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經閣
有一位學人曾向慈受禪師請教三世因果的道意,慈受遂給他講授了這麼一個俗家的故事。
傳說過去有夫婦二人,家裏很貧窮,終年以為人幫傭為生,他們每每看到主人家的男女老少經常到寺院裏去做大施會,丈夫心裏暗暗想道:“主人一家是上輩子做了好事,所以這輩子才會富裕,他們在這輩子再修好事,來世的福報就會更大。我們因為前生吝嗇,沒有做過善行,所以這輩子才會這麼窮,要是我們這輩子再不修好事,下輩子隻能苦上加苦。”想到這裏,丈夫淚如雨下。
這個時候他的妻子正好經過,看見丈夫正在哭泣,就問他其中的原因,丈夫告訴她,是因為自己看了主人經常修福,就可以得到快樂,而自己身為下賤,事事不如意,也沒有力量可以到寺院修福做法事。妻子聽完後說:“哭有什麼用呢?要不你把我賣給別人,把賣身錢拿來修來生吧。”丈夫說:“把你賣給別人我怎麼舍得,再說把你賣了,我自己還活什麼呢?”妻子說:“你既於心不忍,又想修來世,不如把我和你一起賣了,所得的錢拿來修善吧。”丈夫同意了,於是兩個人一起來到富人家裏,對主人說:“請您買下我們夫婦二人為奴。”主人問道:“你們想要多少錢?”丈夫回答說:“十兩銀子。”主人給了他們十兩銀子,約定好七天之後到家裏為奴。
夫婦倆拿了錢前往寺院中做了大施會,兩人還互相勸勉道:“今天我們是自己出力為自己造福,等到以後連身體都歸了主人,凡事就不能如願了!”於是他們晝夜準備飲食,到了第六天,正準備做法事,沒想到遇到了國王也要做法事,寺院裏的僧人都說:“已經約給了一位窮人,不能再改了。”國王很生氣,說:“誰敢和我搶在一天做法事?”派人去和那夫婦二人商量,但是他們再三不肯,國王很奇怪,親自去寺院對窮人夫婦說:“你們為什麼不推遲一日?非要和我搶在一天呢?”夫婦回答道:“請國王原諒,因為這是我們夫婦二人自由身的最後一天了,以後就是別人家的奴仆,沒有機會來做法事了。”國王說:“為什麼沒有機會呢?”夫婦倆說:“因為我們上輩子沒有修福,所以這輩子才會受苦,要是我們再不做的話,下輩子會更苦,所以我們把自己賣身為奴,用這筆錢來做功德,為的是斷除以後的苦。請國王寬恕,讓我們完成這個心願吧。”
國王聽了他們的話,頓生憐憫之心,說:“隻有你們真正了解了貧窮之苦,才能知道解決窮苦的方法,才能用自己的身體來換取永世的堅固身軀;才能用自己微薄的錢財換取永世的福報;才能用此生的命運來盡自己的努力換來下世的命運。”隨即把自己的衣服送給這對夫婦,又施舍了一些錢財以資助他們做法事。
浮世繪
人的優勢就在於他有一種基於偉大原始天性的本能直覺,能夠潛在地意識到幸福實際上不在於消遣和娛樂,而在於人生的跌宕起伏。人生不可能平靜得像一潭死水,不管是痛苦還是快樂,隻要它是真實和強烈的,就是我們生命中的一部分。有淚水,我們才會去珍惜難能可貴的幸福;有奮鬥,我們才能細細品味成功的喜悅;有生命的起伏,我們才會在人生的跌宕中感受生命的力量與堅強。
真正的人生應該是一條跌宕起伏的曲線,有高峰也有低穀,這樣的人生才是刺激的。這時,你才會真正感到有家可歸,感到有依靠,有根基。平平靜靜的人生,如果連一個浪花都掀不起來,生命中也就少了很多讓人回味的切身體驗。正如一首歌所唱的那樣:“人生是跌宕起伏的,有時候你會覺得事情很壞,但是也許明天後天就會變得很開心,不要放棄就好了。”
從苦難中走出來的人,即使正在受苦,也不會覺得那麼痛苦。因為對他來說,已沒有苦難這回事,能不以苦難為苦難,這才是真正的滅苦。消極的出世並不能帶來真實的快樂,隻有積極地知苦、體會苦、從苦難中成長,才能真正離苦得樂。
靜思語
生命隻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鮮花和掌聲,也有荊棘和淚水,有歡樂,也有痛苦,而我們為了追求那醇美如酒的歡樂,就必須忍受那酸澀如醋的痛苦。而生命的意義也就在無盡的追求之中,在追求中創新,在追求中超越,最終給生命一個最美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