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種性能弱於米格-19的輕型戰鬥機,能在服役多年之後還能經受得起烏坦戰爭前期的考驗不得不說明殲-2A的適用性是非常令人稱道的。特別是緊急起降功能和出勤率。由安德烈平可夫在2001年出版的《東非解放軍VS阿明+卡大佐》一書中,詳細介紹了烏坦戰爭中關於殲-2的戰鬥細節:
“1971年,烏幹達總統的奧博特的副手阿明,趁奧出訪新加坡期間,發動了軍事政變,自任總統。上台後阿明大批驅逐亞裔人士,造成國內局勢混亂;奧博特在尼雷爾的幫助下,趁此機會領導1,500名支持者從坦桑尼亞北部進攻烏幹達,試圖推翻阿明,但最終失敗。阿明遷怒於尼雷爾,殺掉24名坦籍青年以報複。自此,兩國交惡,關係愈發緊張。
阿明當政烏幹達八年,烏幹達經濟急速下滑,特別是1978年國際咖啡價格的驟降,重創了烏幹達經濟命脈。而阿明卻一直以來窮奢極侈,大力打壓反對派和異見人士,屠殺蘭芝族和阿哥利族平民,施行宗教迫害,軍隊高層亦腐化嚴重,導致民不聊生。外界一般認為阿明發動戰爭是為了轉移矛盾視線
在軍隊內部,阿明和副總統穆斯特發·阿德裏斯的矛盾日益突出。1978年5月,阿德裏斯在一場“交通意外”中受重傷,雙腿癱瘓。阿明送阿德裏斯到開羅治療,並乘機解除其所有職務。這一舉動遭到阿德裏斯支持者的嚴重不滿,於是在9月爆發了全國規模的騷亂。阿明派遣軍隊趕赴北部城鎮古盧、東部城鎮托羅羅和西南部的恩巴臘臘鎮壓,部分軍隊還越境到坦桑尼亞邊境打擊反對人士,但是由於軍隊的散漫和部分坦境內的烏幹達反阿明難民加入戰鬥,烏幹達政府軍都分別被擊退。10月初,阿明在坎帕拉的寓所中遭反對派的刺殺,幸而躲在一輛直升機中逃過一劫。阿明於是將軍事上的失敗都歸咎與坦桑尼亞的奧博特和尼雷爾作祟。隨即發表戰爭演說,發動對坦桑尼亞的戰爭,史稱烏坦戰爭。”
參謀總長僥幸逃生到坦桑尼亞。忠於他的一個裝甲團也叛逃到坦桑尼亞。中國在坦桑尼亞的軍事顧問對這支部隊進行了整編和訓練。為他們配屬了新的59式坦克。這支部隊後來編為”烏幹達民族解放聯合陣線“,參加了解放烏幹達的戰爭。
1978年10月30日,烏幹達政變首腦阿明對接受逃亡總參謀長一行人的坦桑尼亞宣戰,下令軍隊入侵坦桑尼亞的卡蓋拉崎嶇區,這位以演技出名的黑人獨裁者在演說之前半個月突擊學習了元首的演講技巧和影像資料,並且請歐洲專門的波音專家上過課。上午11點,特意用中年男人磁性聲音演講《告全體人民書》,宣講這次戰爭是非洲人民有史以來第一次用正義的力量自己決定非洲人的事物,這是非洲及黑人複興的偉大曆史事件。手舞足蹈阿明在戰爭演說中宣稱卡蓋拉區原本就屬於烏幹達,並聲稱較早前有1,000輛坦克侵入烏幹達,因而其行動完全是自衛還擊。隻要全體烏幹達人民,非洲人民能聯合起來,就一定能夠戰勝外國代理人的邪惡政府……
戰爭一開始,由於坦桑尼亞沒有做好充分的防範準備,導致整個卡蓋拉區北部在幾天之內淪陷。而在戰爭開始打響的24小時,未做好戰爭動員和全力準備的坦桑尼亞一方守軍除了空軍幾架J-2在關鍵時候之外,幾乎得不到任何來自首都方麵的實質性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