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6章 迷霧重重的寶藏(4)(1 / 3)

但是,現在問題不在於同意不同意外國人來挖寶,而在於這個“寶”究竟存在與否或有多少。戰後40多年來,有關這筆財寶的傳說撲朔迷離。時而甚囂塵上,活靈活現;時而又銷聲匿跡,若無其事。關於財寶的數量,有人說價值1000億美元,有人說還要翻一番。一位美籍日本人於上世紀50年代曾為此事調查過300多名有關的日本人,到菲律賓進行過現場調查。他認為,即使有財寶,其價值充其量也隻有1億多美元,還有人幹脆宣布“山下奉文將軍財寶”純屬子虛烏有。

多拉克寶藏真相

導言:古老的國家總會有很多傳說,財寶自然是少不了。因為曆史太漫長,所有的財寶都成了夢。1958年的一天,考古學家詹姆斯·梅拉特坐在從伊斯坦布爾開出的一列火車上。坐在他對麵的是一位黑頭發的姑娘。他無意間瞥了她戴的手鐲一眼,立即認出那是幾千年前的赤金製品。這一瞥把他引向了一批無價之寶,梅拉特認為自己碰上了意想不到的好運氣。

沒有哪個考古學家會對這樣的手鐲無動於衷。梅拉特向姑娘作了自我介紹。姑娘告訴他,手鐲是她家中的收藏品之一,還答應帶他去家裏驗看其他的收藏品。

傍晚,列車開進土耳其愛琴海岸的港口城市伊茲密爾。姑娘帶他換乘交通工具去自己家中。梅拉特心中充滿對那批珍寶的渴望,沒有去留意換乘的渡船和出租車的路線。

姑娘從家中的一張五鬥櫥裏把她的收藏品一件一件取了出來,梅拉特大吃一驚,麵前擺的東西,可與圖坦卡蒙(前14世紀時的埃及法老)墓的發現相提並論。他詢問是否能對它們進行拍照,姑娘拒絕了,但同意讓他呆在屋裏,把珍寶的圖樣臨摹下來。

梅拉特欣然接受了這一提議。他夜以繼日地研究這批令人難以置信的珍寶,臨摹它們的複雜結構,拓下上麵的象形文字,記下每一個細節。姑娘說她是希臘人。她告訴梅拉特,這些收藏品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希臘占領土耳其期間發現的。它們來自湖邊小村多拉克的一處秘密洞穴。

梅拉特感到眼前的事意義重大。這批珍寶是4500年前青銅時代的遺物。他知道,他偶然發現了一座古城的重要線索。

這是一座由武士階層統治的以航海為業的大城市,其繁榮程度接近荷馬時代的特洛伊城,其財富和影響也堪與特洛伊城相匹敵。這是一個考古學家們夢寐以求的東西。所有的理論將不得不因此被重新考察。

一天晚上,梅拉特終於幹完了手頭的工作,離開了姑娘的家。此後,他再也沒見過那位姑娘和那批珍寶。梅拉特事後才認識到,對於掌握著通向發現之門的鑰匙的那位姑娘,他知道的確實太少了。他隻記得她說的英語中帶有美國口音,她說她名叫安娜·帕帕斯特,住在卡津·德雷克大街217號。

梅拉特犯的第一個致命的錯誤,是未經核實地相信了姑娘的話。後來,對此持懷疑態度的土耳其調查人員說,他們沒有發現任何名叫帕帕斯特的人,卡津·德雷克大街也根本不存在。接著,梅拉特又犯了第二個錯誤。在安卡拉,他向他的上司英國考古學院的西頓·勞埃德教授彙報說,早在6年前,他就發現了那批珍寶,隻是到了現在,他才獲準公布這一發現。他撒這個謊,是出於一個很簡單的考慮:他結婚才4年,他不想因說出曾在一個女人家呆了好幾天而引起會使妻子困惱的流言蜚語。

1959年11月,梅拉特的發現發表在《倫敦圖片新聞》上。譴責的浪潮隨之而來。梅拉特不得不曠日持久地竭力為自己辯白,同時懊惱自己所犯的兩個錯誤。他曾寫信給土耳其文物部門,通知文章即將發表的事,但信丟失了。

當配有珍寶插圖的文章發表之後,土耳其官方大為光火。他們要求知道那批寶貝的下落:是在哪兒發現的?為什麼沒有告訴他們?一想到國家的一批珍貴寶藏已被人拐走,他們就責備梅拉特,梅拉特盡其所能地幫助土耳其當局,但安娜和珍寶都不落痕跡地消失了。

沒有任何證據說明梅拉特與財寶的失蹤有關聯。然而,兩年半以後,在土耳其《米利耶特報》的慫恿下,一場誹謗運動展開了。該報聲稱,梅拉特所說的挖掘日期是不真實的,多拉克寶藏的挖掘就是50年代的事;當時,在掘寶地點附近,有人看見梅拉特和一位神秘的女子在一起。

後來,上述說法被證實是虛假的,警方的調查也已停止。但是,對梅拉特詆毀和輕蔑的運動仍在繼續;梅拉特仍被禁止在土耳其的一個古遺址上從事下一步的研究工作。他在那裏有過幾個重要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