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大略了人類的時空意義便不難解讀其社會意義,文化和科技的發展進程也便有了依托。網絡虛擬空間從無到有,從放到收,這個過程其實就是用人類的信息屬性對現實的空間形態在進行平衡,當新層麵的時空結構達到平衡的時候空間又將會出現新的形態變異,而人類也會為之找到新的平衡形式。Web2.0到Web3.0,正是其間一個小小的截段。如果說Web1.0是動點的出現,那麼Web2.0就是動點在以各種規則形態進行串接,在串接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一些點越接越遠,而也有一些點是必需且不可動的,於是Web3.0便會選擇這些定點串接成一個封閉的圓圈,接著讓所有動點參照這個形態環繞在它內外進行運轉,直到這個係統與現實空間的係統頻率保持一致。當共振效果產生的時候也就預示著新意義的大係統將出現,其內部的聚合結構也將隨之重新打亂以至平衡。
36.有選擇就有區分,有區分就有較量,然而較量為的是生存,而非生活。麵對生存的關卡,無可知足,駐守生活的城池,需要知足,因為有一些代價是我們付不起的。所謂規則其實隻是為生存而立,至於生活求商抑或求人全在於自己對代價的考量了。對求人的人而言,失去得到些微商利的機會並不算失,因為保全自己人性的信條本身就是得;對求商的人而言。失去保全些微信徒的口碑並不算失,由於找到更多因商利而建立口碑的機會便是得了。這其間似乎隻關各人的生活理念,而無礙得失世界的均衡,畢竟這個過程隻作遊戲,管它是誰成了誰的遊戲而誰又成全了誰的遊戲。
37.活著,免不了地與人競爭;創意,無止境地自娛自樂;創意地活著,不覺有累。
38.我們要做出的是中國相對特色。何以注解相對?心態的相對平和,邏輯的相對強勢。世界就要明白,心態和邏輯間的文化是商業所取代不了的,而它相對最需要的是我們,那個相對沒有被意識到的我們。在一個被絕對的商業性、符號性、享樂性、快餐性充斥著的世界,中國正在靠向自己的相對位置,生活性、時代性、包容性、創造性、規律性、藝術性,這才是世界想要的和諧,也正是我們的相對特色。把相對的東西放大一點,把絕對的東西變淺一點,世界完全可以和自然更加親近的。請不要再敬奉某個所謂的絕對的神靈,也不要再追逐某些所謂的絕對的利益,中國會為你找到你所需要的棲宿的。
39.人類的生存發展實質是選擇,這便注定了人類在時空間的趨利行為,同樣也注定了人類對財富保護已有追逐未有的必然。難道人類的選擇非趨利不可?在生存層麵,人類隻是單純地想活下去,不得不選擇趨利。在生活層麵,人類渴望能夠活得好一點,還是要選擇趨利。在生命層麵,人類試圖活得讓自己感受到成就感,回避趨利都不行。既是如此,人類便開始創造並運用趨利的規則,要知道有創造就會有創新,有運用就會有扭曲,於是人類好像走上了一條不歸路,愈走愈加彷徨自己趨的是什麼利。談及利就要說到財富,而說到財富就不得不提金錢。到底什麼是財富呢?是我們自己的思想和勞動所得,你可以說它有看不見的成分,但它無疑是實在的。什麼又是金錢呢?是別人的思想和勞動所得投射到我們自己所得的影子,它雖然拿得到手中,卻是相對失真的。財富的價值是絕對的,因為它對時空有絕對的作用,而金錢的價值是相對的,它作用在時空上的絕對值是零,用人類的信息屬性便可以標的出來。
40.長久以來,形形色色的人性假設看不出管理升華的軌跡,隻不過是對管理迷惘與管理迷宮的欲蓋彌彰。在走馬燈似的管理名詞轉換中,我們發現了管理方向的迷失以及資本管理悖論。
41.人類的物質屬性決定了人類的有限性,而金錢在有限的相對時空間並非一無所值,因而才會有那些對絕對金錢無限生命狂熱追逐的人類,把絕對金錢視為學術,把無限生命視為真理。
42.其實所謂的極限就是我們一路對命運的詮釋,體味成長,享受孤獨,直麵選擇,曆驗執著。極限本身不是尺度,尺度是時空給的,而極限定義的是一種真實的可能。生命中,我們需要的不是想起這兩個字,而是想不起這兩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