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4章 迷霧重重的寶藏(2)(3 / 3)

40年後,藍鑽石落入巴黎珠寶商瓊·泰弗尼爾手中,他隨即脫手,將鑽石賣給了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數年後,瓊·泰弗尼爾到俄國做生意時,竟被一條野狗活活咬死。

路易十四對這枚藍鑽石愛不釋手,經過琢磨,藍鑽石鑲嵌在象征著王權的王杖上,取命為“法國藍寶”。可是不久後的一天,他最寵愛的一個孫子不明不白地死去了。路易十四受此打擊後,不久也撒手歸天。

路易十四死後,“法國藍寶”落入蓓麗公主之手。她將鑽石從王杖上取下,作為裝飾掛在她的項鏈上。1792年9月3日,在一次偶發的事件中,蓓麗公主被一群平民百姓毆打致死。

接著,“法國藍寶”由蓓麗公主的寵物變為路易十六的珍玩。可是一場法國大革命的風暴把國王路易十六和王後瑪麗·安東尼送上了斷頭台。“法國藍寶”在這場大革命中被皇家侍衛雅各斯·凱洛蒂乘亂竊取。

法國臨時政府在清點國庫時,發現“法國藍寶”失蹤,於是貼出告示:凡私藏皇家珍寶者處以死刑。侍衛雅各斯·凱洛蒂聞訊後終日不安,精神發生錯亂,最後自殺而死。

“法國藍寶”40年後為俄國太子伊凡覓得。伊凡在尋花問柳時,為了討得一個妓女的歡心,竟將“法國藍寶”拱手相贈。一年後,伊凡另結新歡,對贈寶之事後悔不已,決定追索回來。可是,那個妓女死活不依,伊凡一劍刺死妓女,奪寶而歸。然而時過未久,伊凡皇太子在宮中死於非命。

神秘的“法國藍寶”給占有它的主人帶來的厄運比巫師的詛咒還要靈驗,人們視之為不祥之物。盡管如此,世界上還是有許多貪婪的目光盯著它,希冀有朝一日成為擁有它的主人。

“法國藍寶”從伊凡皇太子手裏轉移到女皇加德琳一世手裏。女皇意欲將鑽石鑲在皇冠上,於是命人將“藍寶”送至荷蘭,交由堪稱世界上一流手藝的鑽石匠威爾赫姆·佛爾斯進行精心加工。經過威爾赫姆·佛爾斯的精心雕琢,“法國藍寶”被切割成現在見到的樣子,它的每個麵都閃著誘人的藍光,加工後的鑽石重44.4克拉。鑽石加工好以後,鑽石匠的兒子不辭而別,將鑽石帶到英國倫敦去了,無法交差的鑽石匠服毒自殺以謝女皇。而他的兒子後來在英國也自殺身亡,死因不明。

英國珠寶收藏家亨利·菲利浦在一個不願透露姓名的人手裏以9萬美元購得了這顆鑽石,命名為“希望”。1839年,亨利·菲利浦暴死,他的侄子成為“希望”藍鑽石的主人。這位鑽石的主人將鑽石置於展廳公展,後來據說他壽終正寢。

上個世紀初,一個叫傑奎斯·賽羅的商人購得了“希望”鑽石,但不久莫名其妙地自殺了。鑽石又流落到一個俄國人康尼托夫斯基手中,此人不久遇刺而死。後來哈比布·貝購下了鑽石,接著轉賣給西蒙。傳來消息說,哈比布·貝及其家人在直布羅陀附近的海中不幸淹死。西蒙則在一次車禍中全家喪生。

鑽石輾轉到了土耳其蘇丹阿卜杜拉·哈密特二世手中,一個王妃為此喪生,蘇丹本人於1909年被土耳其青年黨人廢黜。

“希望”藍鑽石的下一個主人是華盛頓的百萬富翁沃爾斯·麥克林夫婦。自從擁有這顆鑽石以後,災難就像影子一樣追隨著他們,他們的兒子和女兒先後遭遇了不幸。

1947年,海裏·溫斯頓以1500萬美元購進“希望”藍鑽石,成為鑽石的最後一個主人。

“希望”藍鑽石自問世以來,曆經滄桑,周遊列國,其間,更易的主人有數十人之多。可是“希望”藍鑽石並沒有給占有它的主人帶來希望,相反,除少數幾個人外,其餘的主人屢遭厄運,甚至命喪黃泉。這是為什麼呢?是巧合還是冥冥之中存在著一種人們尚未所知的神奇的力量呢?也許有一天,“希望”藍鑽石能滿足人們探究這個秘密的願望。

班清寶藏之謎

導言:人們總是想有個來世,於是就把財寶帶進墓地,結果是真有來世的人得到它。一個不知名的小鎮,有可能揭開人類古文明的新一頁。1962年,泰王國藝術部的一位職員在班清小鎮一條長滿雜草的小路上行走時,踢出一個畫有圖案的陶器碎片。出於職業的習慣,他將碎片帶回曼穀。他的同事們從陶器的顏色推斷這是史前產物,但因班清太小了,沒有引起注意。