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周年,2008年4月20日至28日,中國作家協會與四川省省委宣傳部聯合組織了“名家看四川,偉人故裏行”采風活動。我們一路走來,先後到了成都、大英、廣安、華鎣山、南充、儀隆、閬中、遂寧、大邑等市縣。參觀了鄧小平故裏、朱德故居、羅瑞卿故居等,緬懷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豐功偉績,感受改革開放給四川帶來的巨大變化。我這是第三次去四川。前兩次赴川分別是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都是住在岷江江畔的都江堰。30年來,我三次看四川,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現在的四川,山川更秀美,物產更豐富,人民的生活更幸福。
回到北京,我還未及把這次四川之行的感受寫成文章,就傳來了四川汶川發生特大地震的消息。5月12日下午兩點多,我正在電腦前看郵件,突然覺得一陣頭暈。我以為是自己的身體出了毛病,不一會兒,電腦顯示屏一角就打出了四川汶川發生強烈地震的消息。我這才明白,自己頭暈,是因為四川的地震波及到北京來了。我的身體有了震感,心靈所受到的震動更大一些。好比我們剛到四川走了一趟親戚,親戚那邊就遭了災,這如何是好!於是,我馬上給四川的一些朋友發短信,打電話,想詢問一下情況。短信得不到回複,電話也處在關機狀態。我意識到情況的嚴重性,心越懸越高。
好在中央電視台的新聞頻道及時報道了汶川地震的消息,並中斷了其他節目,連續滾動播出有關地震的消息。幾天來,我無心寫作,天天在看電視新聞。看到都江堰的教學樓倒塌,數百師生被埋,我心疼得流了淚。看到溫家寶總理在廢墟前向被埋的群眾喊話,我的淚水模糊了雙眼。就這樣,我的眼睛濕了又濕,老是在淚水的浸泡之中,以致眼泡腫脹,視力下降很多,連對麵走過來的人都看不清楚。我想,不是我的感情太脆弱,不是我的淚水太多,是黨和國家對生命的重視,對生命的營救,對生命價值的高揚,太讓我感動。
汶川發生特大地震以來,搶救人,挽救生命,一直是這場抗震救災的最強音。以人為本,珍愛生命,把搶救被困群眾的生命作為重中之重,是這場抗震救災的鮮明主題。直到5月17日,胡錦濤總書記在抗震救災工作會議上再一次強調:“要繼續爭分奪秒地搜救被困群眾。抗震救災工作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搶救人民群眾生命是首要任務,必須繼續作為當前抗震救災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日,溫家寶總理在抗震救災總指揮部會議上也指出:繼續全力搜救被困人員,隻要有一線希望,就要盡最大的努力。還要抓緊被救傷員的救治工作。正是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正是在以人為本,以生命為最高價值的人文主義思想指導下,才動員凝聚起全國人民的力量,營救出那麼多寶貴的生命,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生命複還的奇跡。
讓我們的眼淚盡情地流吧!我們意誌堅強,但我們禁不住熱淚長流。遠的且不說,僅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經曆過多少災難了。1960年全國範圍的大饑荒;1975年河南的大洪災;1976年,唐山的大地震等。試想想,哪一次災難像這次抗震救災這樣,把生命的價值看得高於一切,對生命如此尊重,如此悲憫,如此關愛!這次抗震救災是對以人為本執政理念的巨大考驗,也是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精神的偉大實踐。它證明著時代的進步,中華民族的進步,同時也是改革開放三十年巨大變化的曆史性標誌。經過這次抗震救災的洗禮,必將激發起全國人民更大的愛國熱情,凝聚起不斷前行的強大精神動力,使我們對中華民族的複興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