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影響的敵人忙於暗中活動。他們說,梅拉特編造所謂的發現,隻是出於對自己今後生涯的考慮。他們何必要以此來使梅拉特聲譽掃地呢?其實,梅拉特並不需要用嘩眾取寵的文章來提高他作為考古學家的國際聲譽。
然而,安娜是誰?她與梅拉特在火車上相遇純粹是巧合嗎?也許有人知道,那個手鐲肯定會引起考古學家的注意,因此特地安排了這場鬧劇?有的人認為,梅拉特是走私團夥設下的誘餌;是他們偷走了多拉克珍寶,並準備把它們賣掉。他們知道,他們手頭的贓物一旦被梅拉特這樣享有聲譽的專家證實是真品,在國際黑市上的價格就會猛漲。《倫敦圖片新聞》刊登的權威性文章為走私團夥提供了可靠性證明。接下來,這批珍寶被裝運上船,悄悄地駛向世界各地的秘密買主。
如果這個判斷不錯,那麼關於安娜和珍寶的真相可能永遠不會大白。
東陵慈禧棺內珍寶去向
導言:這個讓人民氣憤的女人是真的帶了舉國珍寶進了她的墳墓,但最終她的靈魂沒能為她守住這些寶藏。據說,慈禧棺內最珍貴的陪葬品要屬用白玉雕成,號稱可以“煙雲流動”的九玲瓏寶塔了。傳說慈禧棺內還有四個翡翠西瓜,兩個白皮黃籽粉瓤,兩個綠皮白籽黃瓤,價值600萬兩白銀。據悉,慈禧陵中被盜的珍寶或被孫殿英等人用來行賄,或被變賣,或遭毀壞,甚至被走私到國外,絕大多數至今下落不明。據傳,為了逃脫罪責,孫殿英曾把慈禧口中所含的夜明珠送給宋美齡。而台北故宮博物院中珍藏著一棵翡翠白菜,是其鎮館之寶,很可能就是慈禧陵中流失之物。但隨著時間流逝,這些被盜珍寶到底去了哪裏,誰也說不清了。1928年,駐在河北遵化清東陵附近的國民革命軍第12軍軍長孫殿英打上了東陵的主意,並派師長譚溫江去查明情況。通過一名曾侍奉過慈禧的太監之口,譚溫江得知東陵的慈禧墓中隨葬有大量稀世珍寶,並從這名太監手上抄錄了《愛月軒筆記·慈禧葬寶圖記》和《孝欽後入殮,送衣版,賞遺念衣服》等。
在摸清情況後,譚溫江向孫殿英提出了盜掘慈禧陵的建議。1928年7月1日,孫殿英命令譚溫江嚴守東陵的所有要道,謹防他人入內。在把兩個旅的兵力開進東陵四周後,他就開始探查地宮的入口,並計劃在盜墓完成後以換防為由撤離東陵,把事情嫁禍到土匪身上。
經過一番周折,盜墓的士兵找到了慈禧地宮的入口。從明樓下進入古洞門,過道盡頭是一道澆鑄了鋼筋的牆壁,地宮入口就在這道“金剛牆”下。從7月4日至7月10日,炮聲不斷從東陵傳出,當地百姓以為是在打仗,誰也不敢出門。但令他們想不到的是,兩座陵墓已經被炸開。
進入慈禧地宮中的盜墓士兵沒有想到,走進主墓室竟非常順利,沒費什麼事就見到了棺槨與陪葬珍寶。慈禧的主墓室是一個完全由漢白玉石鋪砌的石室,正中是一座漢白玉石台,也就是“寶床”。在石台上麵,停放著一具巨大的棺槨,這就是慈禧太後的梓宮。兩側的兩座石墩上,則放著記錄慈禧諡號的香寶、香冊。
棺蓋揭開霞光滿棺,慈禧太後麵貌如生。盜墓者是怎樣打開慈禧棺槨的呢?這曾經是一個謎。直到多年以後,一本叫《世載堂雜憶》的書披露了一名據稱曾參與盜陵的連長的回憶,這個謎才被解開。
據這名連長敘述,為撬開慈禧的內棺,光芒四射的金漆外槨竟被匪兵刀砍斧劈得七零八落。匪兵們把砍碎的木頭搬開後,就現出了一具紅漆內棺。由於怕刀斧損傷棺內的寶物,當官的就命匪兵小心謹慎地用刀撬開內棺。
“當時,將棺蓋揭開,隻見霞光滿棺,兵士每人執一大電筒,光為之奪,眾皆駭異。俯視棺中,西太後麵貌如生,手指長白毛寸餘……珠寶堆積棺中無算,大者由官長取去,小者由各兵士陰納衣袋中。於是司令長官下令,卸去龍袍,將貼身珠寶搜索一空。”
慈禧是曆史上著名的“奢侈”太後,生前酷愛珍珠、瑪瑙、寶石、玉器、金銀器皿等寶物,死後其棺內陪葬的珍寶價值高達億兩白銀。李蓮英是慈禧太後最信任的太監,慈禧死後往棺內葬寶時,他也是參與者之一。李蓮英和侄子合寫的《愛月軒筆記》中,詳細記載了慈禧隨葬品的種類、數量、位置以及價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