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中國名曲鑒賞10(1 / 1)

五四運動時期音樂創作的發展 9.童年·童謠

——聽黎錦暉的歌曲《可憐的秋香》隨感

薛思思

我家搬入新居後,我經常在陽光明媚的午後坐在陽台上看書。新家的樓下就是一個小花園,常有一群小孩在嬉戲。他們載歌載舞,天真活潑,不禁感染了我,讓我回想自己的童年。那時的我也很喜歡跳舞唱歌,而且學校裏也曾經教過一些兒童歌舞表演曲說到“兒童歌舞表演曲”,我們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黎錦暉,他是我國早期的兒童音樂大師。“兒童歌舞表演曲”這種音樂體裁就是他在20世紀20年代創造的。後來又創造了“兒童歌舞劇”。在1920年到1929年間,他共創作了《可憐的秋香》《老虎叫門》等二十四首“兒童歌舞表演曲”,譜寫了《麻雀與小孩》《葡萄仙子》《小小畫家》等十二部“兒童歌舞劇”。這些作品很快就流傳全國。

其中《可憐的秋香》是他於l921年創作的,共有三段歌詞,分別表現了牧羊女秋香的幼年、青年和老年三個時期的痛苦生活,表達了人們對牧羊女深深的同情。歌曲的結構可分為兩個樂段,從“暖和的太陽”開始,到“你的媽媽呢”是第一樂段,“她呀,每天隻在草場上”到結束為第二樂段。第一樂段中從“照過金姐的臉”到“你的爸爸呢”采用了民間音樂中“魚咬尾”(即上句的結束音和下句的起音是同一音,因此又叫“同音承遞”)的形式.這樣的旋律聽起來很有民族風格。

例10

第二樂段出現了四次“可憐的秋香”的詞句,旋律在變而歌詞不變,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是民間文藝重章疊句的手法,強調了“可憐的秋香”這一中心主題,讓人回味無窮。

《可憐的秋香》的音調樸實流暢,它和民間小調有些類似,歌詞具有敘述的特點,而且條理清晰,一段歌詞描述秋香一個時期的生活。歌詞帶有兒童的口吻,並且較內向,使歌曲顯得抒情。讓人聽來似乎有思索憐惜的感覺。而且,作者用太陽、月亮、星光分別照應幼年、青年、老年的秋香,寓意深刻,讓我不禁在歎服黎錦暉老爺爺的音樂才華的同時,更欽佩他歌詞的創作能力。他的兒童作品絕大部分是他自己寫詞、編劇的,真不愧是一代兒童音樂的大師啊!

《可憐的秋香》寫於“五四”運動以後不久,在思想上有著積極的意義,因為它深刻地揭示了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表達了對他們的深切同情。我相信聽過這首歌的同齡人都會和我一樣,覺得這是一首有分量的童謠,和現在小孩們唱的童謠是大不一樣的,它不僅具有兒童特點,更寓意深刻,有著積極的時代精神。

黎錦暉(1891—1967),和蕭友梅、趙元任、劉天華等同屬於我國第一代作曲家,對中國音樂的發展都做出了開拓性的貢獻。蕭友梅、趙元任和劉天華的作品,大多在當時的知識分子中流傳,而黎錦暉的作品則是直接麵對當時的中、小學生的。在20世紀20年代,是他的《可憐的秋香》《麻雀與小孩》等兒童音樂作品,真正替代了用外國曲調填詞的學堂樂歌。他的這些作品,在兒童文學、兒童音樂和兒童舞蹈的發展史上,都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曆史功績。《可憐的秋香》在20年代由黎錦暉的女兒黎明暉演出之後,引起了巨大的轟動,1927年又拍成同名電影,其影響就更加廣泛了。

“暖和的太陽,太陽.太陽.太陽她記得”我獨自坐在陽台上哼唱著,沐浴著陽光,仿佛看到了秋香可憐的身影佇立在空曠的牧場上,四周一片淒涼…突然.我耳邊出現了一陣歡笑聲,是花園中的孩子們的嬉笑聲,我不禁想:多麼不同的童年生活啊!我的童年也屬於歡歌笑語,屬於陽光鮮花,這樣的童年是難以體會窮苦人民的悲慘生活的,是體會不到秋香的痛苦的。或許也隻有在這樣的旋律中才能感受曾經的坎坷,曾經的悲涼;或許也隻有在這樣的歌聲中才能領悟“珍惜現在”的道理:或許也隻有在這樣的歌聲中才能緬懷那沉甸甸的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