有永遠混濁的河水,與其舍近求遠地瞎折騰,不如等待一時,因為機會總會來臨的。這就是佛祖的智慧。
浮世繪
等待不是消沉、氣餒、絕望,而是直麵現實、正視現實,重聚力量、尋機突破。
人生中,總有好多事情是你沒能力解決而又無可奈何的。為了更好地生存和發展,在這一階段,我們必須耐心等待。
薑太公於磻溪直鉤釣魚,等待的是周文王的拜請,實現建功立業的大誌。諸葛亮,一開始弄扁舟於江湖之中,訪僧道於山嶺之上,尋友於村落之間,樂琴棋於洞府之內,貌似閑雲野鶴,實乃“以待天時”,等待“三顧茅廬”的機遇。
任何好的結果都是“等”出來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等待不是白白地消耗時間,而是在別人不知曉的情況下,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努力進取。在整個行業不景氣的時候,華為總裁任正非說:“冬天總會過去,春天一定來到。我們趁著冬天,養精蓄銳,加強內部的改造,我們和日本企業一道度過這嚴冬。我們定會迎來殘雪消融,溪流淙淙,華為的春天也一定會來臨。創業難,守業難。高科技企業以往的成功,往往是失敗之母,在這瞬息萬變的信息社會,唯有惶者才能生存。”
等待能夠磨煉人的意誌,使人處世沉穩;等待可以使人以堅強的心誌和從容的心態麵對人生。等待是一種追求的策略,一個追求更大成功的人,往往在關鍵時刻忍氣吞聲地等待。有意識地忍耐,為的是有朝一日東山再起。
靜思語
身處逆境時,最應該學會的就是在等待中變得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