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活捉叛徒張安國(1)(1 / 3)

一一六一年隆冬十一月,完顏亮率領的主力部隊侵占了廬州(今安徽省合肥市)、和州(今安徽省和縣)以後,到了長江邊上,打算乘勝拿下對岸的采石(在今安徽省當塗縣境內),然後直趨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同計劃由瓜洲(今江蘇省揚州市南麵的瓜洲鎮)渡江南下鎮江(今江蘇省鎮江市)的東路軍會師。這時,由和州退屯采石的宋軍都統王權,因為臨陣脫逃,已被趙構召到平江(今江蘇省蘇州市)行在(皇帝出行時所到的地方)問罪,接替他的大將李顯忠還在途中,沒有到軍。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負責到采石前線慰問部隊的中書舍人(官名,擔任起草詔令之職)虞允文,出於愛國激情,立刻主動承擔了領導部隊迎擊完顏亮主力的重任。他雖然是個文人,卻在不到一天的時間裏,經過鼓動、組織,擺好了迎戰的陣勢。在這一場曆史上稱做“采石之戰”的空前激烈的大會戰中,虞允文果敢英勇,指揮宋軍,大獲全勝。完顏亮損失了三百多艘戰船,被迫向瓜洲退卻。就在這時,傳來了女真奴隸主貴族集團內部發生政變的消息,完顏亮為了穩住軍心,進行垂死掙紮,軍令格外嚴酷。這樣一來,金兵內部更形混亂。退到瓜州以後不久,部下終於發動了兵變,把嗜殺成性的完顏亮殺掉了。

金兵全線潰敗的消息傳到了山東。

耿京在帳前召開緊急會議,商量在金人敗亂的形勢下如何行動。他激動地說道:“據探馬報來,完顏亮被殺,金兵也夾著尾巴向後逃了!咱們原來是拖完顏亮後腿的,目下形勢巳經發生變化,今後該怎麼辦,請大夥好好合計一下。”

辛棄疾激昂慷慨地說道:“完顏亮被殺,完顏雍剛剛做了女真皇帝,正是金人內外交困的時候。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咱們應該迅速配合朝廷的大軍,一鼓作氣,恢複中原,然後直搗燕京,統一全國!”

“辛家兄弟說得對!”賈瑞接著說道,“咱們義軍如果能和朝廷大軍緊密配合,前後夾擊,那麼敵人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必然土崩瓦解。耿大哥要是同意這個做法,咱們不妨主動派人到朝廷去取得聯係。”

耿京思索了一會,說道:“朝廷同意跟咱們配合作戰的話,那當然很好。倘若他們原先沒有這個打算,咱們也可以借此機會促進一下。不過,朝廷跟咱們畢竟是兩條道上跑的馬,即使現在同路,將來誰知道他們什麼時候半路變卦?咱們義軍可以配合官軍抗金,甚至可以接受朝廷的任命,卻萬萬不受朝廷節製!”

對於耿京的意見,眾頭領都點頭稱好。會議最後決定,由賈瑞擔任總轄,率領義軍中的十一位將領,出發到建康去聯係,因為這時趙構行在巳從平江遷到了建康。

賈瑞接受了大夥的委托,同時向耿京建議道:“我們十幾個都是不識字的武將,對於朝廷上那套應對的禮節一點不懂,倘若宰相他們問到一些事情,恐怕回答不上,誤了事情,請大哥加派辛家兄弟同我們一道去。”

耿京同意了。

一一六二年正月十八日,賈瑞等一行在建康的行宮(皇帝出行時居住的地方)裏見到趙構,說明了來意,介紹了山東地區義軍的情況。趙構雖因局勢趨於穩定,稍稍放了心,但他是給女真統治者嚇破了膽的,聽了賈瑞等人的介紹,覺得萬一金兵卷土重來,倒可以利用義軍抵擋一陣。於是即刻任命耿京為“檢校少保”、“天平軍節度使”,賈瑞為“敦武郎”、“閣門祗侯”,所有義軍將領為“修武郎”或“成忠郎”,辛棄疾為“承務郎”、“天平節度掌書記”,並且命令樞密院派了吳革、李彪兩員使臣,帶著封官的文書信物——官告節鉞,隨同賈瑞等人前往耿京軍中。

他們從建康出發,在鎮江渡江北上。沿途經過揚州、邵伯(今江蘇省江都縣邵伯鎮)、高郵(今江蘇省高郵縣)等地,一路上滿目蕭條。在初春刺骨的寒風裏,在黃昏淒厲的角聲中,那荒廢的池台,灼傷的樹木,破敗的空城,仿佛在向行人控訴著金兵的暴行。辛棄疾等人看到這一路戰亂後的景象,都感到萬分悲憤。

走到楚州(今江蘇省淮安縣),吳革、李彪兩人不敢再向北行,因為楚州以北,已是女真騎兵出沒的地區。他們隻肯到東北三百裏的海州等待耿京等人前來接受封官的文書信物,因為前不久被任命為京東招討使的李寶和當年在宿遷起義的農民領袖魏勝都在海州,那裏兵力很強,比較安全。賈瑞等人看到無法勉強這兩個膽小鬼,隻得一同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