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4章 迷霧重重的寶藏(12)(2 / 3)

大戰開始不久,阿提拉見戰鬥呈膠著狀態,便令中路的匈奴騎兵全力衝陣。憑借騎兵的優勢,匈奴軍在苦戰中稍稍占了上風。在這關鍵時刻,指揮作戰的西哥特王提奧多裏克正縱馬馳驅,突然從自己隊伍中飛來一支標槍,擊中他的要害,他翻身落馬,不幸被亂軍踩踏而死。他的戰死激起了西哥特人的憤怒和決一死戰的決心。西哥特軍像殺紅了眼一般拚命戰鬥,從側翼發動了猛烈的衝擊。傍晚時刻,匈奴人漸漸招架不住,羅馬與西哥特聯軍反敗為勝。阿提拉見情況不妙,便借著黑暗的掩護衝出重圍,狼狽逃回用戰車圍住的營地。根據曆史記載,這次戰役雙方死傷達165000人。沙隆之戰是阿提拉這條戰無不勝的“天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慘敗。有人評論說,正是艾提烏斯在公元451年沙隆大戰的勝利使西羅馬帝國免於滅亡,否則曆史將可能改寫。

公元452年,阿提拉經過休養生息,死灰複燃,入侵意大利,劫掠包括阿奎萊亞、帕塔維翁、維羅納、布雷西亞、貝加莫、米蘭在內的許多城市。由於天災和瘟疫,這才迫使匈奴大軍的鐵蹄未能踏平整個亞平寧半島。

阿提拉在連年征戰中,每踏平一個城市,都要搶掠大批的金銀財寶。到公元5世紀中葉,匈奴帝國已成為橫跨歐亞兩洲的當時世界上最豪富的大帝國,匈奴王阿提拉也是世界上擁有最大權勢與最多財富的人。有人統計,在這近十年裏,僅東羅馬上貢給匈奴王的黃金就達21000磅之多。由於匈奴人一直保持著遊牧民族的習慣,不事建築,沒有更多的開支,而阿提拉又有收藏珍寶的嗜好,因此匈奴人從各地掠奪來的金銀和珍寶大多保持著原有的形態。“匈奴王的珍寶”早已是聞名於世的一筆巨大財富。而且阿提拉厲行嚴酷的專製製度,其臣民稍有不合其意者即遭嚴懲。因此在匈奴王國內部,他的珍寶除他本人和極少數親信之外,根本無人敢過問,更無人知曉其所在。

然而,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一年之後,阿提拉在新婚之夜突然死去。據說是來自東羅馬的新娘給他暗下了毒藥。他死之後,匈奴人把所有參與埋葬阿提拉遺體和寶藏的人全部處死,沒有給後世留下一個活口。世人都不知道阿提拉的墳墓在什麼地方,也不知道他那巨額的珍寶藏在哪裏。

此後匈奴帝國一蹶不振,漸漸淪落滅亡。但是,一個有關阿提拉的陵墓和寶藏的故事卻漸漸流傳開來。人們傳說,在東歐平原的某個不為人知的偏僻山區,隱藏著阿提拉的秘密墓穴,而舉世聞名的匈奴王的寶藏,就埋藏在那地下墓穴之中。但是,它又埋藏在哪兒呢?目前仍是個謎。

無法破解的圖坦卡蒙法老的咒語

導言:一個被打擾了的靈魂總是很煩惱的吧,不然那些拜訪過這個可怕陵墓的人的遭遇又將如何解釋呢?金字塔作為國王陵墓的專用形式是在埃及第十三王朝以後消逝的。經過一段時期的征戰,埃及進入新王國時期,它包括第十八、十九、二十這三個王朝。從第十八王朝開始,新國王不再喜歡金字塔這種陵墓形式,為了得到死後的安寧,他們希望找到一個隱秘的地方。十八王朝第三位國王托胡特莫斯(前1525—前1495)的建築師伊尼尼在尼羅河西岸渺無人煙的山區中找到一條峪穀,這就是以後十八、十九、二十王朝曆代國王陵墓的所在地——王陵穀。

但國王們都犯了一個錯誤,那就是價值連城的陪葬品對世人的強烈誘惑。為此許多人可以鋌而走險,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王陵穀中的陵墓雖然已經十分隱秘,但要絕對保密是做不到的。新舊王朝的更迭,給盜墓者提供了機會,守衛的利欲熏心,使盜墓成為一種經常性而有組織的活動。

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圖坦卡蒙的陵墓已被發掘過了,因為在其他的洞穴中發現過刻有圖坦卡蒙及其王後名字的物品,但卡納馮和卡特不這樣認為,他們覺得法老的陵墓不會那樣狹小,而且發現他們的物品也不足以證明他們的陵墓就在那個洞穴。1917年秋天,卡納馮和卡特在選定的地點開始了挖掘工作。

5年過去了,他們查看了大麵積的土地,運走了不計其數的碎石,資金也即將耗盡,挖掘的許可證也即將到期,但仍一無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